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训练
【知识点训练】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国民政府的搜刮
C.多年战争的破坏
D.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3.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
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4.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5.《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这则材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制定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
D.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6.宪法是法之统帅,是一国法律的“母法”和根本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2021·河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 )
A.宪法代表着人民的意志
B.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宪法完全是由人民制定的
D.人民拥有立法权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确立于下列哪一次会议?(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
【能力点训练】
能力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面入选的图片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能力点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10.下面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 150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
A.三大改造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D.“一五”计划
能力点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3.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之一,是我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它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今 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1)材料一中“它”这一学派中的集大成者是谁?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他
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图一文献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请说出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图二文献制定于何时?有何作用?
(4)材料三中文件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文件中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其颁布有何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编制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
——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
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点训练】
1.A【解析】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A项符合题意。
2.C 【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基本任务中有一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是向工业化迈进的过渡期,C项正确;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的,排除B项;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我国重点投资工业,占比58%,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投资比重大,重点发展重工业。B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
5.D【解析】根据“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可知,材料反映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当时我国民主法制体系还不完备,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符合题意。
7.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内容反映了1954年的宪法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故A项符合题意;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完全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拥有立法权,材料未体现,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能力点训练】
9.A【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青藏铁路于2006年正式运营通车,并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非铁路)相继通车。
10.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到,“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中,重工业所占比重非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工业化体系。A、B、D三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
11.D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底,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D项符合题意。
12.B【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3.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4.(1)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2)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3)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5.(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2)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3)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