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1 社戏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作品简介——《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钳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宽慰 嘱咐 怠慢 礼数 撺掇 凫水
潺潺 踊跃 家眷 皎洁 好歹
qián
cuō
pì
háng
lì
wǔ
wèi
zhǔ fù
dài
shù
cuān duo
fú
chán
yǒng yuè
juàn
jiǎo
dǎi
读读写写
归省( ) 惮( ) 絮叨( )
蕴藻( ) 橹( ) 叉港( )
筋斗( ) 旺相( ) 桕树( )
癞子( ) 纠葛( ) 楫( )
xǐnɡ
dàn
xù dɑo
yùn
lǔ
chà
dǒu
xiànɡ
jiù
lài
ɡé
jí
字音字形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并根据线索划分层次结构。
2.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3.平桥村一行,“我”的总体感受如何?请用两个字总结。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并根据线索划分层次结构。
线索:到赵庄看戏。
社
戏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
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
看社戏的波折(4—9)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赵庄看社戏(14—21)
深夜归航(22—30)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详
略
2.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3.平桥村一行,“我”的总体感受如何?平桥村于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分别用两个字总结。
有趣
乐土
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读1-4段回答问题。
①作为客人,“我”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我”,尤其是在看社戏前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可以免念陈腐无用的经书,对于自幼就接受封建礼教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多么宝贵的享受。
③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
“放牛”对于在城镇宅院中受束缚的“我”而言,
是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
④可以去赵庄看戏。
那是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
去赵庄看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遇到哪些波折,有事如何解决的?一路波折“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读4-9段回答问题。
一波三折之笔,牵动少年的心
波折一:叫不到船
转机一: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波折二: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转机二:少年们愿意和“我”同去
波折三:没有大人相陪
转机三:双喜“写包票”
看戏
一波三折之笔,牵动少年的心
盼望
赵庄看戏
叫不到船
不准和别人去
外祖母要担心
急的要哭
失落
八叔公的船回来了
伙伴们与我同去双喜保证不出事
高兴
兴奋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去看社戏前的波折。
这本身就属于看社戏全过程的内容;
波折中反映了“我”对看社戏的渴望,反映了亲人、朋友对“我”的关心、照顾,表现出平桥村于“我”确实是一片“乐土”;
写波折也是为写看社戏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曲折而充满生活情趣。
能去看社戏,“我”非常开心。请读10-13段,去感受其喜悦。
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鲁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11段
景物描写。 “清香”“扑面”“朦胧”分别从嗅觉、触觉和视觉角度写两岸景物和月色,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月夜美景图,衬托了“我”愉快的心情。“扑”字,暗示了船行之快。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11段
比喻、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以“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两岸连山,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眼里月色朦胧时连山的形态。 “跑”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从侧面生动地写出了航船前进之快,与上文的“飞”字照应。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1段
叙述视角。 通过“我”的视角观察途中景象,并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快到赵庄了。“似乎”“料想”“也许”这三个词语都表示不确定,表达出“我”既感到新鲜、陌生,又急于辨认社戏所在地的内心体验。
终于迎来了“我”所盼望的社戏。社戏好看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证明。
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小旦“咿咿呀呀的唱”
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
红衫小丑被打
老旦先站着唱,后又坐下不停地唱
“我”有些疲倦;年纪小的多打呵欠;大的各管自己谈话
大家“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大家都很扫兴,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打呵欠
看戏内容
看戏状态
社戏不好看
知识拓展
戏曲行当
类型 概念
生 扮演净、丑以外的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 扮演女性人物,可分为正旦、花旦、老旦等。
净 俗称“花脸”“花面”,大多扮演性格粗犷豪放或阴险奸诈以及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
末 主要扮演中年男子,后在近代有些剧种中逐渐并入老生行。
丑 因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武丑两支。
对于“我”所期望的社戏,
未见之前,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14段),我是欢喜的!
可见了以后,
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20段)
为什么社戏明明不好看,走时“我”的心情却还不错呢?
后来,月夜中,我们回程!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22段
再读16-21段,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生活场景。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乱世中的净土
家长里短的幸福
——平桥村
社戏一旅,平桥村一行,这里面还有哪些我们未发现的美,让鲁迅先生神迷?请快速浏览全文,回答问题。
所以,鲁迅先生说: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所以,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清晰地记得平桥村的所有
读24-30段,讨论:写偷豆表现了什么?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26段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
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人情美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2段
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39段
伙伴们助力让“我”看戏成功。
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人情美
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1段
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2段
人性美
没有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侵扰
风景美
看戏途中的景物:月夜水乡图
回望戏台的画面:仙山楼阁图
月夜返航的情景:儿童骑鱼图
人物美
六一公公:32-39段
小伙伴们
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可见六一公公不是吝啬之人。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35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
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一般情况下,被别人偷豆应该生气、发火,不可能心存感激,“我”夸了他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来”,表现了六一公公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不料”一词表现了“我”的吃惊,间接写出了六一公公的善良朴实。
表现了六一公公的热情好客。
39段: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26段
摘自己家的豆,不说“摘”而说“偷”,只因为瞒着大人。这句话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又写出了阿发的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阿 发
看戏前,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7段
双喜说服母亲和外祖母的三个理由:船大,迅哥儿不乱跑,大家都识水性。足见双喜考虑周全,心细如发,聪明伶俐。
双 喜
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17段
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18段
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肯翻筋斗的原因有理有据,既安慰了“我”,又表现了他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同时也表现了双喜的聪明、细心。
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21段
又是双喜提议,表现了双喜在孩子们中的地位,也表现了双喜的聪明、能干。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25段
双喜指挥偷豆,从中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到。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表现了双喜考虑周全、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征。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双喜是一个聪明、能干、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充满自信,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
小结
风景美
看戏途中的景物:月夜水乡图
回望戏台的画面:仙山楼阁图
月夜返航的情景:儿童骑鱼图
人情美
“我”受到各种优待
伙伴们助力让“我”看戏成行
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人性美
不用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不论辈分:打了太公不算犯上
主题美
抒发怀念
理想式生活
主旨
本文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朴实可爱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社戏
平桥村概况——略写
赵庄看戏——详写
戏后余波——略写
独特的环倍
优厚的待遇
有趣的生活
戏前波折
月夜行船
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怀念那豆那戏
船头看戏
乐在其中
戏平豆香
无限怀恋
追忆童年往事
展示淳朴民风
向往美好生活
思维导图
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