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有利于打造富含趣味性的课堂,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重回历史现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进而获取历史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并有利于渗透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授课题目
改变世界的两次飞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属于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模块的内容。1.教材地位:从本单元上看,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两大阶级的矛盾激化,为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较好地衔接下一课的内容。从本教材上看,本课上承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下启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总而言之,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材内容:本课内容较多但较为统一,一共划分为三个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逻辑关系较强,内容结构清晰。值得注意是是,与以往版本教材不同的是,本课教材把两次工业革命视为工业革命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的整体。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主要角度讲述了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经过以及主要成就,突出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及特点。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概括性地从工业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作了介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突出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储备: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落实,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已经具备初步认识,但主要是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学生对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的能力较为缺乏,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2.学习能力: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敢于自我表现,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梳理教材的基本史实。然而,高一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史实之间联系的认识较为不足,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宏观认识,此外,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影响理解较为表层,未能很好地结合历史与社会现实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知识与能力:①时空定位,通过史料研读深入把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②梳理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成就等基本史实,通过对比学习,概括工业革命的特点;③通过史料研读,探究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联系现实,深刻认识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时空定位,分析工业革命在18世纪率先在英国开展的背景,培养时空观念;通过梳理表格,直观呈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成就,学习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进而对比得出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史料研读,展示相关史料与图片,图文结合,阐述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图文信息,增强学生解读史料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任务驱动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明白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联系当下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抓住机遇,汇聚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用时2min) 通过新疆棉花事件引入新课:今年3月,H&M突然宣布不再与新疆服装厂合作,并禁用新疆棉花,污蔑在中国新疆采摘棉花的工人都是“强迫劳动”。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新疆棉花事件的呢?为什么说这是对我国的污蔑呢?” 学生情绪高涨,对美国污蔑我国的行为义愤填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预设学生行为:学生①:这是美国反华势力借用新疆事务攻击我国,新疆棉花不容污名化。学生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新疆棉花早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强迫劳动”根本就是是子虚乌有。 通过时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听课效果;通过点明新疆棉花已经实现机械化种植引入本课主题,做好课程铺垫。新疆棉花事件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渗透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背景:得天独厚的英国(用时9min)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会成为一枝独秀呢?”设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尝试从多个方面总结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用史料分别从综合优势、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揭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背景,通过史料解读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是英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工业革命的背景。 带着问题认真研读史料,提炼关键词,得出结论。 提供多则史料,提高学生史料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渗透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史料中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突破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进程: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用时13min) (一)第一次飞跃:蒸汽时代展示图片,分析工业革命中能源动力的革新以及蒸汽机的改良,指明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揭示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8-P59的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内容。(二)第二次飞跃:电气时代首先简单讲述工业革命深化的原因,指出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下面所示的地图内容,介绍工业革命从英国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的情况与进程,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更高阶段,引导学生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表格的信息。(三)特点: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的“学思之窗”,结合上述表格,展开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表格的信息。 认真听讲,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归纳信息,填写表格。认真听讲,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归纳信息,填写表格。认真对比表格内容,研读史料,积极讨论。 两张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明白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任务驱动回归教材,运用表格梳理归纳工业革命的进程,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选用内容较为丰富的地图,结合教材内容与地图,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帮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渗透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任务驱动,归纳工业革命的进程,直观形象,对比鲜明,便于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不同发展阶段的了解。通过设置小组讨论,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活跃班级气氛,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认识,突破本课第二个重点。
影响:两次飞跃改变世界(用时12min) 提出问题“工业革命开展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展示大量相关史料与图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学生认真研读史料,自主思考,紧跟教师授课的思路,小组内讨论激烈。 图文结合,直观形象,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视觉冲击下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提高课堂参与度,突破本课的难点。多元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渗透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用时4min)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课小结。引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向学生提出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联系历史与现实,结合课前导入的新疆棉花事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认真思考,以史为鉴,积极举手发言。 通过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与当下对话;思考过去与现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课后作业 作业:假如有一架时光机,可以穿梭到工业革命时期,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身份(商人/童工/一般工人/普通妇女……),尝试描述你在工业革命时期一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情境创设、主题引领,以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尽可能做到“论从史出”,选取比较容易理解的史料,减轻学生研读史料的障碍,提高史料解读能力;为了避免史料类型单一,选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任务驱动调动课堂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式”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最后升华主题,与现实热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课内容较多且知识点较为集中,一节课 40 分钟的时间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完成而不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此外,如若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不太准确,容易造成各个环节时间超过预期,所以要对学期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