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09:18:5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课堂导入: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过土地改革的要求?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广东人
建国后,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孙中山先生故乡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以广东为切口看土地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解放初期广东农村状况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2.借助时间轴概述土地改革的经过。
3.依据相关史料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进而理解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追根溯苦源——探土改之因
第一篇章
土地改革之
背景
温故知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广东土地改革前的土地占有情况
成分 占总人口 占户数 所占耕地
地主 8% 5.8% 26%
33%(公尝田)
富农 3.9% 2.3% 5.5%
中农 27% 21.5% 18.6%
贫农 50.3% 56.7% 11.6%
其他 10.8% 13.7% 4.6%
占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之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数据整理自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上述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
土地改革之
背景
材料二:广东解放前,全省粮食产量最的1934年为825万吨,至1949年竟降至723. 5万吨。每逢灾年,饿殍遍地。1943年全省大旱,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饿死300多万人。当年德县有84万多人,由于饿死、荒饥,至1946年,只剩下47万多人。——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一:据调查,当年广东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探究任务一:
除了少地无地,农村经济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农民会有什么诉求?
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受到严重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第二篇章
土地改革之
经过
广东解放后,华南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即着手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以便及早开展土地改革。
Q1:当时是依据哪部法律开展土地改革的呢?
Q2:根据课本,在时间轴上梳理土地改革的大致经过?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1950年
1950冬
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由于地方特殊性,广东省到1953年才宣告土改胜利。

2.《土地改革法》基本规定:
项目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
生产关系的调整: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土地改革之
经过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探究任务二:
根据《土地改革法》从农民、地主、富农的角度阐述土改的具体改革方式。并概括改革的特点?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改革?
斗地主
烧地契
分土地
土地改革之
经过
具体做法:(3)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具体做法:(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具体做法(2)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特点:
区别对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二章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
富农不动定心,
地主劳动回心。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3.具体改革方式:
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第三篇章
材料一 广东省土地改革前土地占有情况
材料二 广东省土地改革完成后占有情况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雇农及其他劳动人民
占农村人口 8% 3.9% 27% 61.1%
占有土地 26.9% 5.5% 18.6% 16.2%
占有家庭集体所有土地 约33.%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及其他劳动人民
占有土地 1亩 1.4亩 1.4亩 1.4亩
(1)由少数人占有大部份土地,变为平均占有土地。
说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思考: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 以上数据出自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土地改革之
意义
土地改革之
意义
材料三: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每一个乡村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基层政权,农会会员平均占农村总人口的35% 以上……还建立了 近9000个青年团支部,共产党组织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大部分乡村发展和建立了支部。土地改革后的广东农村,农民当家作主.
——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五: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购买力大大增强。据典型调查,1952 年全省农民平均每人的社会商品购买力为37元,1953年增加到 50元。农民向城市供应愈来愈多的农副产品,也要求购买大量的工业品。——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四:
探究任务三:
上述材料说明了土地改革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阐述时请用“我认为……我的依据是材料几……”)
(2)农民翻了身,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解放。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高。
归纳笔记: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土地改革之
意义
提炼: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拓展延伸:土地改革的另一面
材料一:广东土地改革运动也存在一些缺点,特别是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以后,“搞的确是比较粗糙”,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不够团结”“面不够广”“打击面过宽”“死人多了些”。
——陶铸:《关于广东工作综合报告》
材料二:比较突出的是违反华侨政策,没收了华侨房屋的问题。1953 年1月,廖承志在华南分局召开的华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土改中打击的侨眷中,如陶铸同志指出的:25%至30%是打击对了, 20%至25%是打击错了的,50%则是打击重了"。
斗地主
历史的反思:
上述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中的哪一面?
这给我们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怎样的启示?
存在过激行为
依法依规……
经过:
开始:
重点地区:
措施:
结束:
意义: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新解放区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土地改革
单元小结
1950
抗美援朝
1950
土地改革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
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三件大事
巩固
达标测评
请打开平板电脑上的答题卡,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后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