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16: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洪秀全“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抗日战争时中共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李自成:“均田免粮”
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导入新课——土地政策的演变
第3课 土 地 改 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
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归纳整理中共在各阶段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认识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全国土改前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表 阶层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人口占比 52.37% 33.13% 4.66% 4.75%
土地占比 14.28% 30.94% 13.66% 38.26%
人均土地 0.89亩 3.05亩 9.59亩 26.32亩
中国地主阶级对农民长期地进行了政治压迫、土地垄断和高利盘剥……各地地租一般占产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有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治报告(1951.10.23)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封建土地制度
1.土地改革的背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③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④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地区:新解放区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实质: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私有制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生产关系的调整: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6.土地改革的内容、具体方法、结果:
(5)土地改革中政策上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方法: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特点:保存富农,减少土改阻力
(4)性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7.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巩固新生政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8.土地改革的实施步骤
土改进行时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丈量核实田地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分到土地
特点: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原因:地主是剥削者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而达到消灭了地主阶级
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0. 土地改革的结束
1)时间:1952年底
②约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其他生产资料以及房屋等。
2)结果:
①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③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被免除。
④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从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新 疆
西 藏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时间:1959年
中心任务: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民主政权
结果: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西藏
民主改革前
西藏
民主改革后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地区。
1953-1958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1951年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达1.4亿吨,超过1949年26.9%。
利农——土地改革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是一场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比较
室外展区的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
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层层叠叠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农民在采收农作物
设施园艺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任务
时间 任 务 事 件 意 义
1949 建立人民政府
1951 统一大陆, 民族团结
1950-1953 保家卫国
1950-1952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代行职权
政治
军事
经济
巩固政权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打土豪,分田地。
敌后抗战时期(1937-1945年):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年后近九千万农民分得土地。
农民土地所有
地主土地所有
农民土地所有
【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归纳总结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保家卫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一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筹备
建立
巩固
政治上:西藏解放
军事上:抗美援朝
经济上: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体系建构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
土地所有制:结束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2、过程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小结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
C.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D
A
3.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