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10:0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诵清单
一、工业化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_____年开始执行,至______年底超额完成目标;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①机械制造类:鞍山钢铁公司、长春___________、沈阳____________;
②交通运输类:新建______和______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____________大桥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_____召开;
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类型宪法;②选举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_______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历史歌谣
工业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初建工业弱,一五计划谱新篇。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功迈向工业化。
1954一届人代会,制定第一部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制度的根本。
史海拾贝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2.一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是永远强大不起来的。1953年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社论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从此,中国人寻求一个世纪的梦想起步了。这个“新名词”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体现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民众参与度高。”法国政治学者、巴黎第八大学名誉教授托尼安德烈亚尼所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诞生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1954年,《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文章:“……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投票……”他们选出的是( )
A.劳动模范 B.人大代表 C.政协委员 D.共产党员
5.(2022·山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一桥”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川藏公路 D.青藏公路
6.(2022·山东)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听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报告
C.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D.激动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7.“1953年3月4日,《光明日报》上登载了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潘长有的感言:“中国人民可以选举自己满意的、敬爱的人作代表和人民政府的委员,来管理国家大事。这使我们工人特别高兴!”这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
A.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2022·广东)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2022·河北)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了赞美不同工作岗位的歌曲,其中有一首《老司机》这样唱道:“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得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这一时期应该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大跃进”时期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避免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迫切要求我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短短12年之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35.5倍,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以上。学习、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就成了与苏联有着相似的国家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材料四
材料五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一五计划重工业项目建设主要布在哪一地区?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一五计划除了重工业在哪一领域也成效卓著?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意义?
(5)依据材料一、四、五归纳出一五计划的特点?(一点即可)
12.艰辛探索,成就卓著。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 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
试卷第4页,共5页
参考答案:
背诵清单
一、1953 1957 重工业 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机床厂 宝成 鹰厦 武汉长江大桥 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1954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 毛泽东 周恩来 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 民主政治
同步练习
1.A 【详解】依据题干“1954年”“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题干中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召开,中共八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是永远强大不起来的。1953年的第一天……”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工业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体现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民众参与度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诞生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A项正确;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排除B项;1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1954年”“普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人大代表选举活动,B项正确;劳动模范由选举产生,但与材料中的“普选”情况不符,排除A项;政协委员和共产党员不是普选产生的,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通车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A项正确;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自主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间晚于武汉长江大桥,排除B项;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属于公路,不是桥梁,排除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申纪兰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可能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C项正确;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排除A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B项;中国梦正式提出于2012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人民可以选举自己满意的、敬爱的人作代表和人民政府的委员,来管理国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1953-1057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正确;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均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B项;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是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的,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项;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国产汽车诞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A项正确;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国产汽车诞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1956年,国产汽车诞生,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C项;1958年开始进入“大跃进”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2)东北。
(3)交通运输。
(4)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巩固了我国国防;交通运输业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和民生。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避免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可以概括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根据材料二中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以概括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三中“学习、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就成了与苏联有着相似的国家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可以概括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借鉴苏联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2)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等,他们大都分布在东北地区,可以得出一五计划重工业项目建设主要布在东北地区。
(3)从材料四的《一五计划部分成就图》中可以看出,除了重工业成就外,还有很多铁路、大桥等,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所以一五计划在交通领域也成效卓著。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而且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可以得出一五计划的意义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巩固了我国国防、交通运输业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依据材料一中的“迫切要求我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可以归纳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材料四《一五计划部分成就图》和材料五中的职工工资、农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可以归纳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兼顾交通运输业和民生。
12.(1)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或写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均可得分。)
【详解】(1)根据“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可以得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根据材料二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是与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三项成就可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又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