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1
课 题 忆江南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过程方法 能够准确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准确合唱歌曲,正确处理好两个声部在节奏、旋律上的补充与衔接,以及力度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二声部的和谐、均衡
难点关键 音准、节奏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根据古诗谱曲的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古诗《忆江南》的 含义,在歌曲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忆江南》来深入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两个声部合唱时,,注意两个声部的互相补充,高声部长音处的声音要弱一些,相对应的低声部的声音要强一些。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多媒体资料等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导入1、 老师出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并提问:同学们学过这首诗吗?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2、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忆江南》,注意语调的起伏与停顿。二、初步感受歌曲1、 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 老师提问:与唐诗相比,以诗为词创作的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不同的感受?三、学唱歌曲高声部1、 老师范唱歌曲高声部旋律,学生边听边数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并说一说划分乐句的理由。2、 老师分乐句教唱旋律,学生边唱边思考:这个声部的节奏、旋律进行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3、 师生分乐句接唱旋律,学生边唱边找一找每一个乐句的结束音和下一个的开始音之间有什么联系。4、 老师讲解“鱼咬尾”的基本概念。5、 学生跟琴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填词演唱,注意随着旋律的起伏唱出力度的变化。老师提问:在歌曲的第四乐句和结束句中,“忆江南”重复了三次,每次重复是旋律都有一些晓得变化。作曲家为什么采用这种创作方式?我们在演唱时应该如何处理?6、学生随伴奏填词演唱,注意演唱情绪上的变化。四、学唱歌曲低声部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思考:低声部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 2、老师分乐句教唱旋律,注意唱准附点节奏和长音的时值。4、老师弹琴,学生挥拍完整演唱旋律。五、合唱歌曲的两个声部1、老师提问:合唱时,低声部如何准确进入?2、老师总结:两种方法:一是数拍子,二是心里跟着唱高声部旋律。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4、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唱以上合唱谱。5、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完整演唱合唱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6、老师提问:在合唱部分,两个声部的旋律互有补充,同学们在演唱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地方呢?7、学生奉承两个声部,试着填词完整合唱歌曲,注意第二声部要准确进入,节奏与音高要准确。8、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填词合唱歌曲。9、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随伴奏完整合唱歌曲。10、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六、教师总结: 了解古诗《忆江南》的 含义,在歌曲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忆江南》来深入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分声部练习,先学习高声部,并做情感处理,完全唱会之后再学习低声部,这样做家底学生学习的难度。两个声部合唱时,注意两个声部的互相补充,高声部长音处的声音要弱一些,相对应的低声部的声音要强一些。提高学生控制声音的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