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光学专题试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2 丽水 5)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地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2022 嘉兴、舟山 7)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3.(2022 温州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4.(2022 金华 2)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第4题图 第5题图
5.(2022 台州 1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
A.AO B.OB C.OC D.ON
6.(2022 杭州 14)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7.(2022 绍兴 10)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8.(2021·丽水·8)周末,小煦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煦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煦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9.(2021·温州·10)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煦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煦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0.(2021·金华·5)“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11.(2021·衢州·14)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12.(2021·杭州·15)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1>γ1 B.2>γ2
C.1=2 D.γ1=γ2
13.(2021·台州·10)“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14.(2021·宁波·10)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15.(衢州-10)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二、填空(每空2分,其中23题6分,共40分)
16.(2021·湖州·20)小煦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________(选填“前”或“后”)。小煦发现将________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17.(2021·绍兴·22)小煦做了如下三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煦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煦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煦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18.(宁波-17)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19.如图所示,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小科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科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位置 。
20.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果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应 (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当光线沿着与水平桌面星30°角的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
(3)若光线沿BO时到O点,光线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1.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2)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这是如何做到的 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 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22.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的反射板后照亮路面。
①为了增大路面被照亮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 (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②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 。
23.(2022 宁波 29)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三、探究题(每空3分,共 分)
24.(2022 湖州 24)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________(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________。
25.(2021·嘉兴、舟山·24)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
26.(绍兴-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27.小科利用爷爷废旧的老花镜,测出焦距,并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回答:
(1)小科测老花镜焦距的方法是:将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 ,此时光斑到老花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右移到某处,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清晰,应使光屏向 (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科同学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安装不牢固的凸透镜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此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凸透镜将不再成像
B.所成像的性质不变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会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C C D D C B D
11 12 13 14 15
D A A A D
填空
16.后 凸
17.(1)顺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倒立、放大
18.(1)直线 (2)镜面后
19.相同;相同
20.(1)粗糙(2)60°(3)OA;可逆
21.(1)漫(2)会聚
22.粗糙;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3.
探究题
24.(1)底面BC (2)会聚 (3)光的色散或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5.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像距等于物距
(3)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26.(1)放大 (2)45 (3)①③ (4)远离
27.(1)最小、最亮(2)缩小;远离透镜(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