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下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时空观念:我能列表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异同,进而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史料实证:我能分析史料得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我能结合史料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历史解释:我能准确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回忆上节课知识,并思考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讲解,分析思考 组织教学 温故知新引入,夯实上节知识,同时引出本节内容。 设问引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探究:改革开放的酝酿 视角1:贫穷的中国农村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说:“建国快30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就会造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下卷,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29页。 视角2:低效的中国工业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国武汉钢厂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 ——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中国发展与改革编年纪事(1977—1989)》1977—1978年卷,第121—122页 视角3:痛苦的十年文革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及文化科技届名人
刘少奇(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 龙(1969年6月9日,元帅)…… 思考:(1)上述视角说明,中国急需做出改变,然而,遇到了什么阻力? (2)什么是两个凡是?其实质? 讲解:“两个凡是”实质是维护个人崇拜,是文革错误的继续。 2.人物事迹: 中国正需要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上述人物是? 3.自主感知:阅读课文第一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圈划关键信息,当堂理解牢记(时间:4分钟) 4.深入探究: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讲解: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思考:拨乱反正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①组织上:平反冤假错案 ②思想上:1981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教育界:1977年恢复高考 ④科学界:尊重知识分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以史为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犯错误。通过下方的年代尺,一起梳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遇到的挫折与失误。 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失误 小结:我们要实事求是,勇于纠错,及时改进 3.拓展延伸: 4.教师寄语: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中华! 学生阅读三个视角,结合教材交流汇报,例如: 1977年提出“两个凡是”观点。 两个凡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生阅读人物事迹,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 学生结合教材,根据要求,自主感知,交在班级交流,例如: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如:平反冤假错案;1977年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分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示以历史知识,分析交流,如:应实事求是,勇于纠错…… 学生欣赏,理解,感悟 学生齐读教师寄语,感悟激情 在探究改革开放的酝酿这一问题时,教师选取三个视角,分别是:贫穷的中国农村,低效的中国工业,痛苦的十年文革,分别从农业、工业以及思考等方面,使学生理解当时社会处于的状态,从而明确: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以“人物事迹”的方式,简述邓小平同志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对邓小平同志有更多的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探究其时,以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其思想基础、时间、会议内容、意义等问题,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系统的呈现,易于学生整体把握。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此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整体的了解,为以下问题的归纳探究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归纳的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致经历,使学生明确中国走过的历程,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检测目标 1、1978 年 11 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C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B ) ①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C )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②③④ 5、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 1976 年 10 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为“它”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C )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