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庄子》
主讲:郭永滑
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和风格
2. 掌握文言内容,积累成语
3. 掌握庖丁解牛故事的寓意
4.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庄周梦蝶】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寓意:人生的本质是否虚幻。
关于庄子的故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关于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写作风格
1. 浪漫主义是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 多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3.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
4.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对后代文学李白、苏东坡等有巨大影响。
5.哲学意味浓,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 ( 宜僚:人名,春秋时期的勇士 ) 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
。
庖丁宰牛,伯牙弹琴,后羿射日,宜僚耍弄弹丸,这些是古代传说的神技。
题目含义
西周鸾刀
课文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
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he)至此乎?”
1.为:给。 2.踦yǐ:抵住。 3.砉xū然:皮骨相离的声音。
4.向: 通“响”。 5.騞然:“……的声响(声音)”。 6.中zhòng:合乎音律。 7.合于:合乎。 8.会:节奏。
9.善:好。常考含义:①善于,擅长,②好好地
10.盖:“盍”,何,怎样。
课文详解:
思考: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庄子是怎样评价的?此场面让你有何感受?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手、肩、足、 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庄子将其舞蹈化、音乐化,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商汤即位之初,商王畿之内连续大旱,商汤奉祀祈雨,并自责哀告,但毫无效果。延续到第七年时,汤又在桑林之地设坛祭天。史官占卜后建言用活人祭祀。汤不愿为祈雨而残害百姓,便自己充任祭品坐到柴堆上。就在柴堆被点燃之前,大雨骤降。于是万民欢呼,欢歌颂扬汤的德行,后来这支乐舞就取名为“桑林”。相传这支乐舞既强而有力,又轻捷灵巧,而且音乐震撼人心。
拓展:《桑林》之舞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zhi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1.释:放下。 2.方:当 3.以:凭、用
4.固然:本来的样子 5.发:出
绿色字体注释见课本注释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 怵(chù)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于:介词,对于。 2.是以:因此。 3.虽然:虽然这样。
4.至于:到达。(古今异义) 5.其:它,代“族”。
6.难为:难以处理,难得用刀剖开。7.为戒:因为它而警惕戒备。介词“为”后省宾语“之”,之,代“族”。
始臣之解牛之时
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
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
方今之时
目无全牛,懂得规律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思考:
文惠君的两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构、形象)
第一处,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又起到过渡下文的作用。
最后一段,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
思考:
本文的寓意?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思考:
本文的手法?
1.寓事于理
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领悟养生之道,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
2.夸张、对比手法
夸张:解牛 合于《桑林》之舞
对比:良庖和足庖更刀对比
一词多义
1.介词:替、给。 eg: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介词:因为。 eg:视为止,行为迟。
为
然
1.助词,象声词词尾。 eg:奏刀騞然。
2.名词词尾,……的样子。eg:因其固然。
3.代词:这样。 eg:虽然,每至于族。
乎
1.语气助词,表疑问。 eg:技盖至此乎?
2.介词,相当于“于”。eg:依乎天理。
3.语气助词,表感叹。 eg: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的样子。
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邯郸学步】
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寓意:全盘否定自己,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庄子文章,寓言十九”
成语故事
【东施效颦】
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寓意: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