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高2020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的作答: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
3.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 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于黍稷生长的好地方;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这说明商周时期
A.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B.重农政策得以贯彻
C.农业生产多元发展 D.区域农业特征显现
25.钱穆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门第在当时历史进程中,可谓已尽其一分之功绩。”据此可知
A.门第观念培育有利于历史文化进步 B.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关键
C.士族门第发展与文化演进相互推进 D.士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发展
26.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河北邢窑、浙江越窑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广州、潮州、惠州、晋江、福州等地制瓷窑场迅速增加,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当时广东、福建两地制瓷窑场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 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7.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已久。”这体现了戏曲
A.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B.成为民间重要娱乐方式
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D.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28.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 ”这一问题, 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
A.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B.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
C.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D.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
29.1921年,《新青年》刊登的《社会主义与中国》 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都是拿产业发达的国家底(的)材料做根据的 ……所以他有些话,不能适用于产业幼稚的国家。”当时这一观点的提出
A.旨在激励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化
C.引发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 D.助长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0.下图是1941年美术家古元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图5《逃亡地主又归来》,该图意在说明边区
图5
A.封建势力卷土重来 B.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C.贯彻落实统战政策 D.阶级矛盾得以消除
31.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与各国分工合作。但是,新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1962年,进一步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目标。这些决定表明
A.中国已放弃斯大林模式 B.工业化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C.中国要重点发展轻工业 D.中国已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32.古代雅典宗教多神的特征使各神之间有一种十分微妙的制约关系,当然这种制约特指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神的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通过人们对神灵的崇拜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当中。据此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中的这一特点
A.助推民主政治的形成 B.促进公民意识的萌生
C.加速城邦体制的衰落 D.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
33.19世纪上半叶,历史学进入法国官方的教育计划。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基佐, 不仅亲自撰写了《法国文明史》,而且组织了法国历史学会,出版发行了一系列的历史档案和法国编年史著作。在他当政时期,历史研究成为一项国家制度。这一时期的史学研究
A.成为建构民族认同的工具 B.使史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思想
C.适应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 D.为共和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
34.下表所示为1820~1900年英国棉布出口的数据(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欧洲和美国 不发达国家(地区) 其他国家(地区)
182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A.欧美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B.英国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不发达国家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英国海外殖民地呈扩大趋势
35.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曾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却大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了
A.凡尔赛体系的自身缺陷 B.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终结
C.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D.欧洲构建新秩序的期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酿酒业、酒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
材料一
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
材料二
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
——摘编自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15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0分)
▲
42.(12分)
时期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 游离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之外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晚清时期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 被孤立、封锁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世界市场的发展走向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后 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表格中某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选取的这一关系做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严格的世袭身份制度。为了破除陋习,使所有人都能“各遂其志”和“大展经纶”,明治政府决定废除旧的等级身份制度。1869年,随着废藩置县的推进,废除了前藩主和旧朝廷贵族的封号,改称“华族”,原来的武士阶层改称“士族”,农工商及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在随后的几年里,新政权逐步削弱华族和士族的封建特权,放开各阶层迁徙、通婚、职业选择等自由。身份制改革后,长期处于被压抑地位的平民成为新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日本也理论上成为一个平等国家。但是面对武士不满改革挑起叛乱、民权运动涌动等局面,明治政府仍保留华族作为“皇室藩屏”,直到二战以后,才彻底取消了华族特权。
—— 据[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的背景。(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8分)
▲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62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一定程度促成了美国对于延安政权的支持。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关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曾三度来华访问,其中最后一次访华意义重大。1969年尼克松出任美国总统,他深感苏联严重威胁美国。为此他提出了“尼克松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1970年8月至次年2月斯诺对新中国进行最后一次访问。次年4月斯诺以《与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为题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同毛泽东的谈话,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关关系将要发生重要变化的爆炸性信息。以这个信息为前导,中美双方采取了一系列微妙的却是意图明确的外交行动,这些行动震动了全球。1971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中美正常交往的序幕缓缓拉开。
——摘编自陈龙娟《斯诺三次访华与中美建交》中国石油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两次访华,拉近中美关系的背景不同之处。(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上简评斯诺在改善中美关系中的作用。(7分)
▲
高2020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
历史答案
24-35:DDCC ;DBCB; AAAD
41.(25分)
(1)特点:国家重大事件与饮酒密切联系;酒文化影响范围广泛;宫廷饮酒礼仪繁琐;世俗酒事丰富多彩;饮酒场所众多,经营规范;夜市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和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相互结合。(任意1点2分,共8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市场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世俗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酒文化传统;社会观念开放;文人士大夫受理学影响。(3点6分,4点7分)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市场扩大;农业机械化,原料丰富;近代自然科学进步,化学工业兴起;政治近代化的发展,法律意识增强。(每点2分,共10分)
42.【答案】(12分)(只回答关系,没有展开阐释不给分)
示例一: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
阐释:
(1)背景原因: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
(2)结果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消除或减轻外国的侵略,反而窒息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技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3)认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赶上全球化的潮流,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0分,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
示例二:晚清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阐释:
(1)背景原因: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以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工业商品,同时向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
(2)结果:这导致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不得不依赖市场,中国成为市场商品购买者。另外,包括农产品、工矿产品在内的原材料大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中国成了市场的原料供给者。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这表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场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确立,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认识:从文明史观上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全球史观上看,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扩张需要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世界市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其结果和体现。(10分,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时间对应信息,如由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之外;晚清时期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被孤立、封锁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其次,具体结合其中的某一时期,从背景、结果、影响、认识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如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导致近代中国落伍,进而得出认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又如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口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这导致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快速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45(1)资本主义发展成为潮流;旧的等级身份制度制约社会发展;西方自由、民主等思潮的传播;明治维新的深入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任答三点7分)
(2)是对日本传统社会关系的资本主义改造(或“是明治维新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分)打破传统等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促进国民意识形成;推进文明开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2分)
46.(15分)
(1)不同:(注:与中美急需改善关系没有逻辑联系的均不给分)
第一次:世界处于法西斯战争威胁之下;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中国共产党长征后到达陕北,急需外部援助;美国国内奉行孤立主义。(每点2分,共4分)
第二次: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战争持续进行;二战后中美持续相互敌对,关系僵化。(每点2分,共4分)
(2)作用:(注:与中美关系无关答案均不给分)成为沟通中美关系重要桥梁;推动了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一定程度上促成中美之间的合作。(每点2分,答3点得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