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环境问题
及其危害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ir harms
2019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第三节
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呈现】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危害。
【课标解读】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02
环境问题的危害
03
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目录
CONTENTS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森林面积锐减
土地荒漠化
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严重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自然系统运行机制
思考:
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结合图1.14思考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怎样一个过程?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思考:
图中体现的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同时,人类系统的运行产生的废弃物也会排入自然环境。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问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其调节能力,损害其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各种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Reflection
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系统类 物质和能量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系统类型 物质和能量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太阳能
自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
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
多样
单一
通过自我调节
达到稳定状态
不具有调节能力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Reflection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Reflection
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
原因: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课时作业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盐碱化 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B
C
课时作业
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不合理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1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4.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A.②④ B.④⑤ C.①② D.①④
B
C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02
课堂探究:分析以下案例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1: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农作物产量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课堂探究:分析以下案例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1:
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增加
控制人口增长
所需资源数量及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减 轻
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问题
产生
课堂探究:分析以下案例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2:科学研究人员表示,美国人成为地球上资源使用量最高的人群之一。平均而言,一个美国人的能源消费量相当于墨西哥人的6倍,中国人的13倍,印度人的31倍,孟加拉国人的128倍,坦桑尼亚人的307倍。此外,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加拿大,位居全球第二。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却制造了全球一半的固体废物。
人均资源消费量高
课堂探究:分析以下案例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煤的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剧增;内燃机的出现造成了光化学烟雾等事件。
案例4:科技应用于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使能耗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得以改善。清洁技术的不断开发,使能源得以有效利用,单位产出的排放降低。
技术进步的利与弊
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
人均资源消费量:发展中国家小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量和废弃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归纳总结
影响环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内容阐释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增加
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人均资源 消费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技术水平 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拓展延伸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原因的方法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但一些自然因素往往会加剧污染程度。如:
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1~1题。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为环境污染 B.①为环境污染;②为资源短缺
C.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生物多样性减少 D.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环境污染
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D
B
当堂练习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危害
03
思考:
读图思考,图片体现了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雾霾治理的措施:
①针对尾气: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针对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执法力度。
③针对建筑工地:覆盖、洒水、及时清运、设置围栏、大风天停止作业、密闭运输。
④针对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
⑤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思考:如何治理雾霾?
思考:
读图思考,毁林开荒会引起怎样的恶性循环?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单产降低,从而导致粮食不足,而粮食不足又会引发大规模的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从而扩大耕地。此形成一个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Reflection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低,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出现。
合作探究: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Reflection
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查找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
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①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④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⑤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
课堂小结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A
课时作业
读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酸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无酸雨 B.东北和南方多酸雨
C.西南地区终年无酸雨 D.酸雨地区分布不均匀
4.南方酸雨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消费的主要能源是石油 B.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C.酸性红壤广布 D.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差
D
B
课时作业
近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完成下列题目。
5.材料中所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
6.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
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答案及解析】5.C 解析:材料中提到南极半岛气温升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
6.C 解析:全球变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
C
C
课时作业
近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完成1-3题。
7.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及解析】7.A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而不是下降,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枝提前发芽,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
A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滇池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2 昆明人口与滇池水质随时间变化图
(1)分析造成滇池水质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滇池水质变化带来的危害。
课时作业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造成滇池水质变化的人为原因。
城市扩大,人口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增多;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污水排放量剧增;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库容减小,自身净化能力减弱。
(2)简述滇池水质变化带来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水生生物;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湿地自身净化能力减弱;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