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中 国 现 代 史
(1949-今)
第3单元·复习
大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史大单元教学核心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单元核心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单元整体学习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单元
学法一---读好标题,把握主题,理清联系
(大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07
08
0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1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经济特区
学法二---用好单元和课题的标题,构建知识框架
标志(开始)
对内改革
对外
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
对外开放格局
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亚投行
中国梦
本质、内涵、实现途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开启新征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涵
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单元核心名词
2.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单元核心名词
思想:
“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
“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
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为核心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经济特区
单元核心名词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同点
本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涵义: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单元核心名词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87年,党的十三大
6.中国梦
实质:
基本内涵:
实现途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来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单元核心名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邓小平
(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单元重要人物
1.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启智增慧
1921
1949
1978
建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影响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启智增慧
2.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中国社会百年巨变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3.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①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探索和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
②中国道路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③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是合乎发展规律的,促进了中国社会跨越式发展。
因此,只有坚持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时间
背景
主要 内容
历史 意义
拨乱反正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P34-37)
1978年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思想基础)
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1981年,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课时要点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
开始
扩大
影响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改革内容: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P38-41)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作用:
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经济出现了大发展的新局面。
课时要点
概况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史料实证)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测:“中国可能‘有意识地、有节制地’融合中国与其他文明的长处,其结果可能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以下史实能够予以印证的是( )
C
A.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863计划”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承办2008年奥运会
2.观察材料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趋势:上升(逐年大幅增长);
主要原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1.经济特区:
3. 特别之处:
2.代表:
4.作用:
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特制。
①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和影响;
③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9课 对外开放(P42-45)
一、经济特区的设立
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面积最大)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课时要点
1.形成过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经济特区
1980年
深圳等4个
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
上海14个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
长江三角洲
内地
1992年
纵深推进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融入世界)
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八大以来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 “……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10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
A.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D. 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 材料: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设问:材料中“光辉的起点”是指党的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又是指什么?
C
答案: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的伟大革命”:实行改革开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初步 提出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指导方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 形成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
充实 发展 1992年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系统 概括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 形成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46-52)
课时要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97年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三、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指导方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1982年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章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53-58)
课时要点
6.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8.实现保障: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5.实现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筹建成立亚投行、建设加快自贸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
5.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是( )
D
A. 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自1923年3月3日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
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共12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
材料二:邓小平九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又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时代》周刊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把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面对当时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美国政府利益的《时代》周刊是什么态度?
(2)结合当时中国的情况,说说邓小平为什么代表着“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信息提取宜完整,找准考点答准题。
(2)结合当时中国的情况,说说邓小平为什么代表着“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肯定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正走向民主统一。
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发展经济、日益富强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考点】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所以《时代》周刊把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政府的利益的《时代》周刊态度是中国正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走向民主统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成为总设计师,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1979年邓小平再次成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代表着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时代》周刊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把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面对当时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美国政府利益的《时代》周刊是什么态度?
7. [2021年长沙学考]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摘编自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
材料三: 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的。 -----摘编自[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2) ……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6分)
论证(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斗。
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上体实践相结合。
论述: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