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复习--咏物抒怀散文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语文复习--咏物抒怀散文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2 10: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咏物抒怀类散文专题复习描绘的是物,涌动的是情文体特征咏物抒怀,也称托物言志,以“咏物”为方法,达到“抒怀”的目的,或寓“意”于“物”,或缘“物”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常使用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多采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文章结构自由、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但主旨集中,所以思考问题要紧紧围绕其展开。解题步骤首先确定作者所咏何物,往往从标题中可以得知。
其次,综合全文概括所咏之物的特点和个性时,要区分作者重点是写所咏之物的哪些特点,往往作者详细描写或叙述的地方就是重点写的特点。
第三,找到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表现作者从所咏之物引发出的思考、联想和感悟,从中我们能知道作者想歌颂或肯定什么?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四,分析写作方法和语言时,多留意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欲扬先抑、联想等方法的运用。《淡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整体感知写法探究2、文章题为“淡竹”,为什么花大量笔墨描写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写出了这些植物所绽放出的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与竹形成对比,衬托淡竹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为下文具体展开描写竹子的特点作铺垫。 审清题意文本①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③ 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④ 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⑤ 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⑥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⑦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⑧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组织答案2、文章题为“淡竹”,为什么花大量笔墨描写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内容提炼:写出了这些植物都在不惜一切奋力为自己争夺生长的机会,汲汲于名利,表达作者的厌弃之情,
对主体及主旨的表现作用:与淡竹的“另类”形成对比,衬托淡竹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突出作者对淡竹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为下文具体展开描写竹子的正直与淡泊的品质作铺垫。 方法归纳
1、首先准确提炼其核心特征,关注作者情感;
2、一般情况下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体会其在文中存在的意义,有时也需考虑其在形式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方面的功能;
3、内容上须注意其对主体形象的衬托作用,以及对文章主旨的表现作用。
语言赏析3、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几乎所有的植物对生长、开花、结果的渴望,表现它们追逐名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植物汲汲于名利的蔑视之情。 3、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几乎所有的植物都长势旺盛,饱含着生命和生长的激情,(表层),表现了它们的汲汲于名利(深层),衬托出淡竹的淡泊名利(对主体形象的烘托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植物的蔑视和对竹的赞赏之情(情感体悟的个性化、全面性) 。 方法归纳手法判定——全面、准确+关键词
景物特征——由表及里;若描绘的是次要景物,应注意对主体景物的衬托作用
作者情感——个性化;指向应具体准确,关注文章的主导情感。
文句探究4.文章第⑾节加框语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说他“空”是因为他的外形,他生来每一节都是空的;
说它“满盈”因为他有着淡泊名利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审清题意文本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⑾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文句探究不矛盾。
说他“空”是因为生来每一节都是空的,他不愿为名利费尽心机、与世无争、笑忘名利的淡然;
说它“满盈”因为他有各种可贵的品质,如坚持、豁达、智慧、感恩、乐观等;同时,因为他有着丰富充实快乐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作伴,享受自然的清新与润泽。 方法归纳关于“是否矛盾”这类问题:
1、思考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这类题目旨在引导我们学会从看似矛盾的现象中透视其统一的本质;
2、把握常见情况——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矛盾统一;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环境或心境下的矛盾统一;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不同角度下的矛盾统一。
3、注重文本,答案要具体完整。拓展延伸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一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已出现的诗文。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答:《海燕》一文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一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已出现的诗文。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海燕,高尔基借助“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的高度赞扬。
方法归纳咏物抒怀类的文章拓展延伸题:
1、延伸的合理性——紧扣文本特征;关注语境提示。
2、延伸的准确性——审清题意是关键。结束语做人当知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做人切忌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