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2.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并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选项
姓名
性别
年龄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诸子中的特点
A
刘肥
男
20岁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最年长且最贤能
B
刘元
女
12岁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
C
刘盈
男
10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刘如意
男
3岁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
3.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世袭制度 B.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度
4.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 ( )
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成祖( )A.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B.设立内阁制C.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6.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观察下面反映中美两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8.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 )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③④ B. ①④ C.②③ D.①②
9.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显著不同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10.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1.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12.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以下哪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13.1924年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和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各政治阶层历来就具有团结合作、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
B.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基本一致
C.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14.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 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5.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1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明显区别是( )A.是旧式的农民运动? ? B.为中外反动派镇压? ???C被统治者利用? ? D与外国侵者直接战斗
17.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B.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8.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的“政治问题”指( )
A.新文化运动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9.下列对遵义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转变 B.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20.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
A.百万雄师过大江 B.挺进大西南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大西北
21. 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22.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23、“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最深刻教训是必须( )
A.借鉴西方民主制度 B.坚持民主法制建设C.保障人民的选举权 D.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24.邓小平曾经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
A.武力统一 B.实现“三通” C.国共合作 D.一国两制
2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6.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27.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多为番属关系 B.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C.众多城邦组成独立国家 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28.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他统治时期( )
A.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9.“这一法律适用于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解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法律纠纷。”这一法律主要是指(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30.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 )
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
31.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其目的是( )
A. 打击个别议员 B. 减少议员人数
C. 削减国家财政开支 D. 进一步限制王权
3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共和制 B.分权制
C.联邦制 D.总统制
33. 2003年,英美两国决定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领导两国军队作战的英国女王和美国的总统
B.如果最高法院判决美国总统在指挥伊战中有违反宪法的行为,总统必须立即下令停止相应行为
C.如果两国议会中多数议员反战,坚持战争的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必须辞职或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
D.两国议会(或国会)通过否决战争的议案,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都有权否决
34. 法国确定总统共和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的是 ( )
A.《人权宣言》 B.1791年的法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5.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说的这个国家是当时的(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6.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巴黎公社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B.巴黎公社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尝试 D.巴黎公社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7.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38.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B.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发表 D. 马歇尔计划实施
39.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表明 ( )
A.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B.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C.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在两极格局下,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40.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宗旨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此他倡导了( )
A.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不结盟运动
第Ⅱ卷
史料解读(共三大题 计40分)
4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历史上,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煞费苦心,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成为王朝兴衰的关键。为此,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注重真才实学。但到了明清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求实际学问。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隋唐到明清,统治者在选用人才上为什么会如此不同?(4分)
42、(15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8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主义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后没在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 ——以上材料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请回答:(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依据材料二,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3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禄劝一中2016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题卷
说明:本卷共Ⅰ、Ⅱ两卷,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计40小题,共60分;第二卷为材料解析题
计三大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第Ⅱ卷
二.史料解读(共三大题,计40分。第41题12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3分)
41.(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隋唐到明清,统治者在选用人才上为什么会如此不同?(4分)
42.(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8分)
43.(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依据材料二,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3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