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古诗词阅读 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古诗词阅读 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08: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14:中考古诗词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点解读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题型:
1.品味炼字题。 2.名句赏析题。 3.主旨情感题。
4.想象描述题。 5.表达技巧题。 6.理解词语题。
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 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⑴送别类。
主要是写亲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或者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首诗就分别表达了这两种情感。
⑵思乡类。
主要写对家乡的思念,或写对亲人的牵挂。如杜甫的《绝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的就是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情绪。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⑶感怀类。
或表达缅怀古人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之叹,或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中可见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⑷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前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后者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⑸闲适类。
或表达恬淡的心境,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者如恩施中考卷赵师秀《约客》,后者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⑹写景类。
主要是描绘美好风光,抒发喜爱或向往之情。如韩愈的《春雪》,借白雪盼春之景,表现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⑺爱情类。
主要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或怨恨之情,在中考题中出现较少。
  在诗歌赏析中,明确诗歌题材可以让赏析者很快地进入角色,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作好准备。如李商隐《无题》,明确诗歌题材要看诗歌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看诗歌的主旨句或诗眼。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解题方法
1.赏析流程
  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赏析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础又是意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对春天的喜爱。所以诗歌赏析要遵循这样的思维流程: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2.答题流程
  ⑴品味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流程
  这类题目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一是赏析诗句。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解题方法
先看品味词语的考题。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⑵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⑶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⑷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解题方法
再看赏析诗句的题目。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理、艺(表达技巧)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所以经常被用来设置成考题。根据具体的句子,可四者皆说,也可有所侧重。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结合诗句或具体词语作分析,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或妙词效果;⑵明确诗中具体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⑶说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有益的启示。考生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⑴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形物的特点;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一)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题目。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蘸”字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景象,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所以在“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解析】品字题。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某词(或某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二)阅读杜甫《春望》,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名句赏析: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小结:
名句赏析这类题答题前先判断出诗句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一般来说,诗句具有这三种类型,分别如下:
(1)写景:景重,情浓,意淡。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2)抒情:情重,景散,意明。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3)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融合、哲理给人的启示和思考等。蕴含哲理,气人心智。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主旨情感类解题
借助题目、词前小序、关键词、注释、作者的生平、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找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 ,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四)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想象描述类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根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分析出诗歌表达了诗人xxx的思想情感或给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格式:这首诗(或某句)形象地描绘了……表达了……感情。(创造性地合理想象的翻译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五)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 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 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 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 D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潇洒快意,意境上显得超凡脱俗。选项中“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说法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
诗歌语言上通俗易懂,前四句“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从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外貌,来展现自己不与常人相同、怪异疯癫的形象特征,表明诗人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超凡脱俗心态;“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的意思是: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却说自己不会说话。这句诗是作者自嘲,体现出诗人在思想言语方面,与当时的人们之间的隔阂。“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则体现出作者潇洒脱俗的心态,虽然别人都觉得自己疯癫,语言上更是和别人无法沟通,但是还是欢迎人们到自己这个地方来。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六) 董岭①水
【唐】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②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③。
【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枝。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 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
C. 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
2.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 1.A 2. 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解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所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
2.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七)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后四句感时抒怀,说法有误,应是表达了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先要弄清诗句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诗歌中运用典故的手法,再结合题干要求,加以回答。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八) 野望
(宋)翁卷
一天①秋色冷晴湾②,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③,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
1. 下列有关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
B. 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这句写得很笼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C. 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瞭望具体写山,但又将远近高低重叠的山一笔囊括进诗。
D. 第四句以忽字领句,与第三句的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后来眼前所看美景。
2. 诗的前两句境界比较开阔,写水写山,引起下文,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 1. A 2. 天高阔远,秋色是无处不在的,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远近高低的山峦重迭,一直伸到天边。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在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分析作答。
A.有误,这首诗是七言绝句,不是七言律诗。
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一天秋色冷睛湾”使人联想到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坠的黄叶,甚至想到昨天刚停的绵绵秋雨,今天放晴的淡淡秋日;“无数峰峦远近间”写的是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青山林立,让人看得清楚、尽兴。据此作答即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九)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首词印证了这句话,写野外之景“雨”“烟”“晓寒”,这些景语含蓄的道出了词人屡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内心也如野外一样的天寒地冻。
B.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
C.词的上片写游山时的沿途景物,一个“媚”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词的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趣,乳白色的清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衬,形象鲜明。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A 2.示例:①“雪沫乳花”乳白色的清茶,“蓼茸蒿笋”翡翠般的蔬菜,一白一青,色泽鲜美,道出了词人的喜悦之情。②清茶一盏,野餐一顿,表现了词人对平淡简朴生活的热爱。③也表现了词人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A.“这些景语含蓄的道出了词人屡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内心也如野外一样的天寒地冻”有误,应为:这些景语流露出了一种喜悦之情,更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故选A
2.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从色彩搭配上看“有味”,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衬,色泽鲜美节日氛围浓郁,抒发了词人欢快喜悦之情;从饮食之物上看“有味”,一盘蓼芽与蒿茎,再添一盏清茶,野味野趣尽显,简单的饮食,表现了词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从作者的生活态度上看“有味”,作者在景物描写上是“细雨斜风,淡烟疏柳”式的轻柔淡雅,作者在饮食上是清淡之极的风格,这些都彰显了词人向往悠然,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方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 碎砚诗
(清)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③;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摔碎未焚前。
正有文章劫③;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笔;抱璞④保天全。
注释:①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也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②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字犹。③她:保持本色。璞,包含看五的石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领联说得到现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D(2)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连笔也丢弃掉,像玉璞一样,不雕不琢,默默无闻,而得以全身避害。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BC.正确;D.有误,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故选:D。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连笔也丢弃掉,像玉璞一样,不雕不琢,默默无闻,而得以全身避害。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解析】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用准确通顺的语言翻译诗句+作者思想感情把握;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不能只着眼背诵,要认真对古诗进行理解分析,从每一个词语到每一句诗句再到从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都不能放过。对于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在理解诗句,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二)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1-2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行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②B
【解析】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入手,这两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家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的凄惨无依,二者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二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②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三)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祈作者的情感,首先了解链两个典故的大概内容及其蕴含的愔感,从而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刘禹锡罢和州剌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阅读诗句,把握诗句的含义,由诗句中的物引申到人的身上进行作答。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四)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诗歌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等等分类。
本诗的尾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即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做本题时要适当翻译,在释义时,反“随”和“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游动的视角把景物写得富有灵动性的效果表述出来。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十五)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列题目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2.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
1.D 2.A
【解析】1.早莺争暖”,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