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教学设计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教学设计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5:52:46

文档简介

《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5:诗情画意 多彩日常(必修下·第七单元)
——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菏泽市第二中学 程希、冉高源、李颖
【学习目标】
1.品鉴主要人物创作的诗词,尝试撰写诗词短评。
2.品读《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的描写,感悟文化内涵。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周汝昌先生说:“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今天,我们就从他们的“才华”入手,体味诗情画意。
活动一:从判词说起——德才不兼是钗黛,一曲红楼各自哀
请同学们思考,钗黛二人是全书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可是其他人物都各有判词,此二人却合用一首判词,作者有什么深意吗?暗示了二人什么样的性格及命运?
[展示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世外仙姝,聪明灵秀,才华横溢,惹人怜悯。
薛宝钗——山中高士,德行无双,质品高洁,令人叹惋。
活动二:因结社见性——一片丹心因结社,诗词愈谱情愈真
1.班级开展课本剧《红楼梦》相关片段《海棠诗社咏海棠》的编演活动,请同学们观看完说一说钗黛分别作的《咏白海棠》有哪些不同情味?你更喜欢谁作的诗?以短评的形式分享。
[展示诗作]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学生展示一]
薛宝钗在诗中体现了其雍容典雅,自矜自信,安分端庄,凝重贞静的性格特点。李纨评其诗“含蓄浑厚”,认为在众人中当居第一。古人借物咏志,所咏之物的品格就是写诗人的品格。薛宝钗就是这“珍重芳姿”掩门不出的矜持小姐,“冰雪影”正是这服食“冷香丸”的“雪”姑娘的真实写照。“罕言寡语”,淡极而艳,这位熄灭内心火焰、恪守封建妇德的豪门千金默默坚守着清洁的品格,承受着无痕的愁苦,不怨不尤。
[学生展示二]
林黛玉在诗中体现了其品性高洁,孤标傲世,清高随性,自怜幽独的性格特点。李纨评这首诗说“风流别致”,探春说“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让与蘅芜君(薛宝钗),独宝玉偏爱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开篇就写出了林黛玉栖居世外、冰清玉洁的品性。月窟、缟素、秋闺、怨女,虽是写花,终“不脱自己”,是其人格的象征,也是其命运的暗示。心事无人诉说,生命日渐殒亡。
《红楼梦》第37-38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比较阅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菊花诗,以短评的形式分享。
[展示诗作]
忆菊
蘅芜君(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
蘅芜君(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学生展示三]
《忆菊》一首,闷思、断肠,活脱脱的闺怨,“秋无迹”,唯“梦有知”,空闺寂寥,此诗中的宝钗已经没有了“随分从时”的淡定从容,只落得个“人比黄花瘦”的形单影只,岂不正是其命运的写照。《画菊》一首写作画泼墨千点,画得栩栩如生,神思飞扬。前几句写自己画菊花,兴来不知狂,也许正是这不知狂的偶然间一松懈才是宝钗的真性情——豪气洒脱,有男儿风骨。但结尾以画粘屏来慰重阳,岂不就是其寂寞心灵的写照。此次咏菊花,这两首诗竟被评在最末,可见宝钗所为人赏者在德行,德行一失,幽怨、飒爽一露则为贾府难容。宝钗的从容大度、德高冷静是被环境改造出来的品格。
[展示诗作]
咏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林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学生展示四]
结社咏菊花,《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让黛玉赋得,已见作者让其夺魁的用心。后李纨公评,果然《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这三首诗既可以分为三首,也可以合为一首。先咏,再问,后梦,终于幽怨,无人可诉。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林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合契的了,三首诗不仅写出了林黛玉超逸灵秀的才思、孤标傲世的人格,也写出了梦境和实境、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预示了黛玉的悲剧命运,令人产生出悲凉之雾笼罩心头之感。
活动三:举办“林黛玉诗词朗诵鉴赏交流会”,泛读黛玉其他诗词。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因和宝玉木石前盟被人熟知,但是她的诗才却更让人惊艳。黛玉是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姑娘,因为家学渊源也因为兴趣使然。两次入贾府黛玉从未将金银细软放在心上,她带回来的都是书,黛玉的卧室也装点成了书房的模样。黛玉爱书,她将诗书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她也写出的诗词当做了自我的表达。读懂了她的诗,也就读懂了她的人。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取一首或多首黛玉所作的诗词,组内明确分工,可参考《红楼梦》原著或其他相关书籍,并借助网络资源,自行制作课件,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小组展示一]
1.配乐朗读《葬花吟》。
葬花吟
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赏析
林黛玉为怜桃花落瓣,曾将它收拾起来葬于花冢。如今她又来至花冢前,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此诗,恰为宝玉所闻。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哀伤凝聚,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暗淡凄清的画面,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全诗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丑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主持人:《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葬花吟》写出了林黛玉高洁的人品和卓绝的才思,道出了人类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终究无法把握的永恒遗憾。
[小组展示二]
主持人:秋天总是一个伤感的时节,再加上秋雨淅沥,自然就让人的生出无限的哀愁。黛玉此时因为时节所感又生病了,一个人独坐家中自然容易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午间宝钗来看望黛玉,她用智慧和温情化解和黛玉长久以来的敌对关系,黛玉对她有了亲姐姐的喜欢和依赖。 黛玉本来就被这种情绪所扰,而后宝钗未能前来的失望,种种情绪的累积让黛玉写了《秋窗风雨夕》。接下来请组内同学朗读《秋窗风雨夕》。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林黛玉(第45回)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赏析:黛玉的《秋窗风雨夕》是仿照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式来写的,黛玉全诗词有二十句,其中就出现了十五个“秋”字,引用只截取了一部分。全诗着力渲染了秋天的肃杀和凄苦的氛围。也许是感同身受,黛玉想到凄凉的身世和渺茫的未来就很伤感。
不过也许是曹公不想黛玉如此伤感,于是宝玉此时就来看望黛玉,他虽然只出现了很短的时间就要回去了,但是他细心的问候和照顾让黛玉感受到深秋的暖意,黛玉送给宝玉的玻璃绣球灯也让宝玉深感黛玉对他的关怀。
[小组展示三]
主持人:黛玉是美人,她也写过很多美人,接下来请组内同学配乐朗诵《五美吟》。
五美吟(第64回)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主持人:黛玉写得诗词,表达一个最真实充满了美丽与哀愁的她。那么黛玉写《五美吟》,也是在写自己。从《五美吟》中,我们能看到怎样的黛玉呢?请组内同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1:黛玉写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她没有用落入俗套的褒贬只是简单的陈述,西施和范蠡是爱侣却被他送去吴国迷惑夫差,外人可以看到西施得到的荣耀却忘却了她远离家乡成为细作的艰难,东施效颦固然愚钝,但是她却能过着简单的浣纱生活到老,这样简单的幸福才是西施想要的。
黛玉和西施有很多的共通之处,黛玉是“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有一种病态的美亦如有心痛病的西施。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西施被困吴宫,黛玉何尝不是受缚与贾府,想要自由的心是黛玉内心的渴望。
学生2:黛玉写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黛玉是在钦佩虞姬的勇敢和气魄。项羽失败后他手下的两元大将黥布和彭越为了苟且偷生蛇鼠两端,可是虞姬却自刎在项羽面前,他们还不比上虞姬。用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能体现出虞姬的气魄和胆识。黛玉是勇敢的,如果为了爱她同样可以舍弃生命。
学生3:黛玉写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明妃说的就是王昭君,有人说黛玉用明妃暗示了探春的远嫁,其实黛玉的深意远不止于此。黛玉用明妃点明了“自古红颜多薄命”,借着批判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达了黛玉不肯听认摆布的独立个性。黛玉从来都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她是奉行“无为而治”,但那是能够在掌控全局可攻可退的前提下,黛玉的牙尖嘴利和慧思都是能够保护自己的手段,做自己想要做的,争取自己的权利。
学生4:黛玉写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绿珠虽然身份卑微,黛玉对她依然很是欣赏。对于绿珠黛玉觉得很是惋惜,因为虽然身前石崇给了绿珠珠玉绮罗的宠爱,可是他并没有特别的珍惜她,比起绿珠以死酬报知己的壮烈,石崇的爱远远不及。
学生5:黛玉写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红拂女和李靖之间的自由恋爱是红拂女所向往的,红拂女慧眼识人、不受权势的诱惑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黛玉做钦佩的。黛玉比红拂女比作女丈夫,是对她的学识、眼界和才干的请配,巾帼不让须眉正是如此。这诗也表达了黛玉会勇敢和大胆的追求理想的生活。
[小组展示四]
主持人:黛玉曾写过一首咏柳絮词,但是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咏柳絮词(播放名家朗诵《唐多令》的音频)。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主持人:接下来请同学对这首柳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黛玉浅浅的柳絮词,说不尽她内心的悲苦。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她们都是薄命的女子。柳絮团团求成对,但是却如人的漂泊和薄命。草木发愁也会白头,黛玉自述草木之人,如今她的薄命又有谁知道。嫁与东风春不管,黛玉的花签曾说“莫怨东风当自嗟”,如今岂不是留下一场遗憾事。柳絮漂泊无依,正如黛玉无家可归,柳絮四下飘零正如将要逝去的青春,抓不住只能叹息。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展示,相信大家对林黛玉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黛玉的诗词中表达了一个最为真实的她,看懂了黛玉的诗词也就读懂了她——一个最真实充满了美丽与哀愁的她。《葬花吟》写出了林黛玉高洁的人品和卓绝的才思;《秋窗风雨夕》表达了伤感和内心的孤寂,但是这种情绪能够被宝玉的深情和宝钗的友情所填补;黛玉的“五美吟”写了五个美丽的女子,但是她们身上的五种品质都是黛玉的五个侧面;黛玉的《柳絮词》来得最晚确实黛玉内心最真诚的哭诉,身世浮萍、漂泊无依,黛玉用眼泪化作了所有的诗词。
活动四:请同学们梳理《红楼梦》中宴会诗词、酒令(射覆)、灯谜、曲词、笑话等内容的相关章节,并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诗词进行仿写。
[学生展示]
1.第五回“曲演红楼梦”中判词
2.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
3.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大观园题匾额
4.第二十二回制灯谜
5.第二十三回宝玉创作“春(夏秋冬)夜即事”系列
6.第二十七回黛玉创作《葬花吟》
7.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海棠诗社海棠诗创作,菊花诗创作
8.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鸳鸯行酒令
9.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
10.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阁雅制春灯谜
11.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12.第六十二回平儿宝玉宝琴蚰烟生日,酒令玩射覆之戏
13.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曲词、酒令
14.第六十四回,宝玉宝钗共赏黛玉《五美吟》
15.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16.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击鼓传花,轮流说笑话
17.第七十六回,凹晶馆黛玉湘云妙玉联诗悲寂寞
18.第七十八回,宝玉贾环贾兰奉贾政命各做《姽婳词》,宝玉事后做《芙蓉女儿诔》悼晴雯
19.第八十回,宝玉妙玉听林黛玉抚琴曲
20.第八十九回,宝玉填祭晴雯词
21.第九十四回枯死的海棠突然开花,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宝玉贾环贾兰各做海棠诗
22.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鸳鸯行酒令
作业
1.某大学生毕业后想自主创业,拟开一家“红楼人物”主题餐厅,通过《红楼梦》诗词作品进行店面布置,提升餐厅的格调,增加餐厅的文化气息,吸引顾客前来聚会、就餐。请你以店长的身份,选出1幅贴在店里的墙壁上。要求:选择并说明理由,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字数不限。
[作业展示]
2.举办“重阳诗会”,仿照第38回中“忆(访、种、对、供、咏、画、问、簪)菊”“菊(影、梦)”“残菊”,课下创作以“秋”为主题的绝句和律诗,汇编成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一起观看《红楼梦》混剪视频
《红楼梦》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于不经意间反应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服装穿戴、饮食药膳、亭台楼阁、园林造景、舟车行轿等等生活细节。如果你穿越到书中那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观园,将会以何种面目示人,吃穿用度如何,眼前风景又是怎样呢?
二、服饰穿戴篇
[活动设计]请你设定自己的身份,介绍自己服饰与性格的关系。
[学生分享]
穿越到贾宝玉身上: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学生介绍:我的服饰以红色金色为主,设计张扬,用料考究,彰显了我众星捧月的贵公子身份,以及我叛逆多情的性格。
穿越到王熙凤身上: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学生介绍:我的服饰雍容华贵,配色大胆多样,金银装饰数不胜数,可见我的地位之高,也足以看出我“凤辣子”的精明泼辣以及土豪式审美。
……
[教师小结]
(用图片展示影视作品中红楼人物的穿着)
在对人物服饰描写上,不管是常服、礼服还是家居服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不仅表现一种奢华与精美,更是时代的特征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综合体现。
1.服饰特点
①颜色——色彩丰富,高频红色
在《红楼梦》对服饰色彩的描写中,“红色”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颜色,有30多处,在《红楼梦》中,几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红色,比如大红、桃红、水红、紫红、银红、猩红、海棠红、玫瑰红、石榴红、牙牌红等。红色在传统社会中代表吉祥喜庆,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就经常穿以红色为主的服饰,既符合了他的身份,也暗暗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期许。
初见黛玉时,他的服饰以红色为主;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的衣着服饰还是以红色为主;祭晴雯时,依旧以红色为主打;看破红尘出家时,仍然是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里的红色,突出了贾宝玉热情奔放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女性的爱慕和关心。
同时,作者也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描述了刘姥姥初次见王熙凤时的服饰打扮:
“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通过这些色彩搭配,不仅显示出了人物的娇媚和高贵,同时也看出王熙凤身为当家人的富贵姿态,很好地表现出了服饰的文化内涵。
②样式——款式繁多,四季分明
通过对《红楼梦》服饰的研究,很容易看到清朝乾隆年间服饰文化的缩影。《红楼梦》中的服装款式,样式繁多,四季分明,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应俱全。
就女性服饰而言,款式主要有:头衣(兜、雪帽等),颈衣(花领、风领等),上衣(斗篷、披风、袄、褂、坎肩、抹胸等),腰衣(宫涤、汗巾子等),下衣(裙、裤等)和足衣(袜、鞋、靴等)。就袄来说就有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银红撒花半旧大袄、桃红撒花袄、蜜合色棉袄、半旧红绫短袄、半新的藕色三镶领袖袄、茄色哆罗泥狐狸皮袄、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等等。
就男性服饰而言,小说分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年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主要包括头冠、袍服、箭袖、风衣等。
③用料——品种多样,精细名贵。
《红楼梦》中服饰的用料不仅品种多,而且大多都很名贵,格外体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气息。曹家祖孙三代供职于江宁织造,作者耳濡目染,对各种织物都极为熟稔,在涉及织物的话题往往讲得头头是道。《红楼梦》中的丝织物名目甚多,比如:妆缎、莽缎、宫绸、茧绸、羽纱、蝉翼纱、轻烟罗、猩猩毡、洋绉、洋棉、哆罗呢、雀金呢等等。其中不少都“上用”之物或舶来品。除了人工织物外,书中的服饰用料还涉及到了天然皮毛,例如:貂皮、白狐腋、海龙皮、天马皮、云虎皮等等。这些服饰用料充分表现了贾府的贵族气派和奢华。
2.文化内涵
①时代特色——满汉合流,南北融合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康乾盛世”的繁荣也造就了《红楼梦》服饰的华美。由于清朝时满族建立的,当时汉人的服饰习惯大多沿用明朝,后来由于清朝颁布的“易服剃发”的法律,要求汉人穿和满人一样的衣服,并按照满人的习惯剃发,结果导致了汉人的不满,引发了民族矛盾的加深。无奈之下,清政府采纳了明朝遗臣金之俊的“十从十不从”建议,吸纳了部分明朝服饰的特点。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交融期间,因此服饰在保留了明朝服饰的特点也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在明朝汉族的贵族少年都会带冠,从贾宝玉的服饰中很明显等看到满汉合流的特征,也符合清朝“老从少不从”的政策。
由于曹雪芹经理了家族败落,迁居北方,因此北方的服饰文化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加之《红楼梦》又经过了艺术加工,因此其服饰也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服饰特点。
②身份地位——上下尊卑,等级差异
古代讲究上下尊卑,在服饰上更有严格的规定。《红楼梦》中有着几百个人物形象,自然也有贵贱之分,贵族与平民、奴隶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差异。
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贾府核心人物,代表着封建社会地位极高的人,而贾母的服饰用料多是贵重的织丝、缂丝、锦缎等,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提到,贾母穿着“青州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虽没有详细的描述,但从衣料上是其他人物没有穿过的料子,可见这样的衣料是极其珍贵的,除了贾母,别人无权享有,从而可见她地位之高。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出场率非常高的角色,而作者在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中进行了深入的刻画,首先在王熙凤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 ,作者这样描述: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通过对王熙凤服饰的描述,彰显了王熙凤在贾府的显赫地位。
③人物性格——个性鲜明,逼真生动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刻画人物服饰方面却各有特色,金陵十二钗各有不同体态,各有各自喜好的颜色,各有各的审美和着装形式。就黛玉而言,从服饰上就能看出她个性直率,恬淡雅静,在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这样描写黛玉:
“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
这样恬淡、素雅的服饰正好衬托出黛玉纯洁、率直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的清新脱俗,正所谓是“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而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去看宝钗时,如此写道: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这样以暖色调为主的服饰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体现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三、园林造景篇
活动设计一:大观园是作者着力创造的典型环境,园中怡红院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蘅芜苑花木全无,异草芬芳,还有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等,这些居所设施莫不体现着作者对小说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你化身书中人物,谈谈居所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学生分享]
穿越到林黛玉身上:《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学生介绍:我的院子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我自己选定的,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我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而我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
活动设计二:香草花魂
鉴赏《红楼梦》中女子与花草的段落,交流《红楼梦》中女子品格和对应花草的关系。将红楼人物和对应的花草粘贴到空白书签儿上,留作纪念。
[学生分享]
有人说芙蓉花神是黛玉,因为她抽中了芙蓉签——“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也有人说是晴雯,毕竟《芙蓉女儿诔》为她所写。而我认为黛玉才是真正的芙蓉花神,晴雯算是黛玉的影子,黛玉外表和内在都如芙蓉——出淤泥而不染。
……
(多媒体:展示大观园平面图)
[教师小结]
《红楼梦》中,渗透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以大观园中的“杏帘在望”、“有凤来仪”、“蓼汀花溆”为例,描写了一个布局适宜,移步换景,巧妙利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大观园。而这看似是对建筑风格、技巧、布局的描写,实则渗透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情怀。
园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形态各异,可以是富贵大气的皇家园林,也可以是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从内容与功能上看,皇家园林实际上是封建皇帝的行宫,而私家园林则兼备待客、生活、读书、游乐的功能。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给元春建的“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则属于私家园林。
1. 空间——移步换景,步步为景
假山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障景的作用。所谓障景,是人为遮挡住马上就要出现的景物,使人对园中的景物不能一览无余,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是最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贾政等人初游大观园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假山。贾政忙说,要不是有这座山,园中之景皆在眼底,还有何趣味?
屏风、围墙、复廊也对整个大观园进行着空间的分割,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致,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景致,达到“芥子纳须弥”的效果。譬如大观园中的蘅芜苑,是由一堵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分割开来的清凉瓦舍。怡红院粉墙环护,垂柳相绕,间隔来一处花木繁盛的美院。 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草杆茎掩护,加以桑榆、杏花,营造出一处田园景色。潇湘馆则是被“千百竿翠竹遮映”,巧妙的分割出一处以翠竹为主题的院落。
流水同山一般,都是仿照自然界中河、湖、溪、涧中最绝妙之处,使水引进而活,浅而清,小中有大,有聚有散。大观园中,沁芳闸的水贯通整个大观园,流出“清溪泻雪”,或“碧流清水”,或近或远,给人以忽远忽近,深远幽静,源远流长之感。再加上水边湖畔垂柳拂水,桃花相映,使得园内生机勃勃,整个水流交会连通,显出连绵不尽之意。不仅增加了景的层次,还与其他门窗、楼阁配合产生出交错、渗透的视觉感受。到此园中,借山登阁,穿洞入穴,上下交错纵横,美不胜收。
2. 时间——应时而生,妙趣横生
有了时间性设计,园林就成了有生命的园林,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譬如大观园中蓼汀花溆的流水落花,以及怡红院的雨打芭蕉,就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这一因素。此景就有了特殊、独一性,即在特定的时间才能观赏到。流水落花需在春末夏初,万花皆落时才能看到,满树满枝的花在风的吹拂下纷纷扬扬落入水中。白墙映着芭蕉的绿叶,一株株青翠的芭蕉亭亭玉立,而此时夜雨落下,打在芭蕉肥厚的绿叶上,声清悠远。在雨打芭蕉的滴滴答答声中,飘散出一股寂寥的愁思在夜雨里回旋,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相思千里,这里面的大气,不含一丝媚气。汪遵有诗“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此时的落花,是晚春随流水而去的末景;此时的蕉叶,却真真是长安的箜篌。
3.人文——写诗赞景,人文底蕴
蕴含着中国文人的一大雅趣,譬如给新建好的亭子取名,或写诗赞景。
大观园落成后,贾政带着一班清客前去赏玩,游园时曾发过这样一番感慨,“偌大景致,若无亭榭,若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建好的园林需要题字,就犹如一篇文章需要点题。好的匾额、楹联能增加园林的文化底蕴,还能勾勒出山水林泉、亭阁台榭的外在美景和内在底蕴。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等人来到“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之处,宝玉题名为“有凤来仪”。这一名字实则是化用了《尚书》“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宝玉又为此处作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待到贾元春归省时,赐名“潇湘馆”,后为林黛玉的住所。
宝玉给后来李纨居住的地方题名“稻香村”,就是由“柴门临水稻花香”这句诗而来。
之后,众人看到“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于是宝玉题“红香绿玉”四字。元春赐名为“怡红院”,后为宝玉住所。
4.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审美,也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而园林中孕育的花草更是园林的灵魂,它们与主人的志趣交相辉映。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心灵栖息的乐园,也是志士放逐生命的天堂。
四、饮食文化篇
活动设计:
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就其规模而言,有小宴、大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据研究者不完全统计,120回的《红楼梦》中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美绝伦。
请化身书中人,以三个以上的宴会情节的变化,阐释贾府由盛而衰的发展走势。
[学生分享]
穿越到刘姥姥身上:贾母教凤姐夹了茄鲞喂刘姥姥,刘姥姥笑问“是个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告诉她:“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学生介绍:初到贾府,我震惊于宴席上的一颗鸡蛋竟然卖出天价,这披着华美衣裳的贾府内里竟然如此腌臜腐败。第二来到大观园,我惊讶于这小小一盘茄鲞,似菜非菜,似肉非肉。香气扑鼻,入口似仙。小小的茄子居然也能做出如此美味。纵使贾府有金山银山,如此铺张浪费,安于享受,坐吃山空,衰亡是早晚的事。最后一次来的贾府,我是为了带走昔日施恩之人的女儿巧姐。看着贾府这座庞然大物竟然也有树倒猢狲散的一天,我不禁唏嘘不已。
……
[教师小结]
1.茄鲞——精细追求
(展示网友学做红楼美食视频和茄鲞图片)
通过凤姐对茄鲞制作的描写,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贾府贵族对饮食“精”的追求,也表现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
2.粥——以奇写奇
(展示各品类的“粥”)
《红楼梦》中提到的粥饭有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白粳米饭。碧粳粥,大概是用尚未成熟的新鲜米熬成,泛青绿之色。红稻是稻中佳品,熬粥自然香美。燕窝煮粥,有化痰止咳养肺之功,故此为患有肺病的林黛玉饭桌上的常食。
“粥”又叫“稀饭”,本是吃早点时的一种辅助食品,只有那些生活艰难的人家才天天以粥为主。而《红楼梦》中,宝钗说道:“食谷者生”(第四十五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稀少也就自然珍奇。贾府生活在北方,但仍然保持着原有南方吃干饭的习惯。可是通观全书,发现描绘餐桌上的干饭寥寥无几,而“粥”倒是屡屡出现,食粥与吃干饭是无法相比的。贾府吃干饭多,而作者的笔墨却多重在写“粥”上,这是“以奇写奇”,作者正是利用人们“穷人食粥不足奇”,煊赫贾府常食粥就自然奇这一心理,诱发了读者的无穷猜想。当然作者写“粥”是建立在“干饭”的基础上,借用贾宝玉的话来说,这叫做“饭饱弄粥”。
3.点心——别致多样
(展示红楼点心)
贾府中所用的点心有糖蒸酥酪、奶油松酿卷酥、莲叶羹、枣泥山药糕、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如意糕、菱粉糕、菊花壳儿、桂花绿豆面子、鸡油卷儿、松酿鹅油卷、螃蟹小饺、豆腐皮包子等。糖蒸酥酪是加糖的牛奶,有人考证为酸奶,是一种难得的风味食品,莲叶羹是一种花样面片汤,和好面后用银模子打出花样,形状有梅花、莲蓬、菱角等三四十样。做成后,借荷叶的清香,用好汤煮成。虽非难得的珍味,却也算别致,难怪薛姨妈对凤姐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宝玉逃学挨打后想吃的就是这莲叶羹(第三十五回)。螃蟹饺子为蟹肉饺子,豆腐皮包子是豆腐皮包馅而成。
4.汤羹——营养丰富
(展示红楼汤羹、燕窝)
《红楼梦》中汤羹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小说正文第八回、二十回、三十回、三十五回、五十二回、五十三回、五十四回、五十八回、六十二回、八十三回、八十七回分别提到了酸笋鸡皮汤、米汤、酸梅汤、荷叶汤、建莲红枣汤、合欢汤、鸭子肉汤、火腿鲜笋汤、酸汤、虾丸鸡皮汤、燕窝汤、醒酒汤儿、火肉白菜汤等十三种汤名。
燕窝不仅是高贵筵席的上等美肴,而且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红楼梦》中提到“燕窝”的地方近十次之多。例如:第十回写东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卧病不起,全家人都很焦急,婆婆尤氏前去探望,亲自看着她吃了半盏燕窝汤才肯离去;第十四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燕窝;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生病时,薛宝钗立即送去了一大包上等燕窝,宝钗劝黛玉食冰糖燕窝进行调养;第八十七回写袭人因宝玉悼念晴雯未吃晚饭又一夜未眠,要厨房作燕窝汤给宝玉吃;第八十三回和八十九回也都写到黛玉和宝玉生病时吃过燕窝汤。为什么如此重视燕窝呢 宝钗对宝玉作明确的解释:“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第四十五回)
5.饮料——以茶为主
(展示饮茶饮酒剧照)
《红楼梦》中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洋洋百万余言其中提到茶事文字就有260余处,有的一个章节竟占11处之多。咏及茶的诗词有10余处,在总120回章节中,作者不惜用一个章节——《品茶拢翠庵》来专门品茶论水(第四十一回)。曹雪芹不愧是品茗高手,茶道行家,他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中还提到仙醪、惠泉酒、金谷酒、合欢花浸的酒、屠苏酒、西洋酒和绍兴酒等七种名酒和玫瑰清露、木樨清露、酸梅汤等。惠泉酒系指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水所酿的酒,绍兴酒是浙江所产黄酒,扬名至今。曹雪芹本人虽是个饮酒的行家,他的朋友将他与阮籍相提并论,但他在《红楼梦》中却没有为酒费及更多的笔墨。玫瑰和木樨清露为花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宝玉挨打后曾享用过,盛在玻璃瓶中,“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的不得了”。木樨即桂花。
五、小结
《红楼梦》中关于饮馔的描写十分具体、十分丰富,同时也为这部巨著增色不少。作者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清代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平日里吃的是些什幺,而且在描述怎么吃方面也不惜笔墨。透过各式各样关于吃的描绘,对整部小说的情节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并且使我们看到清代官宦之家饮食风俗的一个缩影。
六、作业
请大家以红楼日常生活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写一篇综述,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菏泽市第二中学 李颖
阅享语文团队
[单元目标]
1.阅读《红楼梦》全书,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的深刻思想内容与丰厚文化内蕴,了解小说展现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领悟小说深厚的社会内涵。
2.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主线,把握小说精巧的艺术结构;建构并积累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3.理清人物关系,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复杂的性格,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主旨。4.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整体把握小说的艺术价值,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品味和欣赏小说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1:先声夺人 揭开面纱(必修下·第七单元)
——红楼梦之导读教学设计
菏泽市第二中学 杨蕊华、李颖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曹雪芹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主线,建构并积累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领悟在当代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的永恒魅力。
二、调查问卷
为了更好地实施《红楼梦》教学,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共发放了三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数据见附录1)
三、我的阅读轨迹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我们分为线上(UMU)和线下两种模式,制定了假期和课上的阅读计划,并通过评价量规(见附录2)来服务于学生的阅读。
(一)寒假阅读计划
在寒假期间,学生制定了相关的阅读计划,计划阅读回目为60回,并借助UMU平台每天线上打卡。(打卡内容见下面表格)
第 回 题目名称: 阅读日期: 阅读时长:
内容概要:
每日困惑
每日心得
有趣之处
阅读方法上的收获
课上阅读计划
1.通过师生协商我们制定了61——120回的阅读计划表。
2.每周开展一次文学沙龙。
四、先导课
情境导入
“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因为在《红楼梦》里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够在饭桌边尝到的味道。《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在著名的文化综艺《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如是评说《红楼梦》一书。就让我们翻开这历久弥新的巨著,在经典研读中,一起品味文学与历史的味道,更品味社会与人生的味道。(或朗读者视频导入)
章回体小说
1.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
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
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
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
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
(三)阅读门径
1. 根据阅读经验,交流讨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2.根据阅读方法,制定通读任务,进入活动情境
通读任务 梳理红楼故事 为自己的通读建立进度表
知人论世 搜集作者和背景资料
评选红楼大事件 整合回目,梳理重大事件
(四)知人论世,高屋建瓴
1.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分享
①曹雪芹
[学生分享]
约1715年—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但他性格耿介,豪放。爱新觉罗·敦诚在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手稿也无人整理。几位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巨大的生活变化让他对人生有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补充]
家世背景——“曾曰魏武之子孙”:贵贱两级
青少年时期——“秦淮旧梦人犹在”:天才少年
中年以后——“举家食粥酒常赊”:潦倒才子
成书过程——“字字看来都是血”:批阅十载
②《红楼梦》
[学生分享]
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世界文学中最灿烂的明珠之一。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全书规模宏伟,结构谨严,语言生动优美,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教师补充]
①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王国维把《红楼梦》赞誉为可与西方伟大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文学巨著。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其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推荐书目]
周汝昌《泣血红楼》,樊志斌《曹雪芹传》;
周汝昌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周汝昌《红楼梦小引》,王蒙《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细读红楼梦》,欧丽娟《大观红楼》,蒋勋《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
[名家点评]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清·《竹枝词》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毛泽东
《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
——张爱玲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20年。
——王蒙
③版本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一书开篇提到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现在,我们见不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部分,的确是中国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的至大恨事。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刊本系统)。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将高鹗的续书斥之为“狗尾续貂”。林语堂先生《平心论高鹗》、俞平伯先生《红楼梦辨》以及周汝昌先生《<红楼梦>全璧的背后》及续篇等都是讨论后四十回的名篇。白先勇先生不赞成张爱玲的说法,他认为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不输前八十回。白先勇先生的《细说红楼梦》有相当的篇幅对庚辰本和程乙本作了细致的对比阅读,对程乙本推崇备至。
我们今天推荐同学们阅读的《红楼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方式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大家先精读这套《红楼梦》。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研读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石头记》以及程乙本《红楼梦》。
疏通情节,把握内容
《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
1.任务一:重点阅读前五回,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前五回的故事情节。并思考:前五回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总纲,它大体出现了统领全书的三个神话故事,即炼石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三个现实故事,即甄士隐入道、林黛玉进京、贾雨村断案;以及三个过场人物,即甄士隐、贾雨村和冷子兴。
前五回尽管内容繁复,头绪交错,但一脉而下地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甄家荣枯甄士隐出世入道、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宝黛亮相、门子说“私单”社会关系网、第三主人公宝钗登场,以及“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内容。前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2.任务二:章回梳理
班级要开展“影响红楼梦的大事件”评选活动,请整合回目,梳理重大事件,选出你认为的大事件并说明理由。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第一回是楔子。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交代小说人物。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三回介绍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做第一次直接描写,同时让重点人物亮相。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第五回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别的小说就怕读者早知道结局,《红楼梦》却故意先说出结局,但却让读者更加着迷。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红楼人物初印象
1.活动一:绘制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人物,至今尚无定论。清人姜祺统计有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统计721人,近年徐恭时统计为945人。仔细阅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章,结合对整部小说的了解,尝试画出贾府人物关系图和四大家族关系图。
2.活动二:红楼人物我来猜
学生制作人物音频或者描绘人物形象,让班内同学猜猜是谁并说明理由。
3.活动三:“金陵十二衩”身世表
“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副册、又副册可能包括哪些人?能解释一下她的判词吗?请完成下面的“金陵十二衩”身世表。
五、小结
同学们,《红楼梦》是看不够也说不尽品不完的,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人垂,《红楼梦》中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们大家去挖掘探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吧!
六、课下作业
1.登陆UMU,观看微课
2.班级举行“你最感兴趣的红楼多面人物”的评选活动,请从人物性格多面性和复杂性方面投出宝贵的一票。
附录1:
调查数据
数据说明:共进行三次问卷,调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前后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等的提升。
第一次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421份,去掉其中数据不合格的部分问卷,共剩余有效问卷1390份。
第二次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90份,去掉其中填写数据不完整,不合格的部分问卷,共剩余有效问卷1354份。
附录2:
评价项目 量化规则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达标
阅读能力 1.能自主阅读并简要概括《红楼梦》的内容。
2.能梳理《红楼梦》的情节,并通过整合理清其主要线索。
3.能理清全书人物关系,并辩证理解人物形象,深入探讨其性格与思想倾向。
4.能有理有据地评点全书的精彩场景、主要人物,欣常小说的语言。
5.能发现并探究小说的艺术特点,并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
6.能通过观看线上微课,自主表达对小说主题的看法。
7.能关注并欣赏小说中吟诗作赋、品茶、射覆、猜谜等活动的文化意义。
8.积累了阅读长篇章回小说的经验,初步建构了其阅读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小说的阅读。
阅读方法 1.能通过线上技术查找、浏览相关图片、视频,在头脑中建构人物形象,了解书中风物状貌。
2.能通过阅读回目、拟写提纲的方法把握章回内容。
3.能运用浏览、略读的方法自主阅读整本书。
4.能运用跳读、联读的方法提取并整合人物信息,用图表呈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
5.掌握圈点批注的方法,灵活进行感想式、质疑式、联想式、评价式或补充式批注。
6.能运用比较阅读、主题研读的方法,深入探究人物命运、性格、精神。
7.能运用资料联读、品味细节的方法,联系典型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
8.能运用读书笔记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以及精神成长。
9.能运用摘录、复述、改写、辩论、配图、朗诵、表演等方式品析小说,读出趣味。
阅读内容 1.能清晰地讲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2.能清晰地讲述和评价四大家族主要男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生志趣。
3.能清晰地复述众女子的经典故事,概括其各自命运。
4.能描画贾府的空间平面图,能领着大家“神游”大观园。
5.能描述贾宝玉对各种阶层、不同性别的人,以及各种 事物的态度,能讲述相关的感人细节。
6.能生动地想象宝黛钗情感生活的场景。
7.能理解《红楼梦》中各种活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8.能读出故事中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理解作者在悲剧故事中寄寓的深厚意旨。
9.能通过线上技术查找红学名家书评并阅读思考。
10.能在线上完成作品并上传电子版作业,要求图文结合,有理有据。
自我建议
附录3:《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3:草蛇灰线 谐音妙趣(必修下·第七单元)
——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教学设计
菏泽市第二中学 王莎莎、李颖
教学目标:
1.介绍草蛇灰线结构技巧,梳理其在小说中的三种表现;
2.熟悉文中的谐音梗,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聆听《红楼梦曲·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红楼梦的世界”,一起来体会它穿越百年的结构艺术的魅力。
二、草蛇灰线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有草蛇灰线法:……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处,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由此看来,所谓“草蛇灰线”,是以蛇行草中,可见其行迹,灰线留于纸上,可辨其脉络,来喻指某一事物在作者行文中经常被提及,初看似是偶然,细看下去,却有一丝脉络可寻。
所谓草蛇,即是指草中爬行的蛇,虽无足迹可寻,但其爬过,则必然在草上留下痕迹;所谓灰线,即用一缝衣服的细线在炉灰中拖过,线虽轻细,若仔细观察,仍可在炉灰中发现断断续续的痕迹。这两个比喻呈现了这一概念的共同的特征,即断续、隐现,在写作中比喻一种行文笔法,其所描写的事物,看似不经意、无关,琐屑、零碎,但反复岀现,细察却又有一种暗中勾连、对应的关系,如若寻得,“拽之通体俱动”。
我们在研读细节或物象时,就要注意其是否符合这三个特征:①断续、隐现;②看似不经意又反复出现;③与某事或某人具有一种暗中勾连、对应的关系。草蛇灰线的结构在《红楼梦》中大概有三种形式:物品作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影射人物命运的伏笔和照应,情节结构上“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艺术。
任务一:找到前5回描写、叙述通灵宝玉的段落,分析其作用
前5回描写、叙述通灵宝玉的段落:
第一回:“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第二回:“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
第三回:“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第五回:“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通灵宝玉的线索作用
所在章回 所写内容 作用分析
第一回 开篇 借一僧一道之口、甄士隐之耳叙说木石前盟的故事,交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渊源;甄士隐亲见通灵宝玉,显示其真实性。
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 从宁荣两府的衰落现状,看衔玉而生的宝王对于家族振兴的作用,这就开启了贾宝玉一生的矛盾。
第四回 宝黛初见砸玉 贾宝玉觉得自己和黛王是同一类人,他们有共同的人文思想以及对自由的追求,这也是他们爱情坚实基础。贾宝王将通灵宝玉奋力一捧,启动了两位主人公的第一次感情碰撞。
第五回 “红楼梦”《终身误》中的金玉良缘 此曲莫定贾宝王的感情倾向,对世俗现念的反叛,对自己情感的忠实,导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任务二:在第五回、第二十二回、第七十回中,找到有关探春的描写,连贯起来,发现其照应之处
第5回 探春的判词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 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22回 探春的灯谜 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别离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
第70回 众人放风筝情节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 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风凰,见天上也有一个风凰,……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风凰绞在一 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探春虽是庶出,但精明能干,不过命运不济。从判词中可知其命运走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从猜灯谜、放风筝等具体细节中映射人物命运,相互照应,是作者草蛇灰线构思的表现。
任务三:用思维导图整理“抄检大观园”前后的事件,发现其“草蛇灰线、俯脉千里”的艺术构架。
《红楼梦》以草蛇灰线布局,使文意上下勾连,情节前后呼应,宏大繁复的艺术结构显得完整统一;蛇线若隐若现,时断时续,首尾相连,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有机联系;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或事件发展的方向。读《红楼梦》时,我们了解了草蛇灰线这一最基本的艺术手法的话,会有许多会心顿悟,产生无穷的乐趣。
三、名称趣谈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名字,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用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任务四:聊聊《红楼梦》人物名字里的“谐音梗”
请同学们认真品读《红楼梦》,或查找资料,分析曹雪芹起名的暗示或隐喻。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1.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从而交代了本书是“真事隐,假语存”,并以此提醒读者注意.
2.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3.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他们之间关系的复杂也反映在了名字中。
“钗”与“黛”都是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代称,宝玉的名字拆开,分别给了两个少女,组成了“宝钗”和“黛玉”,由此可见他们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其间的纠葛也必定是紧密和变幻莫测,以致有了宝玉钟情于黛玉,却与宝钗联了姻的结局。
妙玉也由一个“玉”字与宝玉相连,二人情投意合,性格上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宝玉的一面镜子。
4.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假语存(假语村言)。
5.贾宝玉:“假宝玉”,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6.妙玉:“庙”中之玉,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
7.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春天本来就很短暂,更何况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就更短了。也有人认为是“原因探析”,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灭亡的原因。
8.王熙凤:凤为雄性神鸟,喻意凤姐像个才干卓越、犀利锋快的男人。也谐音“枉是凤”,虽然才干出众,也免不了香消玉殒,一领草席裹尸丢旷野,女儿差点被卖的下场。
9.花袭人:花的姿色俱佳且香气迷人,却在背后给你温柔的一刀。也喻示了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
10.秦可卿:亲可情,滥情,可和任何亲近的人发生奸情。但是仔细考察,事情可能并不这样简单,似乎里边还有其他隐情。
11.晴雯:晴天的云霞,只是“彩云易散”;也有说就是“情文”。
12.贾政:假正,愚腐,假正经,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13.贾赦:假设,是说他在贾俯是个摆设,不被贾母看好。
14.贾蓉:蓉者,“容”也,“容”到了其妻与其父通奸、勾引小叔地步。
15.贾瑞,字天祥:瑞者,天欲赐福之喜兆也,但是前面加了个“贾(假)”字,意思就全反了,所以书中贾瑞第一个死了,接着群芳一个个香消玉陨,可见这是个假的喜兆,故称之为贾瑞。
蔡元培认为贾瑞就是“假文天祥”,因为贾瑞正好字天祥,而文天祥刚好字宋瑞,所以蔡元培认为这个人物是用来讥讽那些投降满清的明朝人,暗指他们没骨气。
16.贾化,字时飞:假话,实非也。
17.贾链:假廉,假脸,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
18.贾敬:假静,他好静搬到郊外居住,作者讽刺他是假喜清静。
19.贾蔷:比起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贾家子弟,贾蔷稍微“强”点;“蔷薇花”也是爱情的象征,贾宝玉从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中明白了爱的真意。
20.薛蟠:“蟠”本义是“曲折、盘绕”,薛蟠字“文龙”,“蟠龙”是传说中八龙里最为凶恶的一个。
21.娇杏:侥幸,因回头多看雨村两眼后来成为雨村正室,何等侥幸。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22.冷子兴:强调一个“冷”字,书中把此人安排为“冷眼人”,作用非凡,不仅借他之口“演说荣国府”,使读者对后边展开的情节有所思想准备,而且很早就看出了豪门的破败之相,可见冷子兴的“冷眼”够厉害的。
23.四春的丫环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寓“琴棋书画”四艺,同时也暗喻她们主人的特点、爱好和艺术修养。
24.四大郡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比喻“东南西北,平安宁静”,是作者有意为当朝者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一个假语。
25.秦钟:情种,与能儿偷情害死其父,也害死了自己,好一个情种。因其性格品貌很合贾宝玉的喜好,被贾宝玉引为知己。
26.鸳鸯:一个反喻的名字,鸳鸯鸟本来是成双成对的,是爱情的吉祥物,但是“鸳鸯女”却不能拥有自己的爱情,被贾赦逼死。
27.贾环:“贾环”即“坏”,此人确实够坏的。
28.紫鹃:紫是红过了头,固有“红得发紫”一说,红色是曹雪芹喜欢的颜色;杜鹃既是名花,又是善解人意的“亲人鸟”。综合上述特征为“紫鹃”,黛玉闺中益友。
29.孙绍祖:孙臊祖,给祖先丢人。本是靠贾俯的势力腾达,却恩将仇报,害死迎春。
30.夏金桂:下金龟,此名足见曹雪芹对这只河东狮的鄙视,是她直接害死了香菱。
31.平儿:瓶儿,摆设。
32.戴权:“大”也读dài,“戴权”即“大权”,专管买官卖官。
33.焦大:骄傲自大,依仗自己救过太爷的命,在新主子面前就骄傲自大,不服管束。
34.卜世仁:不是人,他亲外甥贾芸向他借银,非但不借,还肆加嘲笑。
35.甄英莲:真应怜,本生在官宦人家,却从小被拐卖,又被金桂害死,一生命运实在坎坷,让人可怜。
36.霍启:祸起,甄士隐的家仆,是他将小香菱走丢,彻底改变了香菱一生的命运。
37.封肃:又疯又俗,此人是甄士隐的岳丈,为人奸险小气,贪慕权贵。
38.冯渊:逢冤,为了英莲,被薛蟠活活打死,其冤深似海。
39.詹光、来升、吴新登、程日兴、单聘人:贾府门下的一帮酸腐清客和管事,分别谐音“沾光”、“来升(官)”、“无星戥”,“乘日兴”、“善骗人”。
40.书中写的四大家族也是用了谐音,贾、王、史、薛分别是假、亡、死、雪(雪不长久)。就连地名“青埂峰”,也可能就是“情根峰”。
四、语言艺术
1.活动五: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学语言背后的意蕴。
①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②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再次观看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说说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六: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作为心理分析师,请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①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②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③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五、作业
让试着以点评的方式,选取对话,展现对话背后的心理。《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2:多面性格 立体人生(必修下·第七单元)
——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设计
菏泽市第二中学 荣姗姗、刘续伟、李颖
【学习目标】
赏析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合作探究,体悟性格的复杂多样。
【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精彩纷呈的人物。
活动一:绘制平面图
1.请同学们寻找林黛玉在贾府的行动路线,并尝试画出荣国府的平面图。
2.透过黛玉之“眼”,观贾府环境
①宏伟的外观 ②讲究的布局 ③华贵的陈设
3.大观园平面图
①假如你置身于红楼大观园中,阅读第17-18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宝玉、元春所走路线。
②阅读第39-41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刘姥姥所走路线,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借刘姥姥的视角再次描写大观园。
③写出大观园中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妙玉居所的名字,在“大观园平面图”中找到相应位置,概括每个人的居住环境。
活动二:评选红楼“多面”人物
班级举行“你最感兴趣的红楼多面人物”的评选活动,根据评选结果选出人气前三。各小组从人气前三中任选一位研讨。研讨成果呈现的方式:一同学角色朗读后,另一同学进行性格分析。
贾宝玉之“痴”——既奇又俗
[小组展示]
1.有点叛逆,不喜读书,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抵触所谓的功名利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是一个“愚顽”的“蠢物”,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2.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喜欢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的生活。
第十九回:觉得画中人会寂寞。
第二十回:提醒龄官避雨,自己却挨淋。
第三十一回:助晴雯手撕折扇。
第三十五回:自己被烫,反问玉钏有没有有被烫到。
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他“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喜欢林黛玉,暗慕薛宝钗,欣赏史湘云,尊重袭人、晴雯、紫鹃、麝月,同情平儿、香菱、鸳鸯。喜欢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宝玉身上虽然有着一些脂粉气,但他仍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是一个外在的秀气与内在的率真完美结合的英俊少年。他的气质与对女儿的赞美崇拜,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对那个充满了浊臭气息的男尊女卑时代的抗争与颠覆。
[组间交流]
1.梳理“痴”,看女性观。
女性观:“女清男浊”、“女子三变”、“唯真善美论”。
2.梳理朋友圈,看择友观。
家族带来的朋友圈:如北静王、冯紫英、薛蟠等。
自己看上的朋友圈:如秦钟、柳湘莲、蒋玉函等。
女性朋友圈:如林黛玉、薛宝钗等。
3.梳理情感态度,看人生观。
①对物:认为落花有生命(第23回),认为万物皆有情(第35回)。
②对人:泛情博爱、深情专一。
(二)林黛玉之“忧”——敏感多疑,孤傲清高。
[小组展示]
1.“绛珠仙草”转世报恩
“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受神瑛侍者的浇灌而成长,后来人世以毕生之泪偿还报恩。因其是草木之体,所以绛珠草转世的林黛玉身体先天娇弱,生性忧沉。
2.敏感:人情世故,爱情多疑。
林黛玉对人情的敏感,对世故的敏感,使她不懂得与人相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只凭自己的一时心情。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敏感:“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她对事物的敏感慢慢转化为对爱情的多疑,她怀疑任何可能威胁自己爱情的人。她嫉妒薛宝钗,因为其成为她爱情中的一道障碍,甚至对史湘云也多疑。在第三十二回中,她明知道贾宝玉见史湘云“一定是说麒麟的缘故”,却还“心下忖度着”,怕“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由小物而遂终身……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悄悄”二字本不该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姐所为,令人可笑可叹。
3.林黛玉刻薄的表现之一:冷笑下的不留情面
林黛玉因为嫉妒,所以行为做事并不讨喜,尤其是说话极其刻薄,无论什么场合随性说话,不给人留丝毫情面。林黛玉“冷笑”了许多次,尤其是针对薛宝钗,并多次因别人称赞宝钗时“冷笑”。
在第二十回中,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连忙就走。……正值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同样在此回中,宝黛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个好的。”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可那里敢挑他呢?”
林黛玉刻薄的表现之二:令人难堪的刀子“嘴”
正面描写:
在第三十四回中,宝钗因昨夜哥哥的无理取闹而在房中哭了一夜,清早“也无心梳洗,便出来瞧母亲”,但林黛玉“见其有哭泣之状”,不但不安慰,反而“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她人评价:
薛宝钗也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小红曾说:“别人倒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
4.孤傲清高:正眼不瞧“不入流的”,即使是长辈。
在贾府的女人中最不令人待见的就是赵姨娘了,但是因为身份问题,别的姑娘小姐也要敬重一些,但是林黛玉我行我素。有次赵姨娘来看宝玉,屋子里的人除了凤姐和她外,全都起立让座,她连正眼都没看一下,依旧和凤姐说话。无怪乎赵姨娘后来说:“若是个林姑娘,他把我们娘俩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组间交流]
林黛玉性格的成因
①家庭生活环境:
经济环境的变化(“钟鼎之家”——经济条件的落差):既自尊又自卑、既清高又亲和。
教育环境方面(民主型教养方式——母亲去世造成的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进贾府后的教育真空):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处事不够灵活,人格自由发展。
②社会文化:既叛逆又顺从
道家思想:
林黛玉正因为历经了亲亡家散,疾病缠身,寄人篱下,才把她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爱情和诗词上来。她学到了陶渊明的孤标傲世,学到了千古高风,学到了率真,却没有学到达观知命。另外,道家思想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关注造就了林黛玉的独立型人格,尊崇人格的自由发展保存了她的自然本性,批判社会的精神诱导了她的叛逆性格。
儒家思想:虽然林黛玉充满了叛逆,但是从不敢对封建的道德观提出异议。第四十二回中宝钗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对于这种正统的道德导向,她只“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字。”
③爱情
凡是林黛玉奚落或言语不恭地对待薛宝钗时,大多都是因为吃醋或嫉妒引起的。
有一回中,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等我倒把这话告诉人去评评理。”在极度不自信的心理压力下,林黛玉本就不正常的性格、心态慢慢变得更加忧郁、敏感、多疑,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刻薄来。
(三)薛宝钗之“时”——合时待时
[小组展示]
1.天质聪慧,博学宏览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
2.谨守礼教,顺应环境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3.虚伪矫情,善于逢迎。
①从做生日看宝钗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②从劝王夫人看宝钗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冷静自持,冷漠无情。金钏投井后,连素日最讨厌漂亮女孩子的王夫人都不住地垂泪,宝钗安慰王夫人,却将金钏死因归于失足落井,丝毫看不出有一点对生命的怜惜。
●八面玲珑,很会处世。王夫人是害人者,却摆出菩萨心肠;宝钗能够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从有利于王夫人的角度,加以安慰,极力开脱。
●顾全大局,审时度势。王夫人对金钏投井的原因很忌讳,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宝钗自告奋勇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妆裹用。
4.处事周到,办事公平。
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小结: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这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四、活动三:我为次要人物“代言”。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在文学经典中,次要人物也往往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令人难忘。请从《红楼梦》的次要人物中选择一位,为其代言。代言方式可以是图片讲解、视频解说、文段分析等。
(一) 乡间老妪刘姥姥——大智若愚
1.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第六回):
①直爽快直,见识肤浅,艰辛勤俭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直爽快直)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见识肤浅)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话,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艰辛勤俭)
②能言善辩:刘姥姥的说话艺术——实心话、违心话、客套话、奉承话
刘姥姥去贾府打秋风,前后和女婿狗儿、贾府管事佣人周瑞家的、贾府主事少奶奶王熙凤有三段对话。因为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环境不同,刘姥姥言谈举止(动作、神态、语气、用词)大不相同。
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
机缘巧合,得到了贾母的“赏识”,以贾母设宴招待刘姥姥这个场面为核心,大观园也因为她的到来而热闹非凡。表面看来,刘姥姥和上次相比更为放肆,不仅大说大笑,还信口胡诌,甚至醉卧宝玉房间,但人物骨子里的辛酸、机智、淳朴并未改变。
3.刘姥姥性格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①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②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③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④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⑤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 ⑥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二)俏丫鬟晴雯——心直口快,叛逆反抗
学生示范:
大家好,我是晴雯。我的一生,被描绘成“霁月难逢,彩云易逝”。霁,是雨后天晴的样子,天朗月清之夜不易得;彩云,譬如朝霞余晖晚风,从来难留踪迹。境况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倘若我是位贵族小姐或王侯公主,此等高洁品行,犹可有人爱怜保全,偏偏下贱之身,又不肯与浊浊俗世为狈。更兼“风流灵巧招人怨”,有才有貌,心直口快,蛇狼鼠辈尽恶之,终落得“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令人百转柔肠、唏嘘涕泣。
我容貌出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似黛玉”,“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就连病中也“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出挑的外形,初时获贾母青目,王熙凤也赞其才貌,可做为怡红院、宝玉身边的丫鬟,此等锋芒太露,无数双眼睛夜伺昼窥,实非有福之人。
我女红不凡: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外头能人巧匠均不敢揽活的金贵孔雀裘,挣命缝补,以假乱真,熬了一宿,力尽神危。立足贾府,我是别人无可替代的技能本领。但事事太过,本就易遭嫉妒,理应低调婉转,善避锋芒,而我掐尖要强,嘴厉性直,同一屋里的丫头们,但凡我见着揉不得沙子的事儿都要编派几句,那些人彼时虽当玩笑过了,殊知没有记在心里?
李嬷嬷酒后耍妒意,在宝玉屋里找丫头们的茬,宝玉安慰袭人、自叹不知哪个丫头又得罪了她,我跳出来说:“谁又没疯了,得罪他做什么。既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犯不着带累别人!”弄得袭人怕牵连他人、心里越发不好过。
宝玉替麝月篦头,被赌钱输了回房取银的晴雯瞧见了,冷言冷语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就上了头了!”、“你们瞒神弄鬼的,打量我不知道呢。”又尖嘴磨牙给人难堪。
得知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更是爆炭一块,在病榻中,“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坠儿)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坠儿一个小丫头登时不过十一二岁,如此私刑,不免残忍,纵有过错,也不必如此大张旗鼓的作践。更要命的是,我即刻就命人把坠儿撵了出去。袭人归家、上头不知,就这样私自做主打发下人,不仅得罪了家生的坠儿母亲,也无形中蔑视了袭人的“管家”权威,埋下后患。以上种种,是我性格中的致命不足,亦是率真女孩儿的烂漫不羁。可在亦连宝玉都受礼制压迫、不得不从的贾府,纵有他疼我怜我爱我,仍保不了我。
五、活动四:人物关系之我见
在曹雪芹的笔下,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不仅如此,其中的人物关系网络交错却又繁而不乱。选取你感兴趣的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你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一)宝黛真情
[第34回宝玉挨打]
1.语言背后的深意——“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黛玉探视宝玉,哭着来,哭着走的,只跟宝玉说了一句话“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黛玉心疼挨打的宝玉,满面泪痕,眼睛肿的像桃;她说“你从此都改了吧”,“都”就是不管对错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不区分,这与贾政教训、痛打宝玉的初衷完全不同。宝玉显然听懂了黛玉这句话传达出来的意思,回答黛玉说“你放心”。这就是宝黛之间心心相印的爱情。
2.手帕传递的情谊——诗中有泪,泪中有诗。
①宝玉惦念哭着离开的黛玉,派晴雯去看看黛玉,于是就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晴雯不懂何意,但是黛玉懂宝玉的心。
明确:宝玉料想黛玉还会哭个不停,必然会用手帕,自己去不了,就让自己的手帕陪着黛玉。而且,晴雯去的时候看见黛玉的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说明黛玉哭湿的手帕太多了,宝玉送的手帕太及时了。两条手帕还有成双成对的意思。
另外,之所以送旧手帕,是因为黛玉最大的心结是宝玉喜欢新来的有金锁的宝姐姐,宝玉用旧手帕安慰黛玉,传达自己爱黛玉不变之旧情。从黛玉在手帕上题的诗可以看出,此帕为丝帕,横竖都是丝(谐音“思”)。
②手帕的传情历程
初期:第28回,黛玉拿手帕扔在宝玉脸上(猜忌、妒忌、不信任)。第30回,黛玉扔一条手帕给宝玉(有分歧、不理解、闹矛盾)。
成熟期:第34回,宝玉送两条旧帕给黛玉(知心 、知音)。
结局:第97回,黛玉焚稿断痴情,把题诗的爱情信物也烧了(心事终虚化)。
手帕的两个要素:泪与诗。泪是黛玉生命的标志,前世受雨露之惠,今生黛玉泪尽而亡。诗,是黛玉灵魂的写照,她是大观园的首席诗人。
3.课堂辩论:如何看待宝钗对宝玉的感情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大事件。有人认为,来探视宝玉伤情的宝钗好像在完成一次礼节探视,和黛玉的真情流露相比,作秀的痕迹明显;也有人认为宝钗是真心爱宝玉,心疼宝玉的。你方的观点是什么?
总结: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阅读长篇小说时,阅读中有了困惑或者产生分歧时,不要简单机械地给人物贴标签。可以尝试运用“前后勾连,整体把握”的方法,更客观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主仆关系
1.宝玉之于袭人:“劝诫型”
袭人自从心底里打定了走赵姨娘的路线,对宝玉的钟爱的确是全身心的,有点“我把青春献给你”的架势。到后来诸芳流散,袭人嫁给蒋玉菡,她其实还是在想着宝玉的,她对宝玉的爱虽然略夹杂着私念,而且还有为好多红迷们鄙视的走上层路线,但是我想不管是从身体还是灵魂,她都完全交给了宝玉。她和宝玉曾经有一段对话最能反映她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她说难道你有一天当了匪,我们还跟着不成?所以袭人对宝玉的爱是世俗的,而他们的主仆关系基本属于“劝诫型”。
2.宝玉之于晴雯:“不管不顾型”
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是红楼里面表现他文采极佳的一段,“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陇中,丫鬟薄命”,宝玉之哀伤晴雯之无奈显露无遗。宝玉去晴雯家看她时,他们交换的是贴身小袄。
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两人的感情此时升华到了顶点,相比袭人,晴雯对宝玉不夹杂世俗的,属于“不管不顾”的,这种“不管不顾”正是为王夫人和袭人所不能容忍的.她芳魂陨灭之时,更多是委屈愤懑,是对王夫人等伪善势力的控诉。
3.凤姐之于平儿:“相得益彰型”
除了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一章外,凤姐与平儿,贾琏外出时他们可以同床休息同桌吃饭,已经摆脱了简单的主仆关系。相比于凤姐的睚眦必报不容人,平儿更善良,她是凤姐和贾琏之间的润滑剂,她可以帮贾琏藏多姑娘的头发,在尤二姐死的时候偷偷地给贾琏发丧银子,同样,在探春当家那段时间,她又帮着凤姐撑起一片天。同时,她又是忠义的,一个知道进退的人,不像秋桐那样弱智。
4.贾母之于鸳鸯:“义仆型”
如果按照后来人的结论,鸳鸯应该是被贾赦害死的,这个结论在鸳鸯抗婚的时候当然有照应,但是高鄂和程伟元续后四十回的通行版本,却是她为贾母而上吊自尽。在《红楼梦》里,他是首席丫鬟,管理着贾母的起居生活和财政经济,那次她去凤姐屋里恰巧遇到贾琏,贾琏说,“姐姐怎么今日贵脚踏贱地”?可见她在贾府中之地位。她对贾母之忠,并不是那种世俗型的,只图些荣华富贵,是打心眼里的。
师生关系——亦师亦友
学生勤学好问,老师循循善诱,这是教学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黛玉和香菱
妙玉和邢岫烟
六、作业
1.选取你最喜爱的红楼人物形象,借助手抄报或者书签的方式呈现出来。
[作业展示]
2.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写成赏析性文字。如《我看“黛玉葬花”》《我读“香菱学诗”》《我看凤姐之“辣”》等。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红楼梦》中的朋友之谊也深刻诠释了孔子这番话,请你选取其中的一对朋友,谈谈他们的相处之道。
4.经典值得我们致敬。请观看87版《红楼梦》和00版《红楼梦》,选取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同台的一段戏,并结合原著,比较两版电视剧的演绎高下?如果你是导演,重新演绎《红楼梦》中《探春理家》《元春省亲》等经典内容,你会怎么设计镜头画面才能体现原著的内涵?《红楼梦》单元教学案例五:见仁见智,皆因人心(必修下·第七单元)
——主题教学设计
菏泽市第二中学 郭晗、贾紫晴、李颖
[学习目标]
1.查找、梳理并比较关于《红楼梦》主题研讨的研究论述
2.多角度研读理解《红楼梦》主题,辩证看待原著主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意蕴,体会《红楼梦》反应的社会生活之广、之深、之新。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比较分析、讨论分享、读写一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究之旅吧。
二、主题搜集
(一)常见主题
1.女性悲歌:借青年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来写无可避免的命运悲剧。
2.爱情悲歌:借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歌颂反抗封建礼教的自然真挚的爱情。
3.家族挽歌:借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剖析社会矛盾。
4.人生幻灭: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人文意识。
(二)资料补充
1.爱情悲剧说
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这是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开山之作。其中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进行了评述:“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在王国维看来,林黛玉的性格、出身及当时的道德因素注定她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何其芳先生也认可此说,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这支曲子暗示了贾宝玉后来虽然和薛宝钗结婚了,却仍然忘不了林黛玉。这首曲子写得比较含蓄,还只说是“美中不足”,只说是“意难平”,另一支曲子[枉凝眉]就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爱恋而不能结合的痛苦写得很沉重,简直是一首声泪俱下的悲歌。之后,他又论证了宝黛爱情的来历、特征,以及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
2.反封建说
蒋和森在《一部对时代生活感到痛绝的书》中说:“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的作品),而是因为作者突破了许多在当时说来是很难突破的时代限制,从而深刻地发挥了全书的基本主题——反封建主义。”“是的,反封建主义,这是笼盖《红楼梦》全书的主题。”“书中所有的描写,无论是爱情、家庭、社会等,虽然各有其意义,但都服务于这个总的主题,并使这一主题无论在深度上、广度上都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空前的成就,以至和近代民主思想取得某种联系和呼应。”“因此,《红楼梦》也像其他伟大古典作品一样,在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属于未来的东西’。”
3.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吴调公在《评〈红楼梦〉的爱情主题说》一文中说:“《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以贾家的矛盾斗争图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缩影的书。封建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官僚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都触及了,都暴露了,也都批判了。当然,作者因为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否定得不彻底,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维护,但是从批判的精神和揭露的广度来看,不失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是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4.曹雪芹自传说
“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5.赞美女性说
汤龙发《女权问题是〈红楼梦〉的主题》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反对男权制对妇女的压迫和影响,提出了女权问题。此学说尤其被现代人认可。
6.色空说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提出《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空”,用佛教思想解释,形成了“色空说”。
7.排满说
此说来自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论,比较符合晚清民国时期进步学者的认可。
8.索引派主要的三个学说
“明珠家事”说。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人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
清康熙朝政治小说。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一文中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元妃省亲,似影清圣祖之南巡。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即黛玉死而宝玉出家为僧之本事,等等。
雍正夺嫡说。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中说:“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有关政治,诚哉其言!然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无宁谓为历史小说,与其谓为历史小说,不如径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幂,而细按事实,皆有可征。”
三、活动探究
(一)主题一:“以钗黛为首的青年女子命运悲剧” 主题探究任务
任务1:参照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当中的画册和判词,阅读《红楼梦》第九十八回、第十三回、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第六十六回、第六十九回,分析“黛玉之死”“晴雯之死”“尤二姐之死”“尤三姐之死”情节,细化画册和判词内容,看看两者是否相符。
任务2:“青年红学研究”公众号征稿了,请联系各女子行为处事、所处身份和环境,写一篇文章,论述以黛玉为首的青年女子命运悲剧的原因。
如果说香菱的悲剧是因为命运的捉弄,是因为官场的腐败的话,那么尤三姐、尤二姐的悲剧就完全是因为一个“淫”字。尤三姐因为和宁国府有瓜葛,被柳湘莲误会,她也心灰意冷,自杀了。尤二姐是贾琏偷娶的二房,结果王熙凤容不下她,用尽手段,将她活活逼死。尤二姐的自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因为生无可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失去孩子的打击的确是巨大的。尤二姐的生存意志被王熙凤彻底毁灭了。她们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和“淫”字有瓜葛。“万恶淫为首”,从古至今,女人一旦被认为不够坚贞纯洁,有淫荡的问题,名声都会被毁。在古代,尤其如此。作为读者,可以指责她们的自杀是自私,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她们作为女人,在那个时代活得多不容易。
《红楼梦》里死得最凄惨的当属晴雯了。她的死,是因为王夫人误以为她是“狐狸精”。其实,王夫人完全不了解她。只是觉得她长得太美了。再加上,晴雯性格率性,有傲骨,不会谄媚,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她就成为了王夫人嫉恨的对象。结果,晴雯被王夫人羞辱之后,就茶不思饭不想,甚至“四五日米水不曾沾牙”。怡红院那么多人,为什么没有人劝她吃饭呢?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清楚晴雯的脾气,知道劝也没有用。我们甚至可以说,晴雯的死,也是自杀。晴雯的死,是那个容不下个性与美丽的时代造成的。
死得最让人觉得惋惜的则是林黛玉了。林黛玉,多么蕙质兰心的姑娘啊。她虽然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还体弱多病。可是她却是一个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悲天悯人的姑娘。她是如此薄命,却又是如此热爱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充满诗情画意。可是,她和贾宝玉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得不到成全,最终她泪尽而亡。她的死是因为封建礼教,是因为父母之命。林黛玉没做错任何事,却不被时代所容。她的命运的确是让人不得不心生同情。
金陵十二钗之女子个个皆非凡,正如作者开头所言,“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识见皆出我之上,知我之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孝,使其泯灭也。”作者对这些女子是充满着深切的爱和同情的,他借贾宝玉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同时也是满含着血泪写出了这一个个如花般生命最后凋谢的结局。即便是八面玲珑,巧言擅辩,心思狠绝如凤姐,最终也只落得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罢了。
作者之于人生悲欢离合所经历的痛苦忏悔以及解脱,都一并蕴含在书中。书中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句话“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前面几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便进入了佛性的自由王国,最后两句说,追求佛理的天国这一过程也是空的,一切皆空方是大彻大悟。最后贾宝玉遁入空门便是这种悲剧世界观最好的诠释。曹雪芹要借这些女性的悲剧表现时代的荒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曹雪芹对时代的控诉,是曹雪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二)主题二:“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主题探究任务
任务3:为宝黛钗的爱情发展制作明信片
[任务要求]
①整理宝黛钗三人相关的情节事件;
②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情节作为十张明信片的内容;
③为每张明信片写好简短的介绍,让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故事连贯起来。
[宝黛钗爱情发展]
1.对木石前盟的神话内容的介绍(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绛珠仙草“愿以一生的眼泪偿还灌溉之恩”。)
2.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的言行和摔玉反应;两人的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
3.宝钗进贾府,众人对其溢美之词,宝黛钗聚齐。
4.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所见各册内容和所听“红楼梦曲”涉及三人爱情悲剧的内容。
5.宝钗细看通灵宝玉,注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看宝钗的金锁,注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连宝玉看了,也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6.黛玉因宝钗总是吃醋,拿“金玉良缘”试探宝玉,宝玉再次摔玉,说“你放心”,两人情感稳固。
7.宝玉挨打后,送旧手帕给黛玉,两人的试探期结束,形成心有灵犀的默契。
8.宝钗坐在午睡的宝玉旁边绣制鸳鸯戏莲的肚兜,听到宝玉梦中骂“婚”: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9.随着年岁渐长,贾母等没有给二人成婚的意思,紫鹃用黛玉要回苏州试探宝玉,宝玉急痛迷心,人事不知。
10.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变得疯疯魔魔,贾母在贾政赴任前给宝玉冲喜,凤姐定下掉包的计策,让宝钗嫁给宝玉。
11.黛玉得知消息,焚绢毁诗,含恨而死。
12.宝玉知道真相后,心病暂存,经历了家世衰败、人员离散,在癞头和尚来送玉,宝玉魂魄跟随其再去太虚幻境,悟得仙缘。
13.宝玉去考举人,考完人不见了,后来得知是开悟了,跟癞头和尚走了,留下宝钗一人。
任务2:宝钗是喜欢宝玉,还是被长辈安排到宝玉的婚姻中来的?请根据小说的具体情节,为宝钗的情感写一份鉴定书。
[任务提示]
1.阅读第四回,明确薛宝钗来京的目的;
2.阅读第八回至三十六回,宝钗看到通灵宝玉和金锁文字是配对的,元春赐的端午节礼物只宝钗和宝玉相同;宝钗对宝玉把自己比作杨贵妃,生气双敲;宝钗看到“一双玉色蝴蝶”,在忘情扑蝶;宝钗给宝玉褪红麝香串时,宝玉看自己看呆了。对于宝玉和自己的某种正相关性,宝钗作何感想?
3.对宝黛的感情,宝钗还是明白的,特别是,宝钗在给宝玉缝肚兜时,听到宝玉梦中骂“婚”: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会有什么想法?
4.因宝玉失去通灵宝玉变得疯傻,要在贾政外任前给宝玉冲喜,才提出给宝玉和宝钗完婚。在此种万般委屈的情况下,薛宝钗为什么答应这样的做法?
5.婚后,宝玉也并没有走上经济仕途之路,后来虽然勉强去考举人,但出了考场人就不见了,听说是出家了。如此情况下,宝钗会是什么感受?
(三)主题三:封建大家族的悲剧
任务1:结合小说情节,给贾府发生的大事件绘制一张趋势图,看看这些大事件都给贾府带来什么影响。
[任务提示]
参考情节:贾雨村判案、闹学堂、秦可卿葬礼、元春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抄检大观园、贾政升官、元春薨逝、贾赦贾珍得罪被抄家、贾政被参、迎春亡故、贾母病故、何三招盗、凤姐病故、惜春出家、拐卖巧姐、宝玉贾兰应考、宝玉失散。
任务2:《红楼梦》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毒设相思局(第十一——十二回),弄权铁槛寺(第十五回),凤姐泼醋(第四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第五十四回),大闹宁国府(第六十八回),借剑杀人(第六十九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些情节,分析王熙凤、贾母对贾府命运兴衰所带来的影响。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府虽经百年,衰败之色虽隐隐显现,然那盛极一时的景象仍依稀可见。小说第六回通过小人物刘姥姥之眼再现了贾府昔日的辉煌,“荣府大门”前的“石头狮子”无比威严,“簇簇轿马”,人来人往,“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家人在“说东谈西”,他们对刘姥姥赔笑的请求“都不理睬”。钟鸣鼎食之家的气势、威严通过几个镜头便突现出来了。而后几回写秦可卿之死,元春省亲更是将荣、宁二府的铺张浪费、穷奢极欲表现得淋漓尽致。“棺木”、“买官”、“做好事”、“动用家人”、“吊丧”、“送殡”,一场丧事竟耗费了数以万计的银两。盖造省亲别院大观园,同样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一砖一瓦、一墙一院、一石一木,件件精细不凡,样样富贵不俗,而其耗费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盛极必衰是不可躲避的事实。鲁迅说“大故迭起,破败死相相继”。贾府的烟消火灭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第九十五回元春薨逝,意味着贾府后台的倒塌;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是小说主要人物的夭折;第一百一十回写贾母归天,她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其死亡说明封建宗法偶像失灵;第一百一十四回王熙凤病死,当家人、管家婆的死亡,是贾府这所封建大厦顶梁柱的折断。其次是抄家,贾府被查抄是贾府破败的重要标志。再次是家仆的逃跑反抗,贾母病逝时荣国府的花名册上,统共只有男仆二十一人,女仆十九人,合计四十人,而当年元春省亲的时候,奴仆有一百多人。最后是宝玉出家,贾府儿孙中唯一略可望成的人,却是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精明能干如王熙凤和贾母,也无法挽救贾家的颓势,因为王熙凤的放印子钱等行为反而加速了贾家的灭亡。百年家业一朝散尽,正像书中所说“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以小见大,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直接关系的贵族大家是如此的腐败,由此便可见封建社会其腐败程度。而贵族大家族的灭亡也预示着封建社会行将没落的必然。
四、讨论总结
《红楼梦》正是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背景之上,展示了贵族公子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和所有青春女性的命运悲剧,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衰落的历史趋势。至于哪个主题是主要的,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五、课后作业
模仿红学评点派,以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从主题角度进行点评或写一篇主题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