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10: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探究性学习理念: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行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本课教学通过问题式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 10 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讲述,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初步学习了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工业革命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深层次的思考,着力孵化学科核心素养。由于初高中教材均容量有限,学生尚缺少相关的理性认识,所以需要组织适当的材料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水平 1、2 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通过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的分析,理解工业革命是物质革命也是生产技术全面变革,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水平 2 能够利用时空轴、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空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素养目标:时空观念)。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水平2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水平 1、2 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能够选择、组织与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素养目标:历史解释)。水平3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2021年3月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 H&M 等公司指责中国新疆‘强迫劳工’ 而拒绝使用新疆产品这一事件的回应。”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视频中关于“新疆棉”事件想必同学们都有所了解,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展示了美国黑奴被强迫采摘棉花与中国新疆机械采摘棉花两张照片,这组照片让西方造谣者直接打脸。事实上,人工劳作的薪资远远高于机械采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市场需求,机械生产取代人工劳作是解决矛盾的必然。在历史上,某个国家在市场需求大与人工生产成本高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一事件也与棉花有关,并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0 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生观看视频。 贴近时事,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矛盾的特殊性:工业革命的缘起 过渡:工业革命之所以称之为“革命”,正是因为 18 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有了惊人的进展,或称为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请同学们联系过去所学与出示的地图进行思考。 教师出示《全球通史》图片 1:“1763 年西方崛起时的世界”。教师讲述:结合地图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带动了世界范围的商品贸易,欧洲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发展, 这一发展被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为工业提供了不断扩展的市场、大量的资本,为了满足新市场的需要,工业必须改善组织和技术,也带动了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与欧洲各国的制度变革一起,驱动了18 世纪晚期工业革命的“起飞”。教师讲述:环顾当时在商业革命中实现经济腾飞的欧洲各国,意大利很早就拥有了市镇、商会,曾为欧洲经济最发达地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荷兰的商业和制造业发达,17世纪曾垄断海上贸易;英法在持续了7年的战争后,法国经济比英国还发达,而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哪个国家会从中脱颖而出,最早引发了工业革命呢?教师提问:为什么英国会从中脱颖而出,相比其他国家,刺激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矛盾特殊点在哪里?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 1: 同羊毛织品相比,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晾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收到威胁,其生产者说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律来保护国内毛纺织业。1720-1721 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 2:干同样的活,英国工人的薪酬水平比其他国家的工人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这些景象令外国人艳羡不已。 ——(英)丹尼尔·笛福《正经英国工匠的真实写照》教师讲述:18 世纪前,英国不生产棉花,棉纺织业也不被看好。与奢侈的毛纺织品相比,价廉物美的棉纺织品更 受欢迎,但几乎全部来自印度和中国。英国种植棉花后,与印度手工棉纺品相比,英国的棉纺织业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人力成本要比印度高得多。印度的廉价棉纺织品迫使英国棉纺织商必须创造出更好的机器,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教师补充: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有所恢复。16世纪以来,在海外贸易的带动下,以伦敦为代表的英国城市商业发展迅速,由于人口供给不足,雇主不得不支付高工资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过渡: 材料 3: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教师出示图片 2“英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材料 4: 1624 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 出台后的 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 年,登记 53 项发明专利;1690-1699 年,登记 102 项发明专利;1700-1759 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富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教师提问:英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先天优势,为了创造出更好的机器,英国创造了什么条件?过渡:煤炭资源丰富为工业发明提供了能源支持,专利法令为工业发明提供了制度保障。10.材料 5: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 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教师讲述:英国能够驱动工业革命的起飞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历史必然性。追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英国的工业革命是“时来天地皆同力”,众多分力不断聚合,终于汇成了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强大合力。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57 页的内容,归纳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英国工业革命是在自身的能源优势下,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融合了经济发展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所产生的。11.过渡:前面我们学习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源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具有其矛盾的特殊性,而市场总是不断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生产需求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这种需求也刺激着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推动着工业革命的进程。 联系过去所学与出示的地图进行思考。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设: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商品贸易,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市场和雄厚的资本。英国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工业革命的首发地。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英国棉纺织品的需求较大,但英国工人薪酬高,生产成本高。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煤炭资源丰富;英国颁布了专利法促进了发明创造的热潮。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该环节,学生能够把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空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二、需求的普遍性:工业革命的扩展 1.教师出示材料。材料 6:这个时期(19 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教师提问: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有什么新的需求?如何达到它们的需求?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58 页至 59 页的内容,疏理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代表成果,并思考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过渡: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可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支持工业革命吗?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学生思考并作答。预设:科学盈利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科学盈利。学生思考并作答。预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此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域更广,范围更大,发明也更多,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特别是美国和德国。从进程看,由于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进程也各具特色。 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三、革新的两面性: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60 页的“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图”,思考两个时期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提问:再观察课本 60 页的图片“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思考社会中哪个群体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讲述:很显然,工业革命改变了当时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调整了社会结构,人类开始进入新的时代,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当然,新的时代也会有新的矛盾,面临新的挑战。教师提问: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时代的社会面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60 页的“历史纵横”。材料反映了狄更斯对当时新时代新的矛盾有怎样的认 识?他认为工业化的开展带来了怎样的问题?材料7: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新时代带来了新的矛盾,也将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61 页“问题探究”的第二则材料。思考马克思认为“不列颠入侵者”是如何改变印度社会 的?“不列颠入侵者”只是“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吗?材料8: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的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9: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5.教师讲述:在“问题探究”的第一则材料中,蕴含了马 克思与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性质的思考,工业革命在发展过程中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而在追求广阔市场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用了种种的手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这个追求革新的过程既有创新发展的一面,也有残酷丑恶的一面。 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更多人投身到工业领域,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学生回答。预设:妇女的地位提高,更多妇女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学生回答。预设:环境污染。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殖民扩展,侵占商品市场。不是,英国还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图文史料的阅读能力,形成比较思维,渗透唯物史观学科素养。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的浪潮。我们能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新疆棉”事件,西方媒体以人权压迫造谣中国的工业生产,这是因为它们在工业生产的历史上就干过压迫劳工的事情,大肆扩张与奴隶贸易。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人权就是发展,就是有尊严的劳动,不断发展也是中国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坚强后盾。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