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齐恒晋文之事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 【重点难点】 1.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 2.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学习流程】 一、导语 看名言,猜人物: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知识链接 1.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长直到去世。后世统冶者都把他作为尊学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知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 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3.解题 齐恒,齐桓公(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晋文公(姬重耳),第二位春秋霸主。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解决疑难字词。
3.并试着翻译全文。 1.记字音 胡龁(hé) 衅(xìn)钟 觳觫(hú sù) 褊(biǎn)小 彼恶(wū)知之 忖度(cǔn duó) 舆(yú)薪 便嬖(pián bì) 莅(lì)中国 商贾(ɡǔ) 赴愬(sù) 惛(hūn) 放辟(pì) 邪侈(chǐ) 畜(xù)妻子 豚(tún) 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颁(bān)白 三、交流讨论 1.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原因是什么?这和施行王道有什么联系? 原因:①眼见那牛惊恐颤抖的样子,不忍杀它。②没有见到羊恐惧的样子,故以羊换牛。 联系:这足以说明齐宣王有仁慈怜悯之心,这与施行王道有共通点,都有怜悯仁爱之心,都有不忍见其他生命受苦及被杀害之心。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这也就解决了齐宣王缺乏信心的问题。 2.孟子用“君子远庖厨”来进一步宽慰齐宣王,有何用意? 孟子用“君子远庖厨”来宽慰齐宣王,为的是坚定其已有的“不忍”之心。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施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3.孟子说“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段话有什么用意? 用对比的手法说明“推恩”与“不推恩”的不同结果,发人深省。孟子强调唯有推恩,才能保民;唯有保民,才能保四海;唯有“善推其所为”,使普天下之民均受其泽,才能成为“大过人者”的贤明之君。明确指出“推恩”是“保民而王”的现实途径,从而将王道的概念具体化。 4.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提出“仁政”主张,请分析孟子“仁政”的三方面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即推恩(君主要以仁慈之心对待民众)、制民之产(让民众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即有饭吃)和教化(让民众在道德方面有比较高的境界,通过教化驱使人民向善)。尤其是“制民之产”明显是在为民众呼吁最基本的生活权利。 意义:这种“仁政”主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5.孟子在劝说齐宣王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比喻,请结合文本找出运用比喻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①用“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③“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④“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四、课后作业 单元检测p175-p176:1—12题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