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5:中考材料探究题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点解读
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往往放在“综合性学习”考查这一块,有的地区在阅读文前考,也有的地区在阅读文后考,分值一般在8-11分。
新课标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要求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文字、图片、表格)等,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或是针对材料发表自已的看法。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探究性题目总是由单则或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考点综合考,近些年以综合探究题为主。考查:
1、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一)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筛选:就是将长材料读短。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材料涉及的话题和观点以确定比较的方向。
2、分析: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比较,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相关性。
3、表述: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对比的结果进行发现现象、规律、哲理的操作并将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二)材料探究题的核心思想:求 同 存 异
(三)中考材料探究题的命题特点:题干上提出了很明确的探究方向
解题口诀:解题三步走,现象到本质。
关键看关系,逻辑探因果,平行有同异。答案分点写,条理要清晰。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单则材料(含新闻消息)探究)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4月23目,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在书单中,为青少年特别推荐了《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该丛书从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中选择了大禹、李冰、扬雄等人,以其生平为基础,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历史小说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他们与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联系。该丛书对加强乡土教育、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蜀山蜀水,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留下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文化学者袁庭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5字。
(2)有关部门将召开这批丛书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该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答案】
(1)示例: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2)示例:盈书香之韵,入文化之城。
【解析】(1)本题才查对材料新闻内容的概括,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么事+带来的影响。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导语,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该句。对象是:我省部分专家学者。事件是: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加上限制词语,提炼为: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拟写标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示例1: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示例2:阅读提升城市品味,求知丰富精彩人生。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多则材料探究)材料一 今年“五一”假期,八方游客畅游广安山水,领略广安魅力。红色旅游景区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4.4万人次,华蓥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 万人次。
材料二 今年4月30日,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的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这里有12家矿山企业、面积50公顷的矿区将在不久后变身4A级景区,游客在景区可实地全程体验矿工工作和生活。
材料三 广安市前锋区会龙村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观光休闲元素,规划建设以桃园观光和越野赛车为主题的“桃园悦野”乡村旅游项目,完成桃园观光、餐饮基地、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配套工程。
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探究出的主要信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答案】示例一: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示例二:广安市多措施发展旅游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阅读三则材料,材料一主要交代了“五一”假期广安游客很多,材料二交代广安12家矿山企业变身为4A级景区,材料三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思路。三则材料表述的对象都是广安市,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或是采取多种措施来发展旅游产业。意思相近即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材料二】
“您好,您在外卖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很多实体书店开始向线上拓展。北京105家实体书店陆续入驻外卖平台,读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钟的送达服务。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书香如甘泉一般浸润人们的心灵。
【材料三】
今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在纸质书中体验解谜游戏,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感受沉浸式阅读,在公共阅读空间邂逅书香……体验、介质、场景等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就是希望阅读能够更便利、更生动,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体验阅读的美好,感受文化的浸润。
1.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30个字)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答案】人们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读书越来越便捷。(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道题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是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方式有传统纸质媒介、听书、数字阅读等,阅读方式更加多样;材料二主要介绍疫情期间实体书店入住外卖平台,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材料三主要介绍“今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据此即可概括出三则材料的结论:人们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读书越来越便捷。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答案】 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根据材料一可知,2019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是4.65本,而2018年是4.67本;2019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是2.84本,而2018年是3.32本。因此,2019年不管是纸质图书阅读量,还是电子书阅读量,同2018年相比,都有所下降。故选A。
1. 阅读材料一,选出对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2019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持续上升。
B. 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
C. 我国近七成成年国民呼吁举办读书活动。
D. 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三成多的国民有了听书习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字以内)
本报讯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重要价值。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应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又因是标题,所以要简洁、凝练,能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即要把相关内容要点组织在一句话之中。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
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 ,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
反对方:反对。②
(1)在①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阅读材料内容,补写语句。①处是赞成“集‘赞’放行”的做法,写出这种做法的好处即可,如“起到督促自己、影响他人的效果”“让违规者自己撕下脸面曝光,自然可以有所畏惧、记忆深刻,同时更可将‘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推而广之”等。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
【解析】②处是反对,要求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如“行人闯红灯了应该根据交规处理,发朋友圈集赞就放行,太儿戏。”“集20个赞就放行,有的人朋友多,集赞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靠集赞蒙混过关,试图达到教育更多人的目的,显然不妥当”“此类集赞处罚对于被处罚者的警示意义不大,如此大费周章与取得效果不成正比;最后,此类处罚有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值得商榷。”等。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2)在②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4.根据下面的材料,给“老啃族”下个定义。
“老啃族”是指出身在农村但是在城市工作的“80后”。他们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需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他们做城市的人,操农村的心,人在城市,但无法完全享受城市的生活。他们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大家”仍在农村。农村对他的索取仍牢牢地将他锁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老啃族”是第一代走出农村到城市工作的“80后”,他们既要负担自己的生活压力,还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
【解析】仔细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找出关键句子,根据关键语句概括即可。根据“是指出身在农村但是在城市工作的‘80后’”“需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他们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概括得出:“老啃族”是第一代走出农村到城市工作的“80后”,他们既要负担自己的生活压力,还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或,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他们工作在城市,不但要负担自身的生活压力,还得要负担依然生活在农村的父辈们的生活所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5.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提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方法。
(材料一)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率领全师抢渡湘江。抢渡潇水时,陈树湘身受重伤,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押往道县县城,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伤口,掏出肠子,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材料二)陆朝阳16岁时听完潘建伟教授光量子方面的科普报告后,就决定以光量子学为发展方向。25岁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为报效祖国,直接回到中国,和潘老师带领团队构建了一台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采样问题的快速求解,其计算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为中国赢得了一次次科研尊荣。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树立远大目标。远大目标是人精神的支柱和动力的源泉,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永葆心灵的青春而当下。2、坚持不懈,青年人更需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
【解析】结合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经过和英雄的事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这是我们需要践行的。结合材料二中“陆朝阳16岁时听完潘建伟教授光量子方面的科普报告后,就决定以光量子学为发展方向”,之后不断奋斗,可见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能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6.为了纪念农耕文化,镇政府拟办“牛年话牛耕”的主题展览。请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两项任务。
材料一:我国的牛耕技术始于春秋战国,兴于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典型代表。从汉墓壁画的犁耕图中也可以看到生动的牛耕场景。当时的人们大都使用双牛犁耕的技术,其中,二牛挽一犁,一人在后面扶犁,进行耕作。也可以用矮车播种,播种时可以一头牛拉着耧车行进,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一举多得,当时省力。
材料二:不知何时。“牛”文化日渐丰富。神话传说、书画作品、民间习俗等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了民间生活,人牛之间配合默契,有了感情,牛耕文明也由此诞生。现在,牛耕作为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牛耕文化却为现代化农业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传统文化底色。在清代民居中,不少砖雕就以“耕读”为主题,牛耕和读书场景在砖雕艺术里熠熠生辉。
(1)展览分为三个专栏,请为各专栏设计名称。
(2)为展览拟写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示例:话牛耕起源;品牛耕诗词;学牛耕精神。(2)牛年话牛耕,坚持不懈奔前程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专栏的设计。结合主题“牛年话牛耕”设计新颖可行的专栏即可。示例:牛耕起源;牛耕文化;牛耕精神。(2)此题考查的是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从内容上来说,要结合主题;从形式上来看,要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要简单明了,醒目易读。示例:传承牛耕文化,助力实现梦想。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7.请结合以下相关材料,探究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材料一】在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中,长沙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运转起来。
【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材料三】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人工智能可在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天气预测、交通出行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从材料一“长沙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运转起来”可看出,人工智能可以改变的方面是:疫情防控、城市运转;
从材料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可以看出改变的方面是:天气预测;
从材料三“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可以看出改变的方面是:交通出行。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8.“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材料三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 ,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只有讲没有研
【解析】第一题考査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中“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可提炼概括出“只有讲没有研”作答。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況: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通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材料三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抓住关键词“礼乐”,选择对联,答案为C.弘扬礼乐文明。
(2)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 (只填序号)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画面以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为设计理念,画面似篆刻盖下的一方印。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的传统美与千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徽标类答题技巧步骤: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本题题干是“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画面由“尼”的篆字构成,外形像一方印,其寓意:汉字的传统美与千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3)右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手机导致近视、“搜题”软件成为答卷神器等新闻层出不穷,智能手机的滥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自2018年11月1日起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新时代全国首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立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9. 学校组织“课堂远离手机,促进身心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你参与其中。请仔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欣赏漫画《孔夫子讲学》(作者:王春生)。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示例一:该作品反映了学生上课看手机的不良现象,借用孔夫子上课收手机的这一题材,角度新颖独特,既有幽默性又有讽刺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深思。示例二:该作品聚焦学生上课看手机这一社会通弊,借古喻今,角度独特,引思考。是一幅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加以有机结合的漫画作品。
(2)示例:①能够更好地保护视力,有效预防近视;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能够避免网络不良内容侵害,促进身心健康;④能够维护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
(1)“材料一”中的这幅漫画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请你简要指出该作品获奖的原因(不超过70字)。
(2)阅读材料二,你将在“课堂远离手机,促进身心健康”的主题班会上向同学们阐述课堂远离手机的益处,请简要列出两条。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画面的理解。结合作品主题和寓意分析即可。示例:这幅漫画反映了学生上课看手机的不良现象,借用孔子讲学的典故,新颖独特,引人深思。[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内容“手机导致近视、“搜题”软件成为答卷神器等新闻层出不穷”,“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实际来谈即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材料二:“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1)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留言者 评论区
同学1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中国火星时代开启!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是最可爱的人!
老师1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进行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我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1)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2)示例:“天问一号”的名称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这既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写照,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新时代的我们认真学习。
【解析】(1)拟写新闻标题,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概括拟写为: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结合材料,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就“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飞天揽月”的探索;现代航天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言之有理即可。如:探索太空无止境,攀登高峰路道远,航天工程越到后期越艰难险阻,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就越多,需要一支能打胜战的航天铁军。回望中国航天的奋斗历程,是几代航天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斗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勇于砥砺奋斗,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决心,奋斗扬帆再起航,要时刻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航天精神”,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路。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11.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材料2)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与平常不同的生活。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田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动员会上,需要你谈谈中学生“走进田间”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答案】示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中更蕴含知识。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实践作用,更好地激发大家勤奋学习的热情,学校开展的“走进田间”活动是一件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吧。
【解析】开放性试题。围绕“五育”的不同方面表达“走进田间”的意义,观点明确,事理清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即可。在活动动员会上谈谈中学生“走进田间”的意义。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THAN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