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美苏冷战局势逐渐加剧 B.多极化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发展潮流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2.到1978年,已经有43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中国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 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C.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3.西方某学者曾这样说道:“未曾遭到日本人侵略的非洲人也同亚洲人一样赢得了自由,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一事实:虽然日本的影响很重要,但它仅仅加深了20世纪初以来愈来愈剧烈的————大觉醒。”该学者的这番表述应该是在(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
4.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主要有利于( )
1967年前 1967年后
①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请解释原因。 ②简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 ①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②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③“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
A.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认同 B.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C.动员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D.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
5.如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足( )
A.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 B.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非洲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与这一发展特点有关的是( )
A.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非洲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单一
C.过分依赖国际资本 D.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拉美的援助力度,不但同意成立美洲开发银行,以更加便利和系统地向拉美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本和技术援助,还决定拨款5亿美元设立"社会进步信托基金"。美国的这些举措旨在( )
A.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阻止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C.助推美洲地区经济合作 D.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渗透
8.1956年10月底,英法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艾森豪威尔宣布英法的进攻是“错误行动”。迫于国际压力,英法接受停火决议。1957年1月,美国宣布了所谓的艾豪威尔主义,认为如果失去中东,对中东地区和其他的“自由国家”来说将是一个“悲剧”,必须由美国来填补当时中东地区留下的“真空”。这表明当时 ( )
A.英法联合与美国争夺霸权 B.民族解放运动道路的曲折
C.中东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 D.埃及成为美国对援助重点
9.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是因为这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 )
A.赢得国家独立 B.彻底摆脱绝对贫困
C.组建政治联盟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某同学搜集了有关“桑地诺”“甘地”“墨西哥宪法”“埃塞俄比亚独立”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11.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材料说明了( )
A.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C.去殖民化斗争任重道远
D.应警惕帝国主义武力干预
12.1960年起,法国先后与十二个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协定。法国允诺向缔约对方提供经济援助;应缔约国政府邀请进行军事干预;承诺对组建当地军队、警察提供顾问和装备等。这种合作( )
A.以新形式维护传统殖民利益 B.延缓了非洲国家独立的进程
C.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 D.加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13.二战后,埃及政府规定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新加坡在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开展了东方价值观教育,强调国家至上、廉洁奉公等理念。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未摆脱宗主国影响 B.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
C.重视民族国家建设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4.要么让殖民地独立,要么进行殖民战争;让殖民地独立,将失去“一颗最明亮的宝石”,而殖民战争则是长期的,同时也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和国内人民的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这个两难选择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
15.电影《阿尔及尔之战》以中立视角,讲述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殖民者殊死搏斗的故事;该电影于1967年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69年获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但在法国被禁映5年。由此可见( )
A.新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 B.美法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C.法国殖民思维远未落幕 D.民族解放运动陷入低谷
16.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于1960年2月在南非开普敦发表演说宣称:“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折射出当时( )
A.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英国被迫放弃殖民特权
C.英国主动调整外交政策 D.非洲国家加强对外合作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求民族独立,反对殖民压迫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巴黎解放时进入巴黎的4万盟军中就有近30万非洲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起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宣战。二战前非洲只有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0世纪50年代非洲有6个国家独立,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渍。二战后一大批独立民族国家构成了当代国防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等。
——摘编自《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通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堤、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推动非洲国家独立的主要因素。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非洲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材料三 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洲觉醒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说明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在此期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瓦解,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不符,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不断在加强,但尚未成为主流,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国家的独立使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瓦解,为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提供条件,D项正确;1978年底,我国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非洲国家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经济基础薄弱,排除B项;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但它仅仅加深了20世纪初以来愈来愈剧烈的——大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很大削弱,在此情况下,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该学者的这番表述应该是在二战后,D项正确;一战前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还未取得成功,排除A项;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还未取得成功,排除B项;二战前世界殖民体系还未走向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据材料“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可知,1967年前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体现的对欧洲问题的关注,而1967年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体现的对非洲自身,这有利于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未涉及动员民众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战争促发革命、‘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印之三国的浴血抗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减,亚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使亚洲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非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未涉及运动的领导阶级,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不是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但经济仍然依赖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西方为了转嫁危机,降低原材料收购价格和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对非洲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从外部环境看,非洲国家陷入困境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D项正确;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排除A项;BC是非洲国家陷入困境的内部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美国加大了对拉美地区的资本投资和技术援助,这些举措旨在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渗透,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在当时尚未兴起,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拉美地区并未爆发民族民主运动,排除B项;美国的这些举措旨在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渗透,C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迫于国际压力,英法接受停火决议。……必须由美国来填补当时中东地区留下的‘真空’。”可得出埃及摆脱了英国,但又被美国控制了,这说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道路的曲折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法的联合抗美,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焦点,排除C项;美国并不是为了援助埃及,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A项正确;“彻底摆脱”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取得国家独立,而非组建政治联盟,排除C项;独立后的非洲国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桑地诺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的领导人,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再根据“墨西哥宪法”和“埃塞俄比亚独立”等信息可知,这些资料反映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C项正确;题意反映的不仅仅是亚洲人民的抗争,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无法说明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排除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依据材料“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可以看出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潮流不可阻挡,B项正确;“彻底”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去殖民地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的武力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由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此背景下,法国一方面承认其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采取更隐蔽的方式维护法国的利益,A项正确;1960年非洲国家独立进程加快,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国的新殖民主义,与美苏两极格局关系不大,排除C项;资本主义阵营分裂强调法国不再完全听命于美国,材料并不符合这一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为维护国家独立,尤为重视民族国家建设,以埃及、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思想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建设举措,C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全球化,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让殖民地独立”“失去‘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可知这个国家是英国,因为印度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5.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电影《阿尔及尔之战》由于讲述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殖民者殊死搏斗的故事而被禁映5年,这说明法国仍然存在殖民思维,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新媒体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美法政治矛盾不可调和,排除B项;材料只是一部电影中的个例,不能说明民族解放运动陷入低谷,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根据“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可得出变革之风吹遍非洲,民族意识的增长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A项正确;英国并没有放弃殖民特权,排除B项;制定国家政策,不是外交政策,排除C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7.(1)主要因素:反法西斯斗争使非洲民族意识高涨;二战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力量;旧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世界形势;战后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的国际原则和组织产生。
(2)影响:非洲国家纷纷获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效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二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知,反法西斯斗争使非洲民族意识高涨;结合所学,从战后殖民国家的力量和殖民主义统治方式、战后的国际原则和组织等方面来分析。
(2)影响:结合所学,从非洲国家、国际形势两个方面来分析。对非洲国家,从非洲国家民族独立、国际地位的角度分析;对国际形势,从第三世界、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角度分析。
(3)有效途径:根据材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因此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合作,推动南北对话,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国应从本国国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8.(1)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断了亚非拉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3)挑战: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争取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分析得出中断了亚非拉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根据材料“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可分析得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各国的民族危机;根据材料“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可分析得出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根据材料“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可分析得出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3)挑战:根据材料“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可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根据材料“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可分析得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应对: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可分析得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争取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