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培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培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15: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杨坚 B.589年、杨坚
C.605年、隋文帝 D.611年、隋文帝
2.隋文帝杨坚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隋朝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D.加强中央集权
3.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文明初露曙光 D.巩固与危机
4.《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崇尚节俭
5.含嘉仓是隋朝的
A.皇家粮库 B.军事粮库 C.国家粮库 D.富翁(私人)粮库
6.“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隋朝时开通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
A.江南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永济渠
7.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二、材料分析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什么?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3)“此河”的中心在哪里?北到哪里?南到哪里?
(4)开凿“此河”有何作用?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一、单选题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2.结束长期分裂并为后一朝代的繁盛奠定基础、留下影响深远的制度建设却持续时间很短的大一统王朝有( )
A.秦朝、西汉 B.西晋、隋朝 C.秦朝、隋朝 D.隋朝、元朝
3.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 )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在唐朝诗人皮日休看来,大运河的主要影响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C.导致隋炀帝统治腐败 D.促进地区交流往来
5.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6.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评价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由来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 D.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
7.我国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
A.刺激考生读书举士的热情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D.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二、简答题
8.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概括科举制度的确立产生的影响。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一、单选题
1.(2019·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是( )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禅让制,郡县制
C.世袭制,分封制 D.行省制,君主制
2.(2022·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3.(2022·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2021·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6.(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7.(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二、材料分析题
8.(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试卷第4页,共5页
答案与解析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杨坚 B.589年、杨坚
C.605年、隋文帝 D.611年、隋文帝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隋文帝杨坚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隋朝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项正确;BCD选项不是最大的历史功绩,排除。故选A项。
3.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文明初露曙光 D.巩固与危机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盛世局面的出现。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辉煌的隋唐文化,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因此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特征分裂走向统一的是战国到秦朝,A排除;夏朝是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朝代,C排除;巩固与危机与明清时期相关,D排除。故选B。
4.《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崇尚节俭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锐意改革、崇尚节俭、政绩卓著。依据题干“其自奉养,务为俭素”可知,隋文帝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D选项符合题意。由此,ABC可直接排除,故选D。
5.含嘉仓是隋朝的
A.皇家粮库B.军事粮库C.国家粮库D.富翁(私人)粮库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统一全国。隋文帝在位时期,人口增加,粮仓丰实,国家富庶、社会繁荣。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国家最大的国家粮库,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6.“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隋朝时开通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
A.江南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永济渠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隋朝大运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此可知最北是永济渠,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7.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B项正确;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和光武帝是西汉和东汉皇帝,汉朝时科举制还没有诞生,排除C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什么?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3)“此河”的中心在哪里?北到哪里?南到哪里?
(4)开凿“此河”有何作用?
【答案】(1)隋朝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4)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由于隋炀帝实行暴政,驱使大量劳动力开挖大运河,并还多次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巡游,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使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隋炀帝在位时,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其中包括著名的大运河。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一、单选题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A项正确;B项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与时间轴不符,排除B项;C项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顺序与时间轴不符,排除C项;D项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与时间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结束长期分裂并为后一朝代的繁盛奠定基础、留下影响深远的制度建设却持续时间很短的大一统王朝有( )
A.秦朝、西汉 B.西晋、隋朝
C.秦朝、隋朝 D.隋朝、元朝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一秦朝,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首次统一中国,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影响深远,但统治只持续15年;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几百年的对峙局面,完成统一,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影响深远,但统治只持续39年,C项正确;西汉是在秦之后建立的,没有结束长期分裂,排除A项;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中国短期统一。但没有留下影响深远的制度建设,排除B项;元朝于1279年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结束五代以来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最后统一中国,但元朝统治持续98年,没有持续时间很短,排除D项。故选C项。
3.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 )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隋文帝镇压南方叛乱,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加强对华北和江南控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自身统治,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A项;开凿大运河有利于推动沿岸城镇的形成,但与隋文帝平定叛乱和隋炀帝营建东都无关,排除B项;南方豪族叛乱已被隋文帝镇压,材料中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在唐朝诗人皮日休看来,大运河的主要影响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C.导致隋炀帝统治腐败 D.促进地区交流往来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可知,诗人是认可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地区交流往来功绩的,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尽道隋亡为此河”,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并没有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A项;诗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不是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和隋炀帝的统治腐败,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5.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项争取;长安不是大运河的中心,排除A项;涿郡是大运河的北端,排除C项;余杭是大运河的南端,排除D项。故选B项。
6.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评价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由来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 D.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项正确;秦朝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7.我国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
A.刺激考生读书举士的热情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D.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体现出科举制的巨大作用,因此,科举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C项正确;材料是说科举制在选拔政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是说它刺激了读书热情、钳制了思想,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排除B项。故选C项。
二、简答题
8.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概括科举制度的确立产生的影响。
【答案】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数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一、单选题
1.(2019·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是( )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禅让制,郡县制
C.世袭制,分封制 D.行省制,君主制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度,作为取代三公九卿制度的存在,对于后世还是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因此这里的制度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科举制。A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了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他们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C项正确;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秦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料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就使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C项正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排除A项;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向中央推荐人才,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组成架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1·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正式确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B项正确;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与题干“正式确立”不符,排除A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因此,CD项与题干“正式确立”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5.(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文章写得好,在科举考试时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才学,故D项正确;古代世官制以血缘为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汉代察举制以品德为选官标准,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
6.(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吴国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答案】D
【详解】根据“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可知,隋朝郡县数量过多,故选D;隋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材料反咉郡县数量多,无法体现全国户口众多,排除B;材料信息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
二、材料分析题
8.(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
【详解】(1)由“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两则书摘都对大运河的开凿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说明认识史事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