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资阳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6 18:00:4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资阳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资阳)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述生物特征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2022·资阳)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3.(2022·资阳)资阳祥符的西瓜皮薄汁多,清爽甘甜,主要是因为西瓜细胞的哪一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4.(2022·资阳)花店中常有无土栽培的绿植出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必需包含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无土栽培的实验证明了没有土壤,植物也可生长
C.培养液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为满足绿植正常生长的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5.(2022·资阳)在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吃冻土豆的场景特别感人。土豆的可食用部分是它的块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土豆植株的叶片为绿色,主要是因为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B.土豆内的淀粉最终在小肠消化成葡萄糖
C.土豆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土豆内的淀粉主要是由其块茎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6.(2022·资阳)下图的模型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是肾小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若M是肺,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C.若M是小肠,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D.若M是叶绿体,则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
7.(2022·资阳)水是生命之源,每人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水,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
B.饮水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C.水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D.腹泻后需及时补充淡盐水
8.(2022·资阳)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菌的侵入
B.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制作馒头时,利用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膨大松软
9.(2022·资阳)中国女足在2022女足亚洲杯中以3:2战胜韩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我国女足进球后,观众们兴奋得面红耳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射门时,运动员只需运动系统参与即可完成
B.队员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踢球技能,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即停止踢球,属于非条件反射
D.进球后观众兴奋得面红耳赤,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10.(2019·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11.(2022·资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大熊猫,其属于哺乳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大熊猫的体温恒定,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
B.抹香鲸、蝙蝠和大熊猫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
C.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外界水环境的限制
D.大熊猫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12.(2022七下·庐江期中)2022年3月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结核菌常感染的呼吸器官是(  )
A.气管 B.咽 C.喉 D.肺
13.(2022七下·揭东期末)青少年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影响学业。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中某个结构曲度会增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进而可能导致近视,这一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14.(2023八上·阳西期末)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放大镜观察乙的结构
B.乙、丁是原核生物,甲、丙是真核生物
C.甲、丙的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D.丙属于大型真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5.(2022·资阳)“海带炖排骨”和“紫菜鸡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下列哪种植物与海带和紫菜同属一类(  )
A.衣藻 B.铁线蕨 C.白菜 D.葫芦藓
16.(2022·资阳)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
B.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C.可独立地生活和复制
D.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17.(2022·资阳)“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机能,提升免疫力
B.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C.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吃肉类,少吃或不吃没有营养的水果蔬菜
D.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18.(2022·资阳)2022年虎虎生威,为迎接新年,小王种植了水仙花,关于虎和水仙花在结构层次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属于组织
B.虎的四种基本组织是由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来的
C.水仙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虎的唾液腺主要是保护组织,可以分泌唾液
19.(2022·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0.(2022·资阳)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二、综合题
21.(2022·资阳)某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一小组同学种植了大豆,定期松土、浇水、除草、施肥,喜获丰收。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成分的结构是   (填“番号”或“名称”)。
(2)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松土,这种管理措施的作用是   。
(3)清除杂草有利于大豆更好地生长,大豆与杂草属于   关系。
(4)从分类来看,大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外有   包被。
22.(2022·资阳)健康中国行,我们共参与。乙图的①~④表示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应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甲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吸烟行为会使吸烟者的肺功能   。
(2)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参与气体交换的   数量增多,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当外界氧气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乙图中的序号),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丙图分析,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运动时流经   的血流速率减小,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23.(2022·资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萘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L/h)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屎病,小华同学的父亲在半年内体重由110kg陡降为85kg,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 8mmoVL,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开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24.(2022·资阳)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结合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   构成的(填图中的序号)。
(2)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细胞和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条。
(3)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将韭菜放在黑暗中培养后变为黄色,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25.(2022·资阳)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为此我国居民普遍完成了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做法属于   。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增加机体内   数量;注射疫苗后,机体获得的免疫类型是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出现疼痛,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   。
26.(2022·资阳)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   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到叶片.
(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   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装置清水中,再将C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   ,该气体是金鱼藻在   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2·资阳)为助力乡村振兴,资阳的安岳和乐至县,调整产业结构、扶持蚕桑基地建设。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兴趣小组同学对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
(2)制订计划:
实验用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该实验选②而不选①来源蚕的理由是   。
(3)该实验的变量:   。
(4)每一组蚕的数量最好选择10只而不是1只的理由是   。
(5)实施计划:(略)。
得出结论: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分解者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是指莺鸟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衔泥筑巢,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生殖现象,是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能够生长繁殖,具有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的都是无生命的景观,没有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桑树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蚕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蚕等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西瓜的液泡含有大量的糖分,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4.【答案】A
【知识点】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A.营养液里包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成分,营养液是把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的,不需要有机物,A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是不用自然土壤,而是让根系通过吸收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B不符合题意。
C.培养液中氮、磷、钾则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无机盐,而且是营养液中氮、磷、钾的含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绿植正常生长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5.【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土豆植株的叶片为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不符合题意。
B.土豆内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土豆内的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土豆属于块茎,土豆用块茎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土豆中的淀粉是由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通过筛管运输来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6.【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若M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M是肺,则流入的血管为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流出的血管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若M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升高,C不符合题意。
D.若M是叶绿体,则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7.【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A不符合题意。
B.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因此,饮水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C符合题意。
D.呕吐、腹泻的病人,体内水盐平衡失调,需及时补充淡盐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8.【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A符合题意。
B.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射门时,运动员不仅靠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人在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队员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踢球技能,是一种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即停止踢球,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因此进球后观众兴奋得面红耳赤,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0.【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不符合题意;
B、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B符合题意;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不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1、暗处理:将植物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或运走实验叶片中所有的淀粉,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遮光:用黑纸板将实验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遮光和不遮光形成对照。
3、光合作用:将植物体放在光下3—4小时后将实验叶片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4、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绿素
5、漂洗(用清水)与检验:将叶片放入培养皿并滴加碘酒。
6、现象:遮光处—不变色。不遮光处—变蓝色。
结论:1、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等有机物。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1.【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因为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A符合题意。
B.抹香鲸、蝙蝠和大熊猫一样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故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外界水环境的限制,因此哺乳动物属于真正陆生的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2.【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称为肺结核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
13.【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所以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中某个结构曲度会增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进而可能导致近视,这一结构是晶状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的形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我们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4.【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乙为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A说法错误。
B、乙细菌、丁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说法错误。
C、图中,甲为霉菌,丙为蘑菇,①为孢子囊内有孢子,b为菌褶,内有孢子,它们都靠孢子繁殖后代,C说法正确。
D、丙属于大型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和细菌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霉菌、蘑菇、酵母菌和细菌的基本结构,蘑菇是大型真菌,可分为菌盖、菌柄和菌丝三部分,其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蘑菇菌盖下面的菌褶里长有孢子,成熟后散落出来进行孢子生殖;蘑菇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菌丝直接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等来生活,营养方式是腐生;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15.【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衣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与海带和紫菜是一类;铁线蕨具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蕨类植物;白菜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具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苔藓植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等,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16.【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C不符合题意。
B.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10-6毫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宿主是动物或人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7.【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机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免疫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青少年在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应该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利于身体健康,而不是多吃肉类,少吃或不吃没有营养的水果蔬菜,C符合题意。
D.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8.【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体的组织;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属于营养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体的四种组织是由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不符合题意。
D.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虎的唾液腺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能分泌唾液,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19.【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进行蒸腾作用,吸收水分、运输水分、散失水分,从而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符合题意。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不符合题意。
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1.【答案】(1)⑤或子叶(答对名称或番号均给分)
(2)(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3)竞争
(4)果皮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生物间的关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大豆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
(2)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经常松土,可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3)大豆与杂草争夺阳光、营养物质等,因此是种间竞争关系。
(4)大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分析】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
(1)大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3)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4)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别: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22.【答案】(1)(显著)降低(减弱、变差等意思相近均可)
(2)肺泡;①左心房
(3)胃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1)青少年应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甲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吸烟行为会显著降低人的肺功能。
(2)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当外界氧气进入血液后,依次经过心脏的①左心房②左心室,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丙图分析,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运动时流经胃肠的血流速率减小很多,影响食物消化,不利身体健康。
【分析】图中: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室,④右心房。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3.【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营养;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慢跑的耗氧量最大,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
(2)、高血压,只要舒张压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若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8.7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kPa(95mm Hg)者是典型的高血压.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引发糖尿病.因此,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由以上内容可知,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青少年应该多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同时正常合理的饮食,这样既能消耗掉较多的脂肪,起到减肥的效果,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
【分析】(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24.【答案】(1)②③
(2)23、46
(3)不可遗传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所以,染色体主要是由②蛋白质、③DNA构成的。
(2)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有23条染色体。所以,人的精细胞(生殖细胞)和肌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3条、46条。
(3)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将韭菜放在黑暗中培养后变为黄色,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图中:①染色体,②蛋白质,③DNA。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25.【答案】(1)保护易感人群
(2)抗体;特异性免疫
(3)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做法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接种后,兔疫保护会随时间逐渐减弱。为使机体维持牢固的免疫力,需要根据不同的免疫特性适时进行再次接种,称为加强免疫。加强免疫能提高体内中和抗体的水平,进而提升对新冠病毒的预防能力。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增加机体内抗体数量。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后,机体获得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6.【答案】(1)蒸腾;导管
(2)二氧化碳
(3)氧气;光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蒸腾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该气体是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7.【答案】(1)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2)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可以排除后天环境影响,更有利于检验蚕的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叶片的种类
(4)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和偶然性
(5)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本实验的探究问题可以假设:蚕总是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或不是)先天性行为。
(2)实验用的蚕的来源应该选择: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理由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能避免后天学习行为的影响,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所以,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的变量:叶片的种类。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和偶然性,因此每一组蚕的数量,应该选择10只,不是1只。
(5)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蚕只吃桑叶,说明蚕吃桑叶是先天性行为。而如果蚕也吃其他叶片,说明: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资阳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资阳)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述生物特征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分解者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是指莺鸟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衔泥筑巢,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生殖现象,是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能够生长繁殖,具有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的都是无生命的景观,没有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2·资阳)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桑树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蚕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蚕等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2022·资阳)资阳祥符的西瓜皮薄汁多,清爽甘甜,主要是因为西瓜细胞的哪一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西瓜的液泡含有大量的糖分,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4.(2022·资阳)花店中常有无土栽培的绿植出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必需包含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无土栽培的实验证明了没有土壤,植物也可生长
C.培养液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为满足绿植正常生长的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答案】A
【知识点】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A.营养液里包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成分,营养液是把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的,不需要有机物,A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是不用自然土壤,而是让根系通过吸收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B不符合题意。
C.培养液中氮、磷、钾则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无机盐,而且是营养液中氮、磷、钾的含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绿植正常生长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5.(2022·资阳)在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吃冻土豆的场景特别感人。土豆的可食用部分是它的块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土豆植株的叶片为绿色,主要是因为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B.土豆内的淀粉最终在小肠消化成葡萄糖
C.土豆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土豆内的淀粉主要是由其块茎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土豆植株的叶片为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不符合题意。
B.土豆内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土豆内的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土豆属于块茎,土豆用块茎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土豆中的淀粉是由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通过筛管运输来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6.(2022·资阳)下图的模型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是肾小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若M是肺,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C.若M是小肠,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D.若M是叶绿体,则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若M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M是肺,则流入的血管为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流出的血管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若M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升高,C不符合题意。
D.若M是叶绿体,则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7.(2022·资阳)水是生命之源,每人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水,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
B.饮水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C.水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D.腹泻后需及时补充淡盐水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A不符合题意。
B.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因此,饮水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C符合题意。
D.呕吐、腹泻的病人,体内水盐平衡失调,需及时补充淡盐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8.(2022·资阳)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菌的侵入
B.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制作馒头时,利用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膨大松软
【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A符合题意。
B.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9.(2022·资阳)中国女足在2022女足亚洲杯中以3:2战胜韩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我国女足进球后,观众们兴奋得面红耳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射门时,运动员只需运动系统参与即可完成
B.队员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踢球技能,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即停止踢球,属于非条件反射
D.进球后观众兴奋得面红耳赤,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射门时,运动员不仅靠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人在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队员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踢球技能,是一种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即停止踢球,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因此进球后观众兴奋得面红耳赤,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0.(2019·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不符合题意;
B、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B符合题意;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不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1、暗处理:将植物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或运走实验叶片中所有的淀粉,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遮光:用黑纸板将实验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遮光和不遮光形成对照。
3、光合作用:将植物体放在光下3—4小时后将实验叶片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4、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绿素
5、漂洗(用清水)与检验:将叶片放入培养皿并滴加碘酒。
6、现象:遮光处—不变色。不遮光处—变蓝色。
结论:1、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等有机物。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1.(2022·资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大熊猫,其属于哺乳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大熊猫的体温恒定,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
B.抹香鲸、蝙蝠和大熊猫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
C.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外界水环境的限制
D.大熊猫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因为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A符合题意。
B.抹香鲸、蝙蝠和大熊猫一样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故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外界水环境的限制,因此哺乳动物属于真正陆生的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2.(2022七下·庐江期中)2022年3月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结核菌常感染的呼吸器官是(  )
A.气管 B.咽 C.喉 D.肺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称为肺结核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
13.(2022七下·揭东期末)青少年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影响学业。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中某个结构曲度会增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进而可能导致近视,这一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所以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中某个结构曲度会增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进而可能导致近视,这一结构是晶状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的形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我们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4.(2023八上·阳西期末)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放大镜观察乙的结构
B.乙、丁是原核生物,甲、丙是真核生物
C.甲、丙的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D.丙属于大型真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乙为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A说法错误。
B、乙细菌、丁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说法错误。
C、图中,甲为霉菌,丙为蘑菇,①为孢子囊内有孢子,b为菌褶,内有孢子,它们都靠孢子繁殖后代,C说法正确。
D、丙属于大型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和细菌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霉菌、蘑菇、酵母菌和细菌的基本结构,蘑菇是大型真菌,可分为菌盖、菌柄和菌丝三部分,其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蘑菇菌盖下面的菌褶里长有孢子,成熟后散落出来进行孢子生殖;蘑菇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菌丝直接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等来生活,营养方式是腐生;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15.(2022·资阳)“海带炖排骨”和“紫菜鸡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下列哪种植物与海带和紫菜同属一类(  )
A.衣藻 B.铁线蕨 C.白菜 D.葫芦藓
【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衣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与海带和紫菜是一类;铁线蕨具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蕨类植物;白菜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具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苔藓植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等,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16.(2022·资阳)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
B.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C.可独立地生活和复制
D.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C不符合题意。
B.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10-6毫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宿主是动物或人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7.(2022·资阳)“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机能,提升免疫力
B.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C.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吃肉类,少吃或不吃没有营养的水果蔬菜
D.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机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免疫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青少年在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应该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利于身体健康,而不是多吃肉类,少吃或不吃没有营养的水果蔬菜,C符合题意。
D.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8.(2022·资阳)2022年虎虎生威,为迎接新年,小王种植了水仙花,关于虎和水仙花在结构层次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属于组织
B.虎的四种基本组织是由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来的
C.水仙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虎的唾液腺主要是保护组织,可以分泌唾液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体的组织;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属于营养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体的四种组织是由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不符合题意。
D.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虎的唾液腺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能分泌唾液,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19.(2022·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进行蒸腾作用,吸收水分、运输水分、散失水分,从而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0.(2022·资阳)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符合题意。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不符合题意。
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综合题
21.(2022·资阳)某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一小组同学种植了大豆,定期松土、浇水、除草、施肥,喜获丰收。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成分的结构是   (填“番号”或“名称”)。
(2)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松土,这种管理措施的作用是   。
(3)清除杂草有利于大豆更好地生长,大豆与杂草属于   关系。
(4)从分类来看,大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外有   包被。
【答案】(1)⑤或子叶(答对名称或番号均给分)
(2)(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3)竞争
(4)果皮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生物间的关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大豆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
(2)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经常松土,可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3)大豆与杂草争夺阳光、营养物质等,因此是种间竞争关系。
(4)大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分析】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
(1)大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3)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4)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别: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22.(2022·资阳)健康中国行,我们共参与。乙图的①~④表示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应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甲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吸烟行为会使吸烟者的肺功能   。
(2)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参与气体交换的   数量增多,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当外界氧气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乙图中的序号),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丙图分析,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运动时流经   的血流速率减小,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1)(显著)降低(减弱、变差等意思相近均可)
(2)肺泡;①左心房
(3)胃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1)青少年应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甲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吸烟行为会显著降低人的肺功能。
(2)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当外界氧气进入血液后,依次经过心脏的①左心房②左心室,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丙图分析,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运动时流经胃肠的血流速率减小很多,影响食物消化,不利身体健康。
【分析】图中: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室,④右心房。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3.(2022·资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萘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L/h)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屎病,小华同学的父亲在半年内体重由110kg陡降为85kg,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 8mmoVL,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开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营养;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慢跑的耗氧量最大,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
(2)、高血压,只要舒张压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若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8.7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kPa(95mm Hg)者是典型的高血压.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引发糖尿病.因此,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由以上内容可知,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青少年应该多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同时正常合理的饮食,这样既能消耗掉较多的脂肪,起到减肥的效果,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
【分析】(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24.(2022·资阳)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结合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   构成的(填图中的序号)。
(2)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细胞和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条。
(3)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将韭菜放在黑暗中培养后变为黄色,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答案】(1)②③
(2)23、46
(3)不可遗传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所以,染色体主要是由②蛋白质、③DNA构成的。
(2)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有23条染色体。所以,人的精细胞(生殖细胞)和肌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3条、46条。
(3)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将韭菜放在黑暗中培养后变为黄色,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图中:①染色体,②蛋白质,③DNA。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25.(2022·资阳)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为此我国居民普遍完成了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做法属于   。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增加机体内   数量;注射疫苗后,机体获得的免疫类型是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出现疼痛,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   。
【答案】(1)保护易感人群
(2)抗体;特异性免疫
(3)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做法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接种后,兔疫保护会随时间逐渐减弱。为使机体维持牢固的免疫力,需要根据不同的免疫特性适时进行再次接种,称为加强免疫。加强免疫能提高体内中和抗体的水平,进而提升对新冠病毒的预防能力。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增加机体内抗体数量。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后,机体获得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6.(2022·资阳)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   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到叶片.
(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   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装置清水中,再将C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   ,该气体是金鱼藻在   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答案】(1)蒸腾;导管
(2)二氧化碳
(3)氧气;光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蒸腾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该气体是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2·资阳)为助力乡村振兴,资阳的安岳和乐至县,调整产业结构、扶持蚕桑基地建设。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兴趣小组同学对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
(2)制订计划:
实验用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该实验选②而不选①来源蚕的理由是   。
(3)该实验的变量:   。
(4)每一组蚕的数量最好选择10只而不是1只的理由是   。
(5)实施计划:(略)。
得出结论: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   。
【答案】(1)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2)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可以排除后天环境影响,更有利于检验蚕的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叶片的种类
(4)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和偶然性
(5)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本实验的探究问题可以假设:蚕总是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或不是)先天性行为。
(2)实验用的蚕的来源应该选择: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理由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能避免后天学习行为的影响,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所以,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的变量:叶片的种类。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和偶然性,因此每一组蚕的数量,应该选择10只,不是1只。
(5)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蚕只吃桑叶,说明蚕吃桑叶是先天性行为。而如果蚕也吃其他叶片,说明: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叶子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