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前小侦探(寻找蛛丝马迹)
01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四者的关系(图示)?
02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概括)
03
周王室衰微有哪些表现?
04
诸侯争霸有哪些表现
05
诸侯争霸有什么影响?
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春秋,因孔子编订《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发展,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春秋铁制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sì)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
不耐用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生产工具改进
使用耒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解放人力
生产动力改进
耕作技术改进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精耕细作
春秋时期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分封制逐步瓦解
王畿的面积
大为缩小
天子拥有的军事力量大为缩少
经济贫弱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领导诸侯的权力大为减弱
齐桓(huán)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春秋首霸
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阖闾
勾践
难点解析
请思考,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铁器、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
齐
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2.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
管仲改革内容:
3.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影响:
1.地理位置优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比较下面两张地图,你有何发现呢?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由分裂走向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
诸侯争霸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状态,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诸侯国的数量由一百多个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
材料三: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
积极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
促进了民族交融
看诸侯争霸 影响——消极 积极
性质(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大国兼并小国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1、评价历史事件,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2、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进而争霸
经济
政治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诸侯争霸,要梳理好这三者间的关系:
由于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经济得到发展,开始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随之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开始争霸战争,从而使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动荡的局面。
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③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了局部的统一
②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交融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