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启示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岁(节选)
苏轼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1.本诗后四句以议论为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戴复古
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
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
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2.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遣怀
杜荀鹤
驱驰歧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注】荣。
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注】季子,即战国时的苏秦,季子是他的字。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整首诗歌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有何启示?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①
黄庭坚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②,勋劳在石渠③。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④。
[注]①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猩毛笔,赠予黄庭坚。②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③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④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史有感
文彦博
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
莫言美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
弹铗①始知皆琐旅②,枕戈③方信是雄才。
平生自况真非薄,只是休容鸩鸟媒④。
注:①弹铗:语出《战国策》,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食客冯谖曾弹铁而歌曰:“长铁归来乎,食无鱼。”后比喻有求于人。②琐旅:这里指寄人篱下的食客。③枕戈:语出《晋书》,晋名将刘琨曾致书亲旧:“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④鸩鸟媒:语出《离骚》,这里指向小人请托。
5.请简要说明本诗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
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明月生蚌胎:《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记载,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③灵台:《庄子·庚桑楚》:“不可内於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6.“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①最后四句的意思为不要叹息旧岁离我们远去,要和新的岁月一起行走。不要回顾刚刚失去的年华,无情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老迈与衰朽。②结尾四句以议论为诗,使诗歌富有理趣,诗人的感慨更加深沉,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2.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②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③“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含意:休说有权势的亲戚可以倚靠,最终还得要自己去追求前程;
启示:
①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过程,应伴随着正确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并为之矢志不渝;
②应该更注重主观努力,依靠自身力量去拼搏,用自信、自强去争取美好前程。
4.①用猩猩醉酒失言、被擒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谨慎处世,不可贪婪。②屐几两,书五车,寄寓人生有限而文章能超越生命、垂之久远的哲理。③“拔毛济世”提醒友人要勤于著述,且拯物济世、无私奉献。
5.①不要盲从,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②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③要坚持正道直行。
6.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才,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德。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