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7 09: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细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剂 B.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2.工业上利用制备无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非极性分子
B.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的电子式为
D.基态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以干燥SO2
B Fe金属性比Cu强 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 H2可在Cl2中燃烧 HCl极易溶于水
D Al2O3可与碱反应 用烧碱溶液除去SiO2中混有的Al2O3
A.A B.B C.C D.D
4.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Cs)向外界泄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Cs原子中有82个中子 B.CsOH的碱性比KOH强
C.KIO3是碘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盐 D.HI比HF还原性强
5.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 20的氯原子:Cl
C.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Fe+Cl2FeCl2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 B.H2O、CO2均为电解质
C.N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H2S、O2常作还原剂
7.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酸性溶液中:Na+、Fe2+、SO42-、ClO-
B.强碱性溶液中:Mg2+、Cu2+、SO42-、NO3-
C.pH=13溶液中:K+、Na+、NO3-、CO32-
D.0.1mol L-1NaHCO3溶液中:Na+、K+、OH-、Cl-
8.已知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4g NaHCO3晶体中含有0.1 NA 个CO32-
B.50mL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pH=2的Fe2(SO4)3中由水电离出的H+ 为0.01 NA
D.铅蓄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2 NA 时,负极质量增加9.6g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
B.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C.氨水与稀醋酸反应:
D.铁与稀硝酸反应:
10.玻璃是传统硅酸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制备普通硅酸盐玻璃时,用石英、纯碱、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同时释放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束光线透过有色玻璃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
B.可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
C.玻璃相对易碎,打碎的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
D.传统玻璃制造业需要改进工艺,减少的排放
1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B.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C.析出的黄色沉淀易溶于乙醇
D.X与Z属于同一主族,X与Y属于同一周期
13.如图是某校化学实验室中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B.取该硫酸125mL稀释至250mL,得到稀硫酸的浓度为4.6 mol/L
C.硫酸的摩尔质量与磷酸(H3PO4)的摩尔质量相同
D.100mL该硫酸的质量是184g
14.将铜银合金投入到稀HNO3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aCu+bAg+cNO3-+dH+=eCu2++fAg++gNO↑+hN2O↑+mH2O,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d-c=2a+f B.2e+b=3g+8h
C.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e+f+g+h)mol D.d=4g+10h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15.(12分)有以下物质:①石墨 ②铁 ③蔗糖 ④一氧化碳 ⑤氯化铁固体 ⑥碳酸氢钠固体 ⑦氢氧化钡溶液 ⑧纯醋酸 ⑨熔融氯化钠 ⑩液态氯化氢
(1)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
(2)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3)将物质⑥配制成溶液,逐滴加入⑦溶液中至沉淀量最大,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写出用⑤的饱和溶液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磷酸()、亚磷酸()、次磷酸()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已知:1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mol、2mol、1mol。则、、中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16.(15分)现有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D的原子核外有8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E元素与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邻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差3,且E元素的基态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D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大,所以沸点:SiO2>CO2
B.电负性顺序:C<N<O
C.N2与CO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
D.稳定性:H2O>H2S,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F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人工模拟酶是当前研究的特点。向F的硫酸盐溶液这通入过量的C与A形成的气体x可生成[F(x)4]2-,该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某化合物与F(Ⅰ)(Ⅰ表示化合价为+1)结合形成图2所示的离子,该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5)已知(BC)2是直线型分子,并有对称性,且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BC)2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6)C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与硫酸酸性强度相近,原因是______。
(7)B单质的一种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则一个晶胞这所含B原子数为____;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1/2,0),则c点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
(8)D与F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晶胞与NaCl类似,D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设D离子的半径为a pm, F离子的半径为b pm,求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17.(12分)(1)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储氧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C+____K2CrO7+_______H2SO4(稀)___CO2↑+____K2SO4+____Cr(SO4)3+____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
②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
③上述反应中若产生l1g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
18.(1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
(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_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_________。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①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细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抗氧剂,A符合题意;
B.NaHCO3具有弱碱性,能与HCl反应,所以NaHCO3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B不符题意;
C.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化性强的次氯酸,可作漂白剂,与漂白粉稳定性无关,C不符题意;
D.Al2O3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使其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无关,D不符题意。
答案选A。
2.D
【详解】A.利用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可知,中心硫原子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为极性分子,A错误;
B.中Mg2+分别于两个Cl-形成离子键,两个Cl-之间无化学键,则中只含离子键,B错误;
C.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C错误;
D.O为8号元素,基态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氧化性无关,二者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Ⅰ铁的金属性比铜的金属性强,所以铁比铜活泼,Ⅱ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所以易生锈,二者有因果关系,故B正确;
C.H2可在Cl2中燃烧与HCl极易溶于水,二者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
D.Si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l2O3为两性氧化物,也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不能用烧碱溶液除去SiO2中混有的Al2O3,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55137Cs原子中质量数是137,质子数是55,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7-55=82,故A正确;B.在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故B正确;C.碘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高正价为+7价,KIO3中碘的化合价为+5,故C错误;D.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2>Cl2>Br2>I2,所以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F-<Cl-<Br-<I-,故D正确;故选C。
5.C
【详解】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中子数为 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7,该原子表示为Cl,故B错误;
C.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生成FeCl3,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故D错误;
选C。
6.A
【详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为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故A正确;
B.H2O是弱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SO3为酸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H2S中S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是常见的还原剂,O2是常见的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 ClO-在酸性环境中不能大量存在,且Fe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强碱性溶液中, Mg2+、Cu2+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 pH=13溶液呈碱性,K+、Na+、NO3-、CO32-可以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 NaHCO3与OH-反应生成水和Na2CO3,故该溶液中OH-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D
【详解】A、NaHCO3晶体是由Na+和HCO3-组成,不含CO32-,故A错误;B、MnO2只与浓盐酸反应,不与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变稀,反应停止,因此无法计算出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故B错误;C、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H+物质的量,故C错误;D、负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负极增加的质量是SO42-的质量,因此通过0.2mole-,负极质量增加9.6g,故D正确。
9.B
【详解】A.、都会与OH-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OH-NH3↑++2H2O,A错误;
B.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B正确;
C.氨水中的NH3·H2O及稀醋酸溶液中的CH3COOH都是弱电解质,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NH3·H2O+CH3COOH=+CH3COO-+H2O,C错误;
D.硝酸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Fe与稀硝酸反应产生Fe(NO3)3、NO、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4H++=Fe3++NO↑+2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B
【详解】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束光线透过有色玻璃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故A正确;
B.玻璃中含有硅酸钠,钠离子会干扰焰色试验,不能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故B错误;
C.玻璃是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打碎的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正确;
D.用石英、纯碱、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钙,同时释放出气体,传统玻璃制造业需要改进工艺,减少的排放,故D正确;
选B。
11.D
【详解】起始是X,Y,Z,Q质量都为20,反应后质量为20,30,16,14,又由于是密闭容器,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X的质量不变,应为催化剂,Y质量增加,应为生成物,Z、Q的质量均减少,应为反应物,故反应式应为Z+Q=Y,两种物质生成一种,应为化合反应,故选D。
12.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W为N;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为Na;由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盐为Na2S2O3,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O,Z为S,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N,X为O,Y为Na,Z为S。
A.S2-有3个电子层,O2-、Na+、N3-具有2个电子层,由于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W>X>Y,A错误;
B.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X>W,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B正确;
C.Z是S元素,S单质不能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容易溶于CS2,所以该说法不合理,C错误;
D.O、S是同一主族的元素,O是第二周期元素,Na是第三周期元素,两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3.B
【详解】A.c==mol/L=18.4mol/L,A正确;
B.由c1V1=c2V2可知稀硫酸浓度c==9.2mol/L,B错误;
C.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磷酸(H3P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二者摩尔质量相等,C正确;
D.100mL该硫酸的质量=100mL×1.84g/cm3=184g,D正确;
选B。
14.C
【详解】A、根据元素守恒a=e、b=f,根据电荷守d-c=2e+f,所以d-c=2a+f,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守恒2e+b=2a+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a+b =2e+b=3g+8h,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守恒,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e+f+g+2h)mol,故C错误;
D、d=2e+f+g+2h,2e+f=3g+8h,所以d=4g+10h,故D正确;选C。
15.(1) ⑤⑥⑧⑨⑩ ①②⑦⑨
(2)
(3)
(4)
(5)
【详解】(1)①石墨是单质,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铁是金属单质,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蔗糖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④一氧化碳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⑤氯化铁固体不导电,在水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碳酸氢钠固体不导电,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⑦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纯醋酸不能导电,在水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是电解质;
⑩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在水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则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⑧⑨⑩;能导电的是①②⑦⑨。
(2)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将碳酸氢钠配制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至沉淀量最大,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氯化铁饱和溶液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已知:1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mol、2mol、1mol,这说明三种酸分别是三元酸、二元酸和一元酸,则、、中属于正盐的是。
16. ACD sp2、sp3 3:4 HNO3的非羟基氧个数与H2SO4的非羟基氧个数相同,所以酸性强度相近; 8 (1,,) 6
【详解】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D的原子核外有8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D为O元素;C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元素与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邻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差3,应处于Ⅷ族及相邻的族,E元素的基态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则E为Fe,故F为Cu。
(1)D为O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故答案为;
(2)A.沸点:SiO2>CO2,是由于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碳形成分子晶体,故A错误;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顺序:C<N<O,故B正确;C.N2与CO分子都含有2个原子、价电子总数都是10,二者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但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D.稳定性:H2O>H2S,是因为非金属性O>S,与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CD;
(3)C与A形成的气体X,则A为H元素,X为NH3,F的硫酸盐为CuSO4,向CuSO4溶液中通入过量的NH3可生成[Cu(NH3)4]2+,该离子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4)杂环上的碳原子含有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采用sp2杂化,亚甲基上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单键,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5)已知(CN)2是直线型分子,并有对称性,且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CN)2的结构式为C≡N-N≡C,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4,故答案为3:4;
(6) HNO3的非羟基氧个数与H2SO4的非羟基氧个数相同,所以酸性强度相近,故答案为HNO3的非羟基氧个数与H2SO4的非羟基氧个数相同,所以酸性强度相近;
(7)由B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晶胞结构可知,B原子有4个位于晶胞内部,其余B原子位于定点、面心,则一个晶胞中所含B原子数为4+8×+6×=8,根据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为坐标原点,b为(1/2,1/2,0),c点的x坐标为1,y坐标为,z坐标为 ,即c点原子的坐标参数为(1,, ),故答案为8;(1,, );
(8)O与Cu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CuO,晶胞与NaCl类似,其晶胞结构为,其中氧离子的配位数为6;晶胞中铜离子数目=阳离子数目=8×+6×=4,O2-离子的半径为a pm,Cu2+离子的半径b pm,则晶胞中原子总体积=4×(πa3+πb3) pm3,晶胞棱长=2(a+b) pm,故晶胞体积=8(a+b)3pm3,故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4×(πa3+πb3) pm3÷8(a+b)3=,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等电子体、晶体类型与性质、配合物、杂化理论、晶胞计算等,注意理解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本题的易错点是晶胞的计算和c的原子坐标的确定。
17. 11/27(或22/54) 3 2 8 3 2 2 8 K2Cr2O7 CO2 6.02×1023(或NA)
【详解】(1) .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都完全反应,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y(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
Fe+H2SO4=Fe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56       2   56-2=54
x         a
Mg+H2SO4=Mg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24       2   24-2=22
y           a
56∶54= x∶a
24∶22=y∶a
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此时铁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故答案为11/27;
(2) .①.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稀)=3CO2↑+2K2SO4+2Cr2(SO4)3+8H2O;该反应中C失去电子转移给Cr元素,转移电子数为12,所以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3;2;8;3;2;2;8;;
②.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2Cr2O7,还原剂是C,氧化产物是CO2,
故答案为K2Cr2O7;CO2;
③.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11g÷44g/mol=0.25mol,1molC反应转移4mol电子,则0.25molC反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或NA),故答案为6.02×1023(或NA)。
18. V2-V1 ② 偏大
【详解】(1)由于在密闭体系中注入V1mL的硫酸,导致此时注射器中也应该为V1mL才能维持内部压强相等,所以后来生成的气体会导致体积在V1mL的基础上增大,硫酸消耗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两者的差;即V2-V1mL;所以本题答案:V2-V1;
(2)①m(混合物)= 15.7gg,V(CO2)标况)=3.36L, m(混合物)= 27.6g,V(CO2)标况)=3.36L,说明此时混合物过量,根据HCO3 +H+=H2O+CO2↑,可知c(H+)=n/V=3.36L/22.4L mol-1/0.05L=3mol/L,所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故①正确;
②由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根据HCO3 +H+=H2O+CO2↑可知n(HCO3-)=0.1mol,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2g/0.1mol=92 g/mol,15.7g/92 g mol-1=0.17mol,50mL 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H+)=0.15mol,所以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故②错误;
③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与稀硫酸的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 +H+=H2O+CO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
此时硫酸有剩余,故③正确;
④由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根据HCO3 +H+=H2O+CO2↑可知n(HCO3-)=0.1mol,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 2g/0.1mol=92 g/mol,根据
所以样品中NaH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④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②;
(3)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 和KCl,该实验方案最后称量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称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偏小。设样品为ag,如果样品全为Na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钠质量为:58.5a/84g;如果样品全为K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钾质量为 74.5a/100g;因为58.5a/84g<74.5a/100g, 即样品中NaHCO3越多或KHCO3越少,最后称量的固体质景越小。NaH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越大;
所以本题答案:偏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