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10: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国家“教育回归生活、课堂回归生活”的号召兴起的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与情境教学相似,旨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与当时人物的生活结合,借助史料文字、图片等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初中课标要求高中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单元地位分析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新航路开辟后,各国通过海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原料和市场,刺激了国内的经济变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应运而生,蒸汽机、内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从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实力的急剧提升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同时,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阶级矛盾也随之而来,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代表性成果如蒸汽机、火车、汽船、电灯电话都有过一些了解,但对工业革命的利与弊认识不足,简单停留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没有深入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背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层面上。因此本课可以简略讲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经过,重点讲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的思路是工业革命的内容与妇女职业变化联系起来,首先创设妇女从家庭走出来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某行业或某个群体的经历联系起来,以小见大,突出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妇女的职业变化这一视角既吸引学生兴趣,又比较生活化,不会显得历史课大而空泛。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何谓“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讨论、游戏活动、老师问题的引领,搜集、整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材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材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通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形成的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和特点(史料实证)。能通过阅读史料对工业革命的利与弊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当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实力的变化或将重构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中国在顺应发展潮流的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协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带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蓄势待发——工业革命前的酝酿遍地开花——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方兴未艾——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道阻且长——问题与挑战的求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两张图片引入新课提问: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各自在做什么?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出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法】雅克·勒高夫《新史学》讲述:历史学习,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 ”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从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观察社会的变迁,“小中见大”。本堂课我们就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职业选择的变化这一角度切入,来看“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新航路开辟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回答教师提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妇女职业的变化。 将“工业革命”这一抽象的历史大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小见大,培养学生抓住历史细节、分析概括大历史的能力。
一、蓄势待发——工业革命前的酝酿 出示;材料一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大农场相继出现,根据农时需要大量打短工者,这就使失地妇女有可能受雇从事农业劳动。这类大农场广泛种植新作物,普遍采用改良技术,经常定期除草整田,给萝卜及其他块根作物松土等。妇女心灵手巧,很适合干这些活,于是产生了一支按日计酬的女农工队伍。 ——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女农工队伍是怎样产生的?2.为什么妇女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从事家庭劳动?3.反映了工业革命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联系课本,还有哪些类似事例?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制呢业发展起来,对羊毛的需求增加,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土地上围上篱笆,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形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据统计,1714—1820年间,英国地主一共圈占了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这些被圈占的土地一般都由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起来。大批农民成为无产者,被迫离开土地受雇于农场主和工场主,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教材P59提问:上述现象刺激了哪些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预设:原料(农产品充裕)、市场(需求增加)、劳动力(自由化程度提高)讲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政局趋于稳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增强,重视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农业也因圈地运动加速资本主义化,加上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的便利,市场、商品、资金前所未有地流通起来,大大刺激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出现积累了条件。学生讨论:结合下图,你还能举例说出哪些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优势? 分析并解读材料,回答系列问题,理顺妇女脱离家庭劳动成为独立劳动者的过程。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举例说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其他优势。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遍地开花——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出示:材料三工业革命前,在家内劳动制度下,妇女主要担任纺纱工作,织布则由男工承担。随着纺织机械的使用,生产中更需要的是手指的高度灵巧,而不是力气,因而男工还不如女工和童工合适···据恩格斯调查,1844年,在英国棉纺织工厂里,女纺织工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对劳动妇女的影响》提问:劳动妇女是如何占领纺织业‘半壁江山’的?讲述:英国工业革命最先从棉纺织业的革新开始,从18世纪30年代的“飞梭”,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和工人集中起来,就形成了近代工厂。随着蒸汽机的发明,生产动力的问题得到解决,推进了机械化速度和交通工具的革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课堂小活动;你划我猜游戏规则:抽2-3名同学自愿上台比划或在黑板上描绘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成果,不得出声提醒,下方同学猜测词义并说出发明者名称。时间:5分钟左右出示: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成果:提问:根据图片,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发明成果、分布地区等特点。预设:发明者多为科学家,发明成果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分布呈多点开花状,各国同时进行,发展迅速。探究与思考: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它们各有什么显著特点?小组自由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下方表格中。预设:讲述: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得可使用的能源增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新增了不少工业种类,生产部门和种类的增多促进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为资本主义各国向全球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也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互动游戏,描绘或回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巩固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认识。学生上台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的时间和对应人物地区连线,强化时空观念。分析材料,归纳特点。自由讨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革命成果的掌握程度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方兴未艾——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不断增加,如打字、速记、电话接线、电报、售货、教学、护理、秘书等等。1851年,英国只有19名女办事员,到八十年代末已达近两万三千余人。1851年全国女教师70,000人,1901年增至172,000人。这当然得归功于她们自身的奋斗,然而在工业革命带动下的商业繁荣、科技进步、政府职能扩大等因素,也为妇女新的工作前景创造了条件。——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提问:妇女的职业选择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出现的前提是什么?出示图片和史料,探究工业革命在生产发展、生活方式、人口就业、阶级结构、世界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讲述:工业革命的引擎加速了机器时代的到来,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业产量,变革了生产结构,促进人口就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不限于一国两国,在火车汽船、电话电报的联结下,向世界蔓延开来,工业革命的成果携带着资产阶级的文明一起奔涌而来,如同一场轰轰烈烈的洪潮,冲击了亚非拉诸国逐渐没落的封建文明,却也留下了新生的种子。材料五: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六: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提问:工业革命后的资产阶级国家是怎样“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的”?讲述:资产阶级各国在工业革命后综合国力猛增,为获得更多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通过商品倾销和武力威胁打开外国国门,破坏当地的生产和经济结构,冲击当地封建基础的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工业科技,刺激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纷纷尝试走资产阶级道路,如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等。可以说,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文明的面貌,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广泛建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思考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的过程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道阻且长——问题与挑战的求解 材料七:在苏格兰东部,她们普遍受雇下煤矿,主要任务是运煤,就是将煤装在小车上拖走,或是放在自己背上驮走。在后一种情况下,运煤女工通常一次要背半担到一担半的煤,每天干12,甚至15个钟头,有时候干脆不休息,连续干上36小时。——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讲述:一枚硬币尚且具有两面,工业革命也同样如此,利弊并存。妇女们固然有了更多职业的选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轻松高薪的文书工作,相当多的底层人民挣扎在工厂车间,也仅仅只能维持温饱···材料八: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狄更斯《艰难时世》它(新生的工业)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的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提问:以上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时期的哪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预设:阶级矛盾、环境污染、道德败坏,社会管理的缺失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造成。讲述:随着工人抗争意识的增强,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兴起,各国政府引起重视,陆续出台了《工厂法》《公共卫生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对社会矛盾有了一定的缓解。 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谈谈解决方法。 培养辩证唯物史观
课堂小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培养家国情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表明,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和毫不留情地把整个工人阶级投入这种极端退化的境地。——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若没有合理的秩序管理和人文关怀,任由科技肆意发展,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