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4: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庖 丁 解 牛
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
《庄子》
学习目标
1. 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庖丁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 结合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潮技艺之中蕴含的“道”,从而全面把握故事寓意。
3. 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目 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预习检测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总 结
作者简介
PART 01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写作背景
PART 02
战国中期,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游走四方。
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也时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知识链接——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主流说法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知识链接——寓言
寓言时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其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张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的特点。
预习检测
PART 03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原文
庖 丁 解 牛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jiě)牛,手之所触(chù),肩之所倚(yǐ),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bú)中(zhònɡ)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ɡ)《经首》之会(huì)。
  文惠君曰:“嘻(xī),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shì)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ɡ)之未尝,而况大(dà)軱(ɡū)乎!良庖岁更(ɡēnɡ)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读准字音
庖 丁 解 牛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huī)恢乎其于游刃(rèn)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fā)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wéi)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chóu chú)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整体感知
PART 04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重点字词及译文
接触的地方
名→动,踩
抵住

同“响”
合乎音律

节奏
同“盍”,何、怎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天道,自然规律
超过
具体的操作技术
接触
精神活动
同“隙”,空隙
空隙
引导
筋骨结合处
附在骨上的肉
大骨
更换
割肉

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不外乎
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古义:没有拿刀取尝试
今义:不曾
名→状,每年
名→状,每月
判断句,……者……也
判断句,……,……也
宾前句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磨刀石
空隙
宽绰的样子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戒惧的样子

散落,卸落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揩拭
养生之道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此指很难下刀
今义:①使人为难②多亏
动→名,眼睛,目光
形→名,厚度
状后句
省略句,视为(之)止
细读文本
PART 05
1、本文共分几部分,试概括文意?
第1部分(第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
第2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3部分(第4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为难,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请结合《庖丁解牛》分析评论“技是道的外化的表现,道是技的内在精神”这句话。
①庖丁对技法的千锤百炼最终进入巅峰状态,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澄明世界。
②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讨论了“技”与“道”的关系,实际上又涉及了艺术的创造问题。
③它揭示的道理:真正的艺术创造,是一种合乎规律、目的的自由活动,它需要的是纯熟的艺术经验而不是可以做作的矫饰。
④当创造和欣赏进入自由无碍的境域时,就可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获得并非有为的效果。
结构图解
庖丁解牛
始解之时,目有全牛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
——技术一般
——技术高超
——解牛有道
总 结
PART 06
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解释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
同时,也反映出指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物,才能作到“游刃有余”的道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