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6 景阳冈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认识“倚、著”等20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3.默读课文,能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图片中画的是什么故事?
新课导入
这个故事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景阳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了解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中的武松。
作者简介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后,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作品简介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自主阅读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自读提示
我会认
倚靠 双箸 一碟 二斤 俺家
绰起 拐杖 擒拿 勿动 肋骨
yǐ zhù dié jīn ǎn
chāo zhànɡ qín wù lèi
我会认
踉 踉 跄跄 呵呀 腰胯
霹 雳 咆 哮 铁锤 血泊
liànɡ qiànɡ hē kuà
pī lì páoxiào chuí pō
字词乐园
绰
chuò(宽绰)
chāo(绰起)
呵
hē(呵护)
hā(呵腰)
泊
pō(血泊)
bó(停泊)
字词讲解
结构:半包围
部首:冂
组词:山冈 景阳冈
造句: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了一
只大老虎。
冈
gāng
饥
jī
结构:左右
部首:饣
组词:饥饿 饥寒交迫
造句:爬到半山腰,我已经饥渴
难忍,只能休息一下。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部首:石
组词:飞碟 菜碟
造句:今天,妈妈给我们做了好几碟菜,有鱼有虾,非常丰富。
碟
dié
斤
jīn
结构:单一结构
部首:钅
组词:公斤 斤斤计较
造句:小明做事情总是斤斤计较非常的小气。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组词:俺们 俺家
造句:俺们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在冬天腌酸菜。
俺
ǎn
榜
bǎng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组词:榜样 光荣榜
造句:市政府贴出榜文,让犯罪分子限期投案自首。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组词:拐杖 手杖
造句:奶奶年纪大了,走路需要拄拐杖。
杖
zhànɡ
申
shēn
结构:单一结构
部首:丨
组词:申明 申请
造句:为了这几件事,他发了五分申明。
字词讲解
结构:上下
部首:丷
组词:兼任 兼职
造句:妈妈很辛苦,除了上班还要做兼职。
兼
jiān
勿
wù
结构:半包围
部首:勹
组词:勿动
造句:我看到图书室门口写着:请勿大声喧哗。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组词:拖车 拖泥带水
造句:忙碌一天的爸爸拖着沉重
的身体回到了家。
拖
tuō
悉
wù
结构:上下
部首:心
组词:熟悉 悉心
造句:我看到他就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字词讲解
结构:上下
部首:土
组词:坠落 摇摇欲坠
造句:高楼上的一块砖头正在往下坠落。
坠
zhuì
膛
tánɡ
结构:左右
部首:月
组词:炉膛 开膛破肚
造句:小明拍着胸膛向老师保证,
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
字词讲解
结构:半包围
部首:戈
组词:截断 斩钉截铁
造句:我的毛笔断成两截,再也
不能用了。
截
jié
字词乐园
但凡:凡是。
造句:见到这种惨状,但凡有良心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诡计:狡诈的计策。
造句:这个人诡计多端,你可得当心。
字词乐园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造句:通知上盖着红色的印信。
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造句:奶奶坐在树下自言自语。
字词乐园
踉踉跄跄:(成语)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造句:小猫咪踉踉跄跄地走到猫妈妈身边。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造句:说时迟,那时快,小王像箭一样冲过了终点。
字词乐园
理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式)。
造句:对于别人的批评,他从不理会。
咆哮:(猛兽)怒吼。
造句:寂静的山林中突然传来一阵可怕的咆哮。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2):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朗读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第三部分(5-6):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第二部分(3-4):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四部分(7):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整体感知
本文讲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个什么事?
整体感知
2.简要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上冈——( )——( )
打虎
喝酒
下冈
课文精讲
自由读1-2段,分析下面句子写出了什么。
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课文精讲
“原来恁地。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
“休要胡说!没地不付你钱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
课文精讲
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为什么把店家劝告武松的话写得详细?
店家的一番话详细地介绍了官府的榜文,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老虎伤人,而且突出了老虎的凶猛,这为下文武松打虎做了铺垫。
课文精讲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武松的两个“不怕”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笑”说明他对店家的好心劝告不屑一顾。
课文精讲
默读第3-4段,分析下面句子写出了什么。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便真个有虎,我也不怕!你留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唬吓我 "
武松的两个“不怕”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课文精讲
如何理解武松的“笑”和“我却怕甚么!”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甚么!"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却怕甚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课文精讲
武松想∶“我回去时,须叫店家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正。”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对武松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课文精讲
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
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课文精讲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踉踉跄跄”“直奔过”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武松醉酒之后的动作行为,为下文徒手打虎做了铺垫,更衬托出武松无所畏惧、勇猛机智的英雄气概。
课文精讲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
“一阵狂风”说明老虎来势凶猛,让人不免紧张起来。
课文精讲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按、扑、撺”等动词形象表现老虎的凶猛厉害,顿时让武松醒酒。
默读第5-6段,回答问题。
课文精讲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为什么详细描写老虎的进攻方式呢?
老虎进攻的方式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些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这样更加衬托出武松打虎的无所畏惧、英勇机智。
课文精讲
剪
闪
扑
掀
闪
躲
课文精讲
这一段中对武松的动作描写以“闪”为主,这对武松的性格是不是有所减弱?换成“躲”字好不好?
“闪”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生动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
“闪”是指主动地躲过,动作迅速,表现人物的机智敏捷,而“躲”表现人物动作的被动、迟缓。所以不能换,那样会削弱人物机智敏捷的性格。
课文精讲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课文精讲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武松躲过老虎的三招后,转守为攻。“抡”“劈”等动词表现了武松急于求胜的心理。唯一的武器——哨棒折成两截,让武松处于危险的境地,故事发展到了高潮。
课文精讲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的场面,塑造出一个打虎英雄形象,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课文精讲
武松闪过猛虎的进攻后,由防御转为进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武松打虎场面中的动词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文精讲
老虎终于被武松打死了。这个细节描写突出武松的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课文精讲
默读第7段,回答问题。
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一步步挨下冈来。“挨”字能换成“走”吗?
不
能
“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
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经过一
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
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
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拓展延伸
武松打虎后……
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大虫,迎喝了来,皆出来看,哄动了那个县治。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攘攘,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到县前衙门口,知县已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
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又见了这个老大锦毛大虫,心中自忖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虎!”便唤武松上厅来。
拓展延伸
武松去厅前声了喏。知县问道:“你那打虎的壮士,你却说怎生打了这个大虫?”武松就厅前将打虎的本事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得呆了。知县就厅上赐了几杯酒,将出上户凑的赏赐钱一千贯给与武松,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
武松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猎户。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随堂练习
一、加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倚靠(yǐ) 勿言( wù) 咆哮(páo)
B.踉跄(liāng) 俺们(ǎn) 胯下(kuà)
C.漂泊(bó) 肋骨(lèi) 铁锤(chuí)
B
随堂练习
二、我会组词。
踉( ) 胯( ) 酥( )
狼( ) 跨( ) 醒( )
踉跄
腰胯
酥软
狼狗
跨越
睡醒
课堂小结
课文叙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不听店家的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猛机敏的英雄性格。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
2. 阅读《水浒传》,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景
阳
冈
英
雄
性
格
喝酒——豪爽固执
上冈——勇敢倔强
打虎——勇猛机敏
下冈——冷静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