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20: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张作霖秘密绞杀。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架,没有犹豫,更没有畏惧,作了此生最后一次演讲:
“不能因为
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
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在中国
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慷慨赴义那年他年仅38岁,彼时年轻的共产党也才刚刚6岁,100年后,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已是世界第一政党,风华正茂。
同学们呢,借助资料,你对李大钊有了怎样的了解?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他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积极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1927年4月6日不幸被捕,4月28日英勇就义。牺牲那一年,他才38岁。
理一理
被捕前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被捕时
庭审时
被害后
辨一辨


想一想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对父亲神态、言行的描写,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联系上下文感悟这其中的原因。
品一品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是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革命/对家庭高度负责 忠于革命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品一品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这是一位沉着勇敢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深爱女儿的父亲。
品一品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读一读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敌人又采用利诱的办法,许以他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想一想
把描写父亲言行的细节联系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品一品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花很多笔墨描写事件发生时的局势情形?
人物的言行表现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事情发生时的局势情形,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局势越严峻,父亲的处境越危险,有力地烘托出父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通过对敌人的描写,营造出了恐怖的气氛,而敌人气势汹汹的丑恶形象正烘托除了父亲的浩然正气。
想一想
轻声读第30-33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叙述的内容,第1自然段就先概括交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做事情讲究有头有尾,写文章同样如此。但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头有尾,还应让首尾形成呼应之势,如此文章结构才会显得更加紧密、完整,情感更加强烈,主题才会更加突出,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一、重复式呼应
《难忘的一件事》
开头:“这件事刻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结尾:“这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我永远也忘不了它。”
虽然首尾意思大体相同,但这种重复,起到了强调作用。
二、答疑式呼应
即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疑,结尾时再作出回应,给出答案,从而形成呼应之势。
《爱恨交加》
开头:“一家人都喜欢表妹,我却对她爱恨交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进行记叙,交代事情原委。
结尾:“如此崇拜我这个表哥,却又不时揭我短处,让我无地自容的表妹,能不让我爱恨交加吗?”
首尾一问一答,遥相呼应。
三.情景式呼应
即在文章的开头借助景色描写,营造一种氛围,结尾时又回到景色描写上来,这时的景色和氛围可以不变.
《忆外婆》
开头:“记得那是个春暖花开的早晨,我和外婆在这条小路上散步……”
结尾:“还是这样的春天、这样的早晨,还是这条开满花丛的小径,如今却唯独不见了我的外婆……”
这样的首尾,情景相连,余味无穷。
四、反向式呼应
即在文章的开头对某人某事提出一种看法,结尾却产生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呼应之势。
《狼真的那么“坏”吗》
开头:“在我的印象中,狼是一种非常坏的动物,别的不谈,就看看有关‘狼’的成语吧,什么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没有一个是好的。”
结尾:“原来,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坏,甚至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首尾观点相反,在强烈的对比中,完成了呼应。
找一找
除了首尾呼应外,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前后呼应的地方,请你找一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找一找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比一比
我们以前读过多篇革命斗争题材的课文,比如《小英雄雨来》《军神》《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和它们相比,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读一读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
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
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狱中自述》(节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课后作业: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艰难走过100年。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像李大钊这样为了民族和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还有很多,身陷牢笼但依然斗志昂扬的叶挺,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动人故事,用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请同学们搜集先烈的革命事迹,跟同学们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