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带承包商和劳工相比,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承包合同除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外,更多地雇用当地承包商和劳工,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适宜的建筑及工程技术。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 )
A.意识形态的作用有所加强 B.重视提高受援国的发展能力
C.经济因素的影响持续增大 D.倡导建立新型区域经济组织
2.转基因咖啡的种植技术避免了成熟程度不等的浆果而花费大量劳动时间来反复采摘。对转基因技术持批评态度者指出,转基因技术会使咖啡主要生产国成为价格昂贵的专利种子与化学剂的奴隶,同时他们的咖啡是否会得到更高的价格却毫无保障。这反映了( )
A.科技革新推动咖啡业发展 B.专利技术制约咖啡业者收入
C.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待建立 D.转基因技术改变种植业结构
3.在对“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中,《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建构了“被迫反击一一坚定自卫一一受阻妥协”“中国挑战既有秩序一一美国捍卫既有秩序一一中国退让于既有秩序”的框架。两个框架( )
A.说明了报刊传媒成为冷战的工具 B.缓解了中美贸易竞争摩擦的影响
C.重塑了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的秩序 D.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
4.在过渡期(1990~1992年)的原民主德国地区,新旧养老保险制度并行。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德国东、西两部分适用统一养老金法。在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结对”的方式,西部州帮助东部州建立了类似的组织机构,并对人员进行了培训。据此推知,此时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
A.为巩固统一局面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正式确立
C.旨在消除国内意识形态分歧 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
5.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重著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据此可知( )
A.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道势 B.全球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D.发达国家丧失世界主导地位
6.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80年代后
争端领域 货物贸岛领域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
争端内容 削减关税壁垒 拆除非关税壁垒
争端主体 发达国家之间 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
这些新特点反映了( )A.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大国利己主义膨胀 D.区域经济集团扩张
7.1990年,《世界历史杂志》创刊,该杂志的创立是全球史形成专业研究领域的标志之一。2006年,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首次出版《全球史杂志》。2007年,《新全球研究》创刊。2008年,"全球史和世界史网络"创立于德国的德累斯顿。这些举措( )
A.推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B.加强了世界各地学者间的联系
C.顺应了世界全球化发展 D.为欧美国家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8.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新冠病毒传遍全球,各国都在采取应对措施,且加强相互合作,这说明( )
A.病毒无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B.各国应采取封闭政策,中断与病毒严重国家的一切往来
C.应阻止经济全球化发展,才能阻止病毒传播
D.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9.英国脱欧公投、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这些措施反映了( )
A.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 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分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引起了各国的不满
10.2022年10月5日-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的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据报道,首届进博会(2018年)累计意向成交额为578.3亿美元,本届已经增至735.2亿美元,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这说明中国( )
A.近五年的对外贸易额连年增长 B.近五年的对外投资额不断增长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
11.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1960年,英国联合瑞士、挪威、丹麦等国建立七国自由贸易联盟,规定逐步取消内部关税。这说明英国( )
A.力图遏制经互会的影响 B.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C.谋求保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D.逐步融入西欧一体化进程
12.“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该组织建立的目的是( )
①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②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③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④实现亚洲均衡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表所示为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分布概况。二十国集团峰会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之一。据此可知,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得益于( )
所在大洲 国家(经济体)
亚洲 中国(金砖国家)、韩国、印度(金砖国家)、日本、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盟观 察员国)
欧洲 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金砖国家)、欧盟(发达经济体)
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南美洲 巴西(金砖国家)、阿根廷
非洲 南非(金砖国家)
大洋洲 澳大利亚
A.区域一体化潮流的发展 B.全球治理体系发生变革
C.世界多极格局得到确立 D.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14.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 )
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15.自1945年非洲法郎区成立后,非洲已经成立了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20世纪末非洲大陆的贸易额仅占其贸易总额的4%左右,非洲大陆与西欧的贸易额则占75%左右。这一现象( )
A.影响了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B.体现了美苏争霸使非洲贸易萎缩
C.原因是区域经济集团成立太晚 D.主要受区域经济极不平衡的影响
16.当今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世界多极化( )
A.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 B.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导致全球经济利益失衡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冲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国结成了一种战略盟友关系——英美特殊关系。英美两国都深受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教义影响,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后,英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1945年12月6日签署《英美政府财政协定》,规定:英战时所欠的270亿美元的物资款,除去英国已支付的款额,美国只要求英国偿还6.5亿美元;截止到1951年12月以前,美国将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年利率为2%。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与快速升温提供了现实条件。英国的传统外交一直试图在欧洲维持一种均势的局面。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使得英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张贺《英国加入欧共体过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研究》
材料二 二战以后,美国在对待欧洲一体化方面一直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美国给英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一直以来都希望英国加入欧洲联合运动并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只是英国坚持三环外交,美国才不得不转而支持法德。在美国的援助下,欧洲经济快速复苏。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起到领导地位,这直接打破了西欧的均势。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后,英国便组建自由贸易联盟与之相抗衡。两个组织间的对抗不但影响到北约的团结,而且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1957年到1973年,历时十余年,英国最终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员。
——摘编自郭付林《英国加入欧共体进程中的美国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美国支持英国加入欧共同体的政策进行评价。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材料二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目标以及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B
【详解】根据材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带承包商和劳工相比,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承包合同除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外,更多地雇用当地承包商和劳工,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适宜的建筑及工程技术。”可知,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承包合同,更多地雇用当地承包商和劳工,培养专业人才并转移适宜的建筑及工程技术,表明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重视提高受援国的发展能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形态的作用,且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经济因素的影响持续增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倡导建立新型区域经济组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生产国要付出昂贵的专利种子费用,但是咖啡价格却没有保障,体现了在国际分工和不等价交换基础上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要改变该现象,就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项正确;材料没有侧重强调科技革新如何推动咖啡业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专利技术制约所有咖啡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种植业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被迫反击一一坚定自卫一一受阻妥协”“中国挑战既有秩序一一美国捍卫既有秩序一一中国退让于既有秩序”可知,美国报刊的报道框架歪曲了中美贸易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D项正确;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瓦解,冷战结束,排除A项;两个框架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没有缓解中美贸易竞争摩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这不符合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渐使得德国东西两部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最终有助于巩固德国统一局面,A项正确;德国福利国家制度建立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上述举措并未涉及到意识形态分歧,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基层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可知,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而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重著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这表明了全球化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到国家均有不利因素,导致不满因素,因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很有必要,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全球化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满因素,未涉及逆全球化,排除A项;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可以看到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因素,因此导致人们的不满,B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B项;发达国家并未丧失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争端在争端领域、内容和主体上发生重大变化,反映全球化向纵深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大国利己主义,排除C项;区域经济集团扩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据材料“1990年,《世界历史杂志》创刊,该杂志的创立是全球史形成专业研究领域的标志之一。2006年,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首次出版《全球史杂志》。2007年,《新全球研究》创刊。2008年,‘全球史和世界史网络’创立于德国的德累斯顿”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在此背景下,这些世界史杂志或机构在1990年以来陆续成立,并以研究全球史为主导,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这些杂志或机构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排除A项;这些机构为全球世界史学者提供了平台,但材料并没有反映学者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排除B项;D项是这些机构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新冠病毒传遍全球,各国都在采取应对措施,且加强相互合作”可得出面对共同的危机,说明病毒无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A项正确;封闭的政策不利于解决问题,排除B项;全球化是趋势,不能阻止,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英国脱欧公投、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都是当今逆全球化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贫富分化,排除B项;材料与区域集团化、各国的不满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可知,中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D项正确;材料没有近五年对外贸易额、对外投资额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AB项的结论,排除AB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及材料,1957年3月,西欧经济联合继续发展,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将英国排除在外。面对这一联合,英国联合瑞士、挪威、丹麦等国建立七国自由贸易联盟,可反映出英国竭力维护其大国地位及其在欧洲的影响力,C项正确;经互会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和英国的主张无关,且材料也没有提及,排除A项;通过材料的内容并不能说明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排除B项;西欧一体化之初英国并没有参与西欧的联合,逐步融入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中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①正确;根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可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③正确;①③正确,选择C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和“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排除②,排除AD项;④项错在“均衡发展”,排除B项。故选C项。
13.D
【详解】二十国集团涵盖各各大洲,成员国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而二十国集团的发展也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加强的推动,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无法反映出全球治理的变革,排除B项;世界多极格局依然是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精准扶贫”等中国概念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这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D项正确;A项错在“引领”,排除A项;B项错在“重构”,排除B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未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1945年非洲法郎区成立后,非洲已经成立了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20世纪末非洲大陆的贸易额仅占其贸易总额的4%左右,非洲大陆与西欧的贸易额则占75%左右。”可知,1945年后非洲成立了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其组织间的贸易额却很少,反而与西欧的贸易额占75%的份额,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对非洲的影响深远,致使影响到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A项正确;美苏争霸使非洲贸易萎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成立太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受区域经济极不平衡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当今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可知,当今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A项正确;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导致全球经济利益失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冲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原因:英美两国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背景;二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美国加强了对英国的经济援助,为英美联盟的确立奠定了必要基础;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二战后英国势力衰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维护自身安全,保住世界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继续维持欧洲的均势局面。(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法国的一枝独大对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美国更愿意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领导;两个组织共存的局面不利于北约的团结;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的欧洲联盟来共同对抗苏联。总之,美国的政策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重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英美两国都深受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教义影响,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英美两国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背景;根据材料“二战后,英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1945年12月6日签署《英美政府财政协定》,规定:英战时所欠的270亿美元的物资款,除去英国已支付的款额,美国只要求英国偿还6.5亿美元......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与快速升温提供了现实条件”可知,二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美国加强了对英国的经济援助,为英美联盟的确立奠定了必要基础;根据材料“英国的传统外交一直试图在欧洲维持一种均势的局面。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使得英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可知,二战后英国势力衰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维护自身安全,保住世界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继续维持欧洲的均势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英美特殊关系是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的需要。
(2)评价:根据材料“在美国的援助下,欧洲经济快速复苏。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起到领导地位,这直接打破了西欧的均势。”可知,法国的一枝独大对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美国更愿意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领导;根据材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后,英国便组建自由贸易联盟与之相抗衡。两个组织间的对抗不但影响到北约的团结,而且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知,两个组织共存的局面不利于北约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美苏冷战的影响,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的欧洲联盟来共同对抗苏联。总之,美国的政策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重要影响。
18.(1)背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共享;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增长。
认识: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影响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安全,传播不良信息,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及英语的冲击。总之,“社会信息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
(2)原则: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等。目标: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可分析出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共享;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可分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增长。
认识:根据材料“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可分析出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根据材料“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可分析出另一方面,影响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安全,传播不良信息,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及英语的冲击。总之,“社会信息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
(2)原则: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等。目标: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关系:根据材料“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分析出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