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醉翁亭记》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醉翁亭记》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8: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优秀实用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导入新课
1、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 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 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学习目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简介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写作背景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
文体知识
滁州(chú) 林壑(hè) 潺潺(chán)
辄醉(zhé) 若夫(fú)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野蔌(sù)
觥筹(gōng) 阴翳(yì) 琅琊(láng yá)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茂盛的样子
居高面下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环绕
全、都
山谷

回环,曲折
幽深秀丽
疏通文意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特别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命名

情趣
建造
取别号
在于
领会
寄托
疏通文意
译文: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取名,命名
所以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
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茂盛
四季
昏暗
像那
就,表顺承
雾气
散开
山谷
阴暗
早晨
开放
美好的
高爽
穷尽
疏通文意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就昏暗了,或暗或明的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间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 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背着东西的人
牵扶,这里指代小孩子
弯腰曲背,这里指代老人

疏通文意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钓鱼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倒下的样子
下棋
不在于音乐
酒杯
酒筹
尽兴地喝酒
苍老的容颜

译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疏通文意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摆开,陈列
投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城
遮盖
跟随
意思是鸟到处叫
以……为乐
不久
译文:不久夕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里浓阴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啊。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疏通文意
记述
为,是
乐趣
(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3)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文言积累
1、成语积累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倒装句,状语后置,即“太守与客来于此饮”)
(3)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文言积累
2、特殊句式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一样 )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3)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文言积累
3、词类活用
(1)归: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③暮而归:回来
(2)谓:
①太守谓谁:为,是
②太守自谓也:命名
③予谓菊:认为
文言积累
4、一词多义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②临溪而渔:靠近
③把酒临风:面对
(4)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文言积累
(5)乐:
①山水之乐:乐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
对……感到快乐;第二个“乐”,欢乐。
文言积累
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段:亭外的风光,亭名的由来,醉翁寄情
山水的乐趣。
第二段: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
守宴,宾客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整体把握
找出含有乐的句子,看看写了哪几种乐?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整体把握
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整体把握
醉翁亭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醉翁亭因何得名?
①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
 
②得名缘由:太守自谓(饮少辄醉,年又最高,自号醉翁)
合作探究
第一段的写景方式是什么?
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合作探究
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合作探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
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
合作探究
第2段描写山间美景,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朝暮的变化
“出”“归”“开”“暝”四字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作者描绘的是“朝暮图”,按一天时间纵向展开描写。
合作探究
在描写四时之景时,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
在写四季变化之美时,作者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写出了繁花争艳、幽香扑鼻的春光,万木竞秀、枝繁叶茂的夏景,天高气爽、霜华洁白的秋色,水枯石瘦、草木凋零的冬季。
合作探究
“而乐亦无穷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做铺垫。
合作探究
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关系。
合作探究
同样写“乐”,第3段写的却是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合作探究
滁人欢乐的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这其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合作探究
第4段写了什么?主要体现一个什么字?
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主要体现一个“乐”字。
合作探究
第4段中,列出了一系列的“乐”,
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合作探究
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
醉能同其乐。
合作探究
说说太守为何而醉?
为景而醉:琅琊秀丽,酿泉迷人。
为人而醉:滁人游,众宾欢。
为情而醉:与民同乐。
合作探究
作者的醉与乐有什么样的联系?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合作探究
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你认为太守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太守是一位随遇而安、喜欢游玩、热爱山水、与民同乐的人。
合作探究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合作探究
主 旨
今天,我们随着欧阳修游览了滁州,观赏了琅琊山优美的风光,探寻了古人的足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今后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成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
课堂小结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
二、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三、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四、写日暮醉归。
板书设计
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拓展延伸
两人虽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两幅对联。
(1)情寄名楼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望洞庭湖,心怀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意在山水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欧阳修游琅琊山,乐在其中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
拓展延伸
(1)韩愈被贬潮州,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表达刚正不阿,为国除弊的决心。
(2)柳宗元被贬永州,在《小石潭记》里抒发抑郁凄苦之情。
(3)苏轼被贬黄州,在《记承天寺夜游》自称“闲人”,抒发贬谪的苦闷及忘情自然的恬适旷达之情。
(4)滕子京被贬巴陵却励精图治,使当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比较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课堂检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翳( )
(2)念( )
课堂检测
遮盖
考虑、想到
2、翻译下面语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堂检测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课堂检测
抒情 议论
4、【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堂检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课堂检测
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