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表内除法
平 均 分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设计理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设计
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1、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教材第7页至9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2、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关键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内容及地位作用
1
1、教材通过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重视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学生边摆边说,边画边说,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
3、教材在例题和多个练习设计中,有分一分、圈一圈、摆一摆等活动
教材分析
2
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01
02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01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02
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自学操作
探索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
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说一说:如果让你给班里同学分东西,你会怎么分?
情境设计,实际操作:
自学操作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分一分:用你手里的小棒代替糖果,试试动手分一分吧
自学操作
通过我刚才的观察,较多学生有三种不同的分法,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讨论: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吧,如果看法不一样,就说服他。
探索新知
结论: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这样才公平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巩固练习
探索新知
例2: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说一说:1、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
2、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探索新知
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分一分:同桌两人合作一起完成,用你手里的小棒代替橙子,试试动手分一分吧。并说一说怎么分的
课堂练习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5
圈一圈,画一画(连线)
非常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