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祖国,遣唐使的祖国是( )
A.日本 B.新罗 C.印度 D.吐蕃
2.公元682年,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设立国学,向学生教授《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等。这表明新罗( )
A.受到儒家文化深刻影响 B.民族交融被华夏所融合
C.人才选拔建立科举制度 D.以唐文化替代民族文化
3.如图中的人物,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记载于( )
A.《西游记》 B.《马可·波罗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东游记》
4.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市”和“坊”的区分,“坊”是( )
A.娱乐区 B.皇宫所在地 C.居民住宅区 D.繁华商业区
5.唐朝鉴真6次东渡的目的地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6.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7.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国际化大都市指的是哪座城市?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
(3)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4)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一、单选题
1.唐朝来华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仅日本派遣“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得到尊重。外国人甚至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A.构建完整的朝贡体系 B.以文化、宗教为主要载体
C.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D.呈现开放多元的时代特色
2.圆领袍是源自西域甚至西亚,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主要反映了( )
A.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B.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C.中外经济的交流与影响 D.民族政权的统一与并立
3.对知识的分类和总结,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的分类总结,据此你认为他正在复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D.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4.下图是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受日本僧人邀请顺利的东渡日本 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③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在中国古代,“中国力量”曾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力量”再次被世人认可。下列国家中,在唐朝时期受“中国力量”影响最大的是( )
A.大食 B.日本 C.波斯 D.天竺
6.史书记载,他此次西行,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经律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他的西行历史上称为(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
7.据下表史实可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
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建成唐招提寺
新罗 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天竺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A.输入世界先进文化 B.唐代文化影响世界
C.双向交流文明互鉴 D.学习中国制度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二、单选题
1.(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2.(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这说明了鉴真东渡( )
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4.(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5.(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来自波斯的马球 来自西域的胡旋舞 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A.发达的交通 B.繁荣的经济 C.清明的政治 D.兼容并包的文化
6.(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7.(2021·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二、材料分析题
8.(2019·青海·中考真题)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祖国,遣唐使的祖国是( )
A.日本 B.新罗 C.印度 D.吐蕃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A项正确;B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2.公元682年,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设立国学,向学生教授《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等。这表明新罗( )
A.受到儒家文化深刻影响 B.民族交融被华夏所融合
C.人才选拔建立科举制度 D.以唐文化替代民族文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设立国学,向学生教授《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都属于儒学作品,A项正确;民族交融被华夏所融合、人才选拔建立科举制度、以唐文化替代民族文化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3.如图中的人物,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记载于( )
A.《西游记》 B.《马可·波罗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东游记》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材料可知人物是玄奘,由弟子编成《大唐西域记》,记录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记载,C项正确;《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排除A项;《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排除B项;《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共二卷五十六回。作者为明代吴元泰,排除D项。故选C项。
4.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市”和“坊”的区分,“坊”是( )
A.娱乐区 B.皇宫所在地 C.居民住宅区 D.繁华商业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市”和“坊”的区分,“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商业区,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坊”是居民住宅区,不是娱乐区,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坊”是居民住宅区,不是皇宫所在地,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坊”是居民住宅区,不是繁华商业区,排除D项。故选C项。
5.唐朝鉴真6次东渡的目的地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日本,最终第6次东渡成功,在日本弘扬了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D项正确;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天竺,排除A项;波斯位于中国以西,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而非新罗,排除C项。故选D项。
6.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货币和体现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华文化,他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两幅图都属于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内容,B项正确;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唐朝中期开始的,且图片均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A项错误;题干中反映的史实均属于唐朝时期,与明朝建筑成就无关,C项错误;同理,也与清朝经济繁荣无关,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7.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都城长安是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国际化大都市指的是哪座城市?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
(3)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4)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答案】(1)长安。
(2)遣唐使。
(3)鉴真。
(4)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详解】(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时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地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结合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结合以上材料,联系所学可知,唐朝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唐朝的文化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三、单选题
1.唐朝来华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仅日本派遣“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得到尊重。外国人甚至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A.构建完整的朝贡体系 B.以文化、宗教为主要载体
C.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D.呈现开放多元的时代特色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外国的宗教和艺术都得到尊重,甚至外国人可以通过科举在唐朝做官,这体现了唐朝时期的开放和多元,D项正确;这些外国人到唐朝来并不全是为了朝贡,也不全是以文化、宗教为主要载体,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
2.圆领袍是源自西域甚至西亚,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主要反映了( )
A.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B.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C.中外经济的交流与影响 D.民族政权的统一与并立
【答案】B
【详解】由题干可知,源自于西域甚至西亚的圆领袍,传入我国后,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特点,能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流,而A项所述的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局限于本国之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中外文化的交流情况,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民族政权的统一与并立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对知识的分类和总结,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的分类总结,据此你认为他正在复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D.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他们都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的交流,D项正确;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不适合丝绸之路,排除A项;中华文明的起源、大一统国家的建立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4.下图是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受日本僧人邀请顺利的东渡日本 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③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图片是唐朝名僧鉴真,前后五次率众东渡日本,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②③正确,B项正确;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排除①,排除AC项;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排除④,排除D项。故选B项。
5.在中国古代,“中国力量”曾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力量”再次被世人认可。下列国家中,在唐朝时期受“中国力量”影响最大的是( )
A.大食 B.日本 C.波斯 D.天竺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成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食、波斯、天竺在唐朝时,与中国均有交往,但受唐朝影响较小,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6.史书记载,他此次西行,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经律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他的西行历史上称为(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他此次西行……带回经律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玄奘西行,求取佛经。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与“带回经律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无关,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是嫁入西藏,与材料“百有三十八国”不符,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与“带回经律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据下表史实可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建成唐招提寺
新罗 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天竺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A.输入世界先进文化 B.唐代文化影响世界
C.双向交流文明互鉴 D.学习中国制度文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鉴真东渡日本、建成唐招提寺”和“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说明唐朝输出世界先进文化,材料“玄奘西行天竺取经”说明外国文化对唐代也有影响,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双向交流文明互鉴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鉴真东渡日本、建成唐招提寺”和“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说明唐朝输出世界先进文化,排除A项;材料“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不能说明“唐代文化影响世界”,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是学习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不是学习中国制度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答案】(1)百家争鸣。
(2)家国情怀。
(3)饮食文化、服饰、体育运动、社会风俗等。
(4)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指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所以,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百家争鸣。
(2)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
(3)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体现了在饮食文化上的影响;“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体现了在服饰上的影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体现了在体育活动上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体现了在传统节日或社会风俗上的影响。
(4)根据材料可知,“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说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要推陈出新,即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四、单选题
1.(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表述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可以用于证明唐朝外交的特点,B项正确;A项是汉代,排除;C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是明朝,排除。故选B项。
2.(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这说明了鉴真东渡( )
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答案】B
【详解】据材料“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可知,鉴真东渡,不仅传播了佛教文化,而且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而非朝鲜,排除A项;材料鉴真东渡日本,而非中华民族交融,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日友好,而非民族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来自波斯的马球 来自西域的胡旋舞 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发达的交通 B.繁荣的经济
C.清明的政治 D.兼容并包的文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交通、经济以及政治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吸收“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表明文化间进行交流,D项正确;日本借鉴唐朝先进的制度并结合本国国情融入日本,不叫延续,排除A项;世界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两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1·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AD排除;题干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华文化,但没有反映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借鉴,无从得出相互借鉴,B排除。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8.(2019·青海·中考真题)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2)耕地和灌溉;
(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4)玄奘;《大唐西域记》。
【详解】(1)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可知,这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依据材料二可知,图一是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二是用于灌溉的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用途是耕地和灌溉。
(3)依据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可知,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科举制度;隋文帝是隋朝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改革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4)依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佛经,并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