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8 21:21:17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4.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
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
历史试卷
A.反映了列强加紧资本输出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源于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
D.摧毁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考试时间:下午2:30—4: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5.1877年,陆军中尉岛弘毅打着“日本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
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


总分
27
28
地。这表明
得分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
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6.1900年,英德两国签订的《英德扬子协定》规定,“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
题号
1
4
6了7
8
9
10
1112
13
其他各种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
答案
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士利益”。这反映出
题号
14
15
161718
1920212223】2425
答案
A.英德首先提出“门户开放”
B.列强扩大在华资本输出
1.1838年,黄爵滋上奏:“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
C.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加剧
D.中国利益得到-一定维护
地,实漏银于外夷也。”这一现象
7.1904年至1910年,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均39.4家,是1898年的2.87
A.引发了鸦片战争
倍;新建矿48家,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B.激化了社会矛盾
B.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
C.打破了闭关锁国
A.得益于清政府的改革
D.促进了中外贸易
C.推动了工业体系完善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2.曾国藩曾评价太平天国“茶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孙中山则认为,“太平天
8.粱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觉得凡是
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据此可知
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梁启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A.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总是因人而异
C.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实现了救亡图存目标
3曾国藩认为:“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9.北洋政府时期,除财政部赋子发行特权的银行外,还有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等
访募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发钞机构;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
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旨在
权。这一变化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促进中外贸易发展
A.阻止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B.表明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推动了金融机构的近代化
D.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A C C A A D B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B A D C D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20 分)
(1)列强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特点:资本总额增加;大企业数量增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沿海、沿江地区发
展快,内地发展慢。(6 分,任答 3 点即可)
成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
治地位;民国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轻工业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
低;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瓦解程度高。(6 分,任答 3 点即可)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界环境和社会性质的影响;只有国家独立才能实现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4 分,1 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8 分)
(1)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根据地、解放区政权;树立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变化:劳模人数众多;地区和行业分布广泛;少数民族劳模涌现;主要集中在工业领
域。(6 分,任答 3 点即可)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五计划的推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8.(12 分)
评分标准:
论题:表述清晰准确;符合材料主题。(0-3 分)
信息:至少两条以上;总结概述材料。(0-4 分)
阐述:结合史实;逻辑严密。(0-5 分)
示例一:
论题:人们的阅读实践反映时代变迁,时代变迁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实践。
阐述:从整体上看,甲午战争之前,孙宝瑄阅读书籍主要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西学书籍占
比少,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孙宝瑄阅读西学书籍、报纸逐渐占主体,特别是西方人文社会科
学、政治制度等书籍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
程;甲午战败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维新派通过创办《时务
报》等报刊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阅读报纸逐渐成为孙宝瑄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因此,近
代国人的阅读实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同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潜移默化的
影响着国人的阅读实践。
示例二:
论题:近代传媒的发展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
阐述:报纸越来越多进入孙宝瑄的视野,阅读范围逐渐扩大,了解信息更加多样丰富,不仅
有时政信息还有生活、社会等各方面信息。从侧面反映这一时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
越多,其中《时务报》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渗透,介绍西方资产
阶级民主思想,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解放、开启民智,产生深远影响。近代报业不仅具有十分
浓烈的救亡图存的政治性色彩,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实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