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 N的是( )
A.一包方便面 B.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
C.一只老母鸡 D.一头奶牛
2.如图所示是铅球运动员投掷铅球时的场景,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运动员 C.裁判员 D.铅球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不会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C.不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B.树枝在风中摇曳
C.向上抛出的石块落回地面 D.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
5.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kg等于9.8 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将10 kg的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
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在月球上都可以正常使用
D.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6.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7.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8.用力压橡皮泥,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用力压或拉弹簧,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手对橡皮泥的压力不是弹力
B.图乙中,用力压弹簧,弹簧对手没有产生弹力
C.图乙中,只有用力拉弹簧才能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变
D.图乙中用力拉弹簧,当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感到越费力,是因为弹簧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9.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 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
A.4 N;4 N B.4 N;8 N C.8 N;4 N D.0 N;8 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0.用力把面团压瘪,面团发生的是_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压力越大,面团的形变程度越________.
11.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次大雪过后,一辆汽车陷入雪中,几名路人自发组成救助团队,一起用力将车推了出去,此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路上留下几人深深的脚印,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运动员在起跑时,冰刀用力向后蹬冰面,运动员向前跑出,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冰刀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运动员加速跑出表明作用力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5,则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________;若甲的质量为6 kg,则乙物体重________N.假如失去了地球的吸引作用,甲的质量是________kg,甲的重力是________N.(g取10 N/kg)
14.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N,读数为________N.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2 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1.4 N的力,测得的读数为________N.
15.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则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在墙上挂画框时,可自制一个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如图,若要将画框挂正,应将画框的下部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画框竖边与铅垂线重合.
16.一根弹簧在不受拉力作用时原长为5 cm,在弹性限度内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这根弹簧伸长2 cm时,所受拉力为________N.当所受拉力F为6 N时,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果在月球上这根弹簧受到2 N的拉力,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选填“>”“=”或“<”)1cm.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7.(1)(2分)如图所示,小车重100 N,在A点受到大小为20 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请作出小车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
(2)(2分)如图所示,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起,请作出小球离开弹簧后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O为小球的重心,空气对小球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3)(3分)请画出“冰墩墩”受到的重力示意图(O为重心).
第17题图(1) 第17题图(2) 第17题图(3)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8.某校八年级(3)班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以橡皮泥作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形 4.8 N
圆形 4.2 N
三角形 3.6 N
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
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在做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
(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把指针调到____________,并检查指针与外壳有没有摩擦.
(2)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当钩码质量为0.15 kg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请读出此时物体的重力,并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重力G/N 0.8 1.3 ________ 2.3 2.8
(4)小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请你帮小明在图丁中以重力G为纵坐标,质量m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中描点,并连线.连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为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当在橡皮筋A上悬挂重力为6 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当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7 cm时,则橡皮筋B上悬挂的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2)用橡皮筋__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
五、计算题(本题6分)
2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发现前方的桥头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汽车自重3.5×104 N、载货8 000 kg,g取10 N/kg.
(1)求汽车受到的总重力.
(2)通过计算回答这辆汽车能不能通过此桥?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探究,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通过比较甲和乙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比较乙和丙两图,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____两幅图.
23.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 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 000 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 N,到了1 000 km高度,依然受到75 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 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小多少.
(1)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设计寿命只有20天,到现在却已经运行了47年,它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选填“一直围绕地球飞行”或“落回地面”).
(2)一个在地面上重200 N的物体在距离地面1 000 km的高度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
(3)假设一空间实验室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不能完成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
C.用重锤线校正物体是否竖直放置 D.用握力棒锻炼臂力
《第七章 力》测试卷
1.A 2.A 3.C 4.A 5.C 6.C 7.A 8.D 9.A
10.塑性 大
11.运动状态 形状
12.相互 冰面 运动状态
13.3∶5 100 6 0 14.0.2 3.4 1.6
15.地球 竖直向下 右 16.4 8 =
17.(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18.不正确 没有控制质量相等,所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19.(1)零刻度线处
(2)甲 (3)1.8
(4)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未调零
(5)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0.(1)12 7 (2)A
21.解:(1)货物的重力:
G货=m货g=8 000 kg×10 N/kg=8×104 N;
汽车与货物的总重力:
G总=G车+G货=3.5×104 N+8×104 N=1.15×105 N
(2)汽车自身的质量:
m车===3 500 kg=3.5 t,
货物质量:m货=8 000 kg=8 t,
汽车与货物的总质量:m总=m车+m货=3.5 t+8 t=11.5 t,
大桥允许通过汽车的最大质量10 t<11.5 t,所以,这辆汽车不能通过此桥.
答:(1)汽车受到的总重力是1.15×105 N;
(2)这辆汽车不能通过此桥.
22.(1)大小
(2)不能 力的作用点、大小都不同
(3)甲、丙
23.(1)受到 不变 落回地面 (2)150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