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自贡父子寻债主20年+时评+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自贡父子寻债主20年+时评+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0: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事新闻】自贡父子寻债主20年+时评+练习
【新闻简介】
1月23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安分局东兴寺派出所副所长甘建东接到一对姓黄的父子求助:老黄请求帮助寻找一个姓周的阿姨,小黄请求帮助寻找一个姓汪的同学。这两个人分别是父子俩20多年前的“债主”。在甘建东帮助下,父子俩很快见到了周阿姨和汪先生,分别将20多年前欠下的债务还清,了却了压在心头多年的“心债”。(澎湃新闻1月27日)
【精选时评】
自贡父子寻债主20年,诚信二字值千金
游德福
1月23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安分局东兴寺派出所副所长甘建东接到一对姓黄的父子求助:老黄请求帮助寻找一个姓周的阿姨,小黄请求帮助寻找一个姓汪的同学。这两个人分别是父子俩20多年前的“债主”。在甘建东帮助下,父子俩很快见到了周阿姨和汪先生,分别将20多年前欠下的债务还清,了却了压在心头多年的“心债”。(澎湃新闻1月27日)
原来,老黄父子俩20多年前在自贡从事建筑工地承包,曾在贡井区一个周阿姨处租了住房,供工人们居住。因经营不佳,在离开时尚欠下周阿姨1000多元房租。小黄当年为了帮助生小孩的工友,从同学汪先生手里借了1000多元,在离开自贡外出求生存时也无力偿还。父子俩说,经过打拼,近几年他们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于是陆续将当年艰难的时候欠下的债务陆续偿还。但经过多方寻找,至今没有找到周阿姨和汪先生,于是到派出所求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信仰诚信的民族。庄子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代王充的《论衡·感虚篇》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名句;而在《论语·子路》中还有一个关于诚信的佳句,即:“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你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坚守信用,在行动上必须要做到。这是对人内心的道德要求。而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遵循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而来,做人要讲诚信,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操守,是社会的公序良俗,亦是一个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信是心灵相通的桥梁、家庭稳定的纽带、化恶为善的基石。
自贡父子“20多年不赖账”,在债主并未追讨的情况下依然“有借有还”的朴实、诚信之举很令人动容。正如他俩所表示的那样:这是今年过得最开心的一天,20多年过去了时间恍如昨天……通过派出所帮助找到了周阿姨和汪同学,了却了两笔压在心头多年的债务后,小黄感慨地在微信“朋友圈”留言。他告诉记者,了却多年“心债”自己和父亲心情都十分愉悦,这几天都在高高兴兴地走亲戚过新年。
自贡父子寻债主20年,诚信二字值千金。一个人及整个社会的诚信当然要靠自己靠每个人去树立,但如果全凭自觉,恐怕很难人人都能独善其身。坚守诚信底线少不了“他律”,也离不开“自律”。面对各种利益与诱惑,能否守住底线,考验的不仅是修养,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个人就能成为坚守诚信的受益者。让我们这些社会大家庭的每一分子都诚实守信吧,我们的生活绿洲将是一道更加绚烂瑰美的风景线。
《时评界》(2022年1月27日)
【专项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
偷砖
梁晓声
春天来了。①
春天,到底还是来了。
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
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
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我来了!
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
光字片②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
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
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
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着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回搬几块行不行?”
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
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
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
郑娟说:“都是新砖。”
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
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
秉昆问放哪儿了。
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
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
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
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
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便也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气。
…………
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
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
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
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
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
(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②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
B.“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可知郑娟并没有否认自己是在“偷砖”。
C.周秉昆说家里有“不好闻的味儿”,表达了他对偷砖这一行为的不赞同和指责。
D.周秉昆强行打断两个儿子手中的事情,所以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温暖美好的春天到来,既使人们的情绪变好,也寓意了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
B.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这一情节,说明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助于文章“偷砖”这一中心事件的表达。
C.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既有贪小便宜的一面也有诚实正直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D.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
3.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
4.有文学评论家称赞梁晓声“坚持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传统”,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①。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太宗赞之。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②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徵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①格:来,至。意谓信服,归顺。②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泛称少数民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B.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C.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D.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庶,即民庶,古代遇到君主名字不直接写出,此处避讳李世民而用“人”。
B.中国,在古时指中原地区,有时也指京师,即首都;文中的意思指的是后者。
C.朝贡,又称进贡,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顺从或结盟。
D.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应具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认为诚信是君子的行为,也是国君地位的保障,能使上下一心,远民归顺,他的看法得到唐太宗的赞许。
B.唐太宗即位之初,面对众臣的建议,听从了魏征的停止战争、提倡文治、施行仁义的建议,从而使天下安宁。
C.唐太宗善于纳谏,把德、礼、诚信作为治国之纲,把修文布德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显示出君主的圣明。
D.魏徵辅佐太宗开创了天下安定的局面,但他不居功自傲,面对太宗对他的盛赞,他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三、语用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该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虚拟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发帖时,也应该遵守网络道德。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少年不仅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B.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他们确立现代生活理念
C.青少年不仅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也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
D.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B.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都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
C.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无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D.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都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D.“所以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错误,不构成因果,根据文原文“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可知,两个儿子不情愿,是因为不想再把辛苦搬回家的砖再送回去,不是因为“周秉昆强行打断两个儿子手中的事情”。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既有贪小便宜的一面也有诚实正直的一面”错误,原文“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这句话体现的是父亲勤俭朴素,不是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贪小便宜。
3.①郑娟;知道“偷砖”不是光彩的事,怕周秉昆反对而忐忑不安;期待周秉昆能同意她的主张;看别人家偷砖委屈和不甘。②周秉昆: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对偷砖行为厌恶反感,对妻子的意图起了疑心。
4.①生活的真实:周秉昆一家生活在A市的光字片,那里生活条件很差,春天的一场降雪使得道路泥泞不堪,造成了人们的出行困难。小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当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贫穷、生活条件差的现状。②人性的真实:很多人将市政府特批的一批垫在泥泞处的砖搬回了家,据为己有。反映出恶劣生活条件之下,人们本能的自私的心理就暴露出来,把公家的财产据为己有,是当时很多小市民的做法。同时周秉昆身上体现出的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保持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是人性另一面的真实。
5、B 【解析】“知”是谓语,“佞者”作“知”的宾语,故“不的知佞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D;
“群臣”是“试”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且“雷霆”是“不畏”的具体内容,作“畏”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6、B 【解析】B.“有时也指京师,即首都;文中的意思指的是后者”错误。文中指“中原地区”,不是“京师”。
7、A 【解析】A.“诚信……能使上下一心,远民归顺”错误。由原文“德礼形则远人斯格”可知,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知,是“实行德政”能使远民归顺,而不是“诚信”。
8、(1)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很看不起(鄙视)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也这么做,还怎么可以(能够)去教化百姓呢?
(2)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认为;“深”,非常;“鄙”,鄙视;“教令”,教化百姓。
(2)“齐”,看齐;“焉”,他;“自省”,宾语前置,反省自己。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那就是佞邪的人。”唐太宗回头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诈妄为,却要臣下行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根本办不到的。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很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也这么做,不是让我效仿他吗?这不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办法!”于是,唐太宗又对上书的人说:“我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行为损坏社会风气,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还说:“一个人终有一死,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文子说:“同一句话,有的说出来能够使人相信,是因为说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同样的命令,有的发出来能够得到执行,是因为命令之外含有诚意。”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太宗赞赏魏征的做法。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我刚刚即位的时候,有许多人上书建议,他们有的要我独揽大权,不要重用臣下;有的要我加强兵力,以使四方少数民族威慑臣服。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战争,提倡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他说只要中原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使天下赢得了太平,边远地区异族的首领都前来朝贡,各个少数民族派人前来源源不断。这一切都是魏征的功劳。我难道不是用人有道吗?”魏征拜谢说:“陛下天赋圣明,用心政务,我实在是平庸浅陋,承受圣意力不从心,怎么会对您有这么大的帮助呢?”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传》说:‘宁可不要粮食也要保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孔子说:‘百姓不信任国家,便不能立国。’从前,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这五常,对国家是大有益处的。殷纣王违反五常,被周武王灭掉,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夺了天下。陛下之言极是。”
B 【解析】前语境为“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该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强调正确做法,主语应该为“这”,用来代前一句话所指内容。故排除AC。从语序上看,上文“可塑性很强” “意识”侧重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且下句讲到“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可见“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与下文更衔接,排除D。
10.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论……更要……”关联词搭配不当,“不论”“无论”要与“都”搭配才合乎逻辑,故改成“不论……都更要……”;
二是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可知,如果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那就不仅会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最终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故改成“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