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 二首:蒹葭》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 二首:蒹葭》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6: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的机会,一定有什么事比上课重要,可能是楼外的蒹葭,可能是今晚的月亮。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章法特点。
2 品味、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 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健康之美。
教学重点:
1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2 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 葭
jiān jiā
sù huí

méi

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ǐ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jiān jiā 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深青色所谓:所念伊人:那人,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所在之远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从:跟随、追寻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溯游:顺流而下宛:宛如,好像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xī 干
湄:méi 岸边,水草交接之处
跻:jī 高。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 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已:止,完涘:sì水边右:迂回,弯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芦苇
茂盛的样子
结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逆流而上
跟随、追寻
艰险
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诗歌翻译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坻。
茂盛的样子

岸边
艰险
高而陡峭
译文: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水中高地
诗歌翻译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沚。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指还没有干
水边
弯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歌翻译
深秋的芦苇啊莽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啊凝结成霜。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宛如在那水中央。
译文
深秋的芦苇茂盛无边,清晨的白露还没晒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在岸边有水草的地。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以登攀。
我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高的地方。
译文
深秋的芦苇多么茂密,清晨的白露还没全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远在水边那个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到了那水中小洲之上。
译文
这首诗的表现力,表现在追求的时间在不断地延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还表现在地点的变化,“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重章叠句,它的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的效果。只用一章,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力的。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变角度,用反复的方式,用变化的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
1、古今异义
(1)道阻且长(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
(2)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
“左”相对)
(3)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
2、一词多义
右:
①左右采之(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②道阻且右(形容词,弯曲)
文言积累
终于没能见到心中的伊人,咫尺千里的遗憾、迷惘,留在了追寻者的心中。
古人说:“三章只一意”,就是说,三章就是一个意思:寻觅,追求。
重章叠句是一种美感,一唱三叹是一种美感,虚无缥缈是一种美感,追求不懈是一种美感。
美感品味
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
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
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八个字:
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
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
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
起兴之美,就是先写一种事物,这种事物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然后再写故事,就更有味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茫的,一望无际的芦苇啊,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朦胧的、阔大的环境,苍茫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所适从、沉郁,在这样的起兴之下,然后写故事,这种意境就更加地深远。
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八个字: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就是一唱三叹,用反复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哪怕面对的是很难追求的事物。
一章、两章、三章,重章;叠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复出现;“宛在”“宛在”“宛在”,“在水”“在水”“在水”,都是叠句。
朦胧悠远,朦胧柔美,缠绵悱恻,婉约柔美,婉约朦胧,清新怅惘
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重章叠句不仅仅是章法之美,更重要的是抒情。一唱三叹,反复咏唱。
表现出诗歌的起兴之美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在日后的阅读中,人们欣赏为“秋水伊人”,所以说是“秋水伊人,在水一方”,朦胧的、清新的、美好的意境。
最有音乐美感的一个章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复沓的章法,递进的层次,时空的变化,往复吟咏的抒情力度,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
2 秋景起兴,渲染氛围。
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笼罩全诗。
3 意象悠远,手法生动
深秋清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以景衬人,情景交融。
4 意境凄美,朦胧悠远。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望穿秋水,艰难追寻,可望难即。诗境飘渺、朦胧,迷离,凄美。
“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但是美人啊,可望难即。远远地看着,就是不能走到她的跟前,不能向她表示一下自己的爱意,于是这首诗的诗境是飘渺的、朦胧的、迷离的、凄美的。
5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追寻的过程顽强执着,永远寻觅,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的人性。
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
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险阻亦重重,一片痴心,一片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终成所愿,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他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大家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
通过诗人热切执著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的。
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着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心爱的事业,可贵的亲情,纯洁的友情,美好的理想,自由,还可以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在水一方(琼瑶)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的中央。
那是花开彼岸的爱情,水月镜花,可望难即,于是才有了痴情人的相思相望,上下求索,不懈追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碎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寄语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课堂检测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B
课堂检测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