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7 07:54: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景观各异。下图为内蒙古地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草地、荒漠 B.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戈壁、草地
2.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B.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C.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多
3.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环境污染
【答案】1.D 2.B 3.C
【解析】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读图,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降水较多,草场广布,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荒漠戈壁广布,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读图,乙地比甲地的等温线弯曲度小,由此可以判断,乙地比甲地的温差小,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乙地比甲地降水多,二者之间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故选B。
3.图中所示的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草原和荒漠,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选C。
【点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不足,西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草原和荒漠,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下图为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依次可能为(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答案】B
【详解】大兴安岭以西是我国西北地区,图中①②③地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其自然景观依次可能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有三块大沙漠,共8万平方公里。为防止它们扩大连接,“蚂蚁森林”在它们之间种植梭梭树,梭梭树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泥土达到数米。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其原因是( )
①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
②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周围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④纬度高,终年严寒,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工作人员在种植与养护梭梭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
A.气温过低 B.光照强烈 C.水源缺乏 D.风沙过大
7.图中①、②、③地对应自然景观正确的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答案】5.B 6.C 7.D
【解析】5.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其原因是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海洋湿润空气难以到达;且周围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故选B。
6.读图可知,图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大,因此工作人员在种植与养护梭梭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水源缺乏。故选C。
7.图示西北地区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①②③地自然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自然景观。
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下图为“月牙泉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月牙泉位于( )
A.第一级阶梯、甘肃省 B.第一级阶梯、陕西省 C.第二级阶梯、甘肃省 D.第二级阶梯、陕西省
9.下列景点位于月牙泉所在省份的有( )
①敦煌莫高窟②洛阳云冈石窟③西安航天城④酒泉东风航天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8.C 9.D
【解析】8.由图可知,月牙泉是位于祁连山东北侧的第二阶梯,是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故选C。
9.月牙泉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该省区还有敦煌莫高窟和酒泉东风航天城等旅游景点,洛阳云冈石窟是位于河南省,西安航天城位于陕西省,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甘肃省地理位置及景点。
葡萄具有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湿的生长习性。我国贺兰山东麓是著名的葡萄产区,唐诗中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描述。左图为该区域简图,右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生产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贺兰山( )
①全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②位于黄河以西③大体呈东西走向④能阻挡西北方的冷空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贺兰山东麓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 )
A.全年高温多雨 B.昼夜温差大 C.水田广布 D.昼夜温差小
12.黄河( )
A.为银川提供丰富的水源 B.在图中自北向南流
C.在图中河段水量明显增加 D.不会有结冰现象
【答案】10.C 11.B 12.A
【解析】10.由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大体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位于黄河以西,大体呈南北走向,对西北冷空气南下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故选C。
11.贺兰东麓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是这里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故选B。
12.黄河为银川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在图上是自南向北流,在图中因流经了宁夏平原,水量明显减少,该河段不仅有结冰现象,还有凌汛现象,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贺兰山及黄河.上游有关知识。
下图为河西走廊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河西走廊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陕西 D.青海
14.河西走廊的绿洲形成得益于( )
A.有铁路干线穿越 B.祁连山冰雪融水 C.该地肥沃的土壤 D.该区平坦的地形
15.图示区域( )
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③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④生态环境脆弱,多风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3.A 14.B 15.B
【分析】13.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为西北—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甘肃境内,所以又称甘肃走廊,A正确,故选A
14.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周围戈壁和沙漠广布,但由于附近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可以灌溉,使得河西走廊绿洲处处,农业发达,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的生产为主,是西北著名的粮仓,B正确,故选B。
15.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周围戈壁和沙漠广布,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错误,①②④正确,对应的选项是B,故选B。
【点睛】本题以河西走廊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降水、地表景观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西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类型,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在地理学习在占有重要地位,必须重点关注。
二、解答题
16.生态环境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程度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
材料二:水资源的分布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人类在工农业生产中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
材料三:我国某地区域。
(1)图中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_____,当地的人们遵循自然,由东向西依次发展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旱地、_____、沙地、荒漠草地。宁夏平原年降水量约200mm左右,但人们却发展了水浇农田,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该地区适合发展_____工业(能源工业)。
(3)如果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不断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_____;如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垦殖,当地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_____。
【答案】(1) 递减 草地 黄河
(2)与天然气、石油、煤炭相关的一种或太阳能、水能(任答一个即可)
(3) 变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森林破坏(任答一个即可)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结合处为材料,涉及到降水分布特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类型、相关的工业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当地人们尊重自然,根据降水特点,自东向西依次发展了旱地、草地、沙地、荒漠草地;宁夏平原虽然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但因黄河穿过该区域,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成为了著名的农耕区,有“塞上江南”称号。
(2)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同时又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与以上能源相关的工业。
(3)如果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不断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如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垦殖,当地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或沙化、森林破坏等,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农业减产减收等。
17.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位于山脉A________以西,东临________地区。
(2)B是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走向,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盆地,该区域地形特点为________。
(3)C是________高原,它主要位于________(自治区),地表特征是________(写字母)。
A.千沟万壑B.白雪皑皑C.辽阔坦荡
主要植被为________。
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草原
(4)自东向西,西北地区地表植被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气温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5)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________气候,缺少灌溉水源就不能发展农业,________农业是本区的农业特色;昼夜温差________,所产棉花、瓜果品质优良。
【答案】(1) 大兴安岭 北方
(2) 天山 东西 塔里木 准噶尔 三山夹两盆地
(3)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 C C
(4)降水
(5) 温带大陆性 绿洲##灌溉 大
【分析】本题以西北地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河流、西北地区的农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读图分析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东临北方地区。
(2)依据位置,图中B是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该区域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地”。
(3)依据位置,C是内蒙古高原,它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其地表特征是辽阔坦荡,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主要植被为草原,发展畜牧业。
(4)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东向西,西北地区地表植被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的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5)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广布,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绿洲农业或者灌溉农业是本区的农业特色;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累积,因此所产棉花,瓜果品质优良。
18.读“中国农产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地形以____、丘陵为主;
(2)甘肃新疆主产区夏季光照和热量____,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昼夜温____;河套灌区主产区发展种植业得益于引____(河流)水灌溉;
(3)根据规划,河池的粮食作物种植应以____为主。
【答案】(1)平原
(2) 充足 大 黄河
(3)水稻
【分析】本题以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农业主产区分布及其有利的条件,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迁移应用能力。
(1)由图可知,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
(2)新疆夏季主产区晴天多,光照和热量充足,地形的抬升使山地降水较多,且有冰雪融水补给,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河套灌区是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塑造了河套灌区。
(3)河池位于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的大面积种植。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景观各异。下图为内蒙古地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草地、荒漠 B.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戈壁、草地
2.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B.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C.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多
3.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环境污染
4.下图为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依次可能为(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有三块大沙漠,共8万平方公里。为防止它们扩大连接,“蚂蚁森林”在它们之间种植梭梭树,梭梭树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泥土达到数米。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其原因是( )
①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
②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周围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④纬度高,终年严寒,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工作人员在种植与养护梭梭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
A.气温过低 B.光照强烈 C.水源缺乏 D.风沙过大
7.图中①、②、③地对应自然景观正确的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下图为“月牙泉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月牙泉位于( )
A.第一级阶梯、甘肃省 B.第一级阶梯、陕西省 C.第二级阶梯、甘肃省 D.第二级阶梯、陕西省
9.下列景点位于月牙泉所在省份的有( )
①敦煌莫高窟②洛阳云冈石窟③西安航天城④酒泉东风航天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葡萄具有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湿的生长习性。我国贺兰山东麓是著名的葡萄产区,唐诗中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描述。左图为该区域简图,右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生产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贺兰山( )
①全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②位于黄河以西③大体呈东西走向④能阻挡西北方的冷空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贺兰山东麓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 )
A.全年高温多雨 B.昼夜温差大 C.水田广布 D.昼夜温差小
12.黄河( )
A.为银川提供丰富的水源 B.在图中自北向南流
C.在图中河段水量明显增加 D.不会有结冰现象
下图为河西走廊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河西走廊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陕西 D.青海
14.河西走廊的绿洲形成得益于( )
A.有铁路干线穿越 B.祁连山冰雪融水 C.该地肥沃的土壤 D.该区平坦的地形
15.图示区域( )
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③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④生态环境脆弱,多风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
16.生态环境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程度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
材料二:水资源的分布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人类在工农业生产中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
材料三:我国某地区域。
(1)图中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_____,当地的人们遵循自然,由东向西依次发展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旱地、_____、沙地、荒漠草地。宁夏平原年降水量约200mm左右,但人们却发展了水浇农田,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该地区适合发展_____工业(能源工业)。
(3)如果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不断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_____;如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垦殖,当地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_____。
17.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位于山脉A________以西,东临________地区。
(2)B是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走向,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盆地,该区域地形特点为________。
(3)C是________高原,它主要位于________(自治区),地表特征是________(写字母)。
A.千沟万壑B.白雪皑皑C.辽阔坦荡
主要植被为________。
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草原
(4)自东向西,西北地区地表植被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气温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5)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________气候,缺少灌溉水源就不能发展农业,________农业是本区的农业特色;昼夜温差________,所产棉花、瓜果品质优良。
18.读“中国农产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地形以____、丘陵为主;
(2)甘肃新疆主产区夏季光照和热量____,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昼夜温____;河套灌区主产区发展种植业得益于引____(河流)水灌溉;
(3)根据规划,河池的粮食作物种植应以____为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