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大附中名师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活动设计
1.语言目标:
(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2)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和虚词“而”“以”的用法;
(3)背诵两文。
2.思维目标:
把握两文的思想观点、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3.审美目标:
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素养目标
任务情境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那么,宏伟瑰丽的阿房宫何以焚化为一片焦土,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杜牧、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语言积累与探究
(一)诵读全文,读懂文意
1.边诵读边完成文中标注字词的解释。
六王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四海一(统一),蜀山兀(光秃),阿房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骊山北构(从北边建起)而西折(向西延伸),直走(通达)咸阳。二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故称)缦(萦绕)回(曲折),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高啄(如鸟仰首啄物);各抱(随)地势,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盘盘(盘旋的样子)焉(……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矗(高高耸立)不知其几千万落(相当于“座”或“所”)。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故称)行空,不霁(雨后转晴)何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春光融融;舞殿冷袖(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辞楼下殿,辇(乘辇车)来于秦。朝歌夜弦(弄丝弦,奏乐),为秦宫人。明星荧荧(明亮的样子),开妆镜也;绿云扰扰(纷纷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涨起了脂膏),弃脂水(指含有脂粉的洗脸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忽然)惊(震响),宫车过也;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杳(远得踪迹全无)不知其所之(动词,去)也。一肌一容,尽态(姿态美好)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抢劫,掠夺)掠其人,倚叠(堆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把宝鼎看作铁锅)玉石(把美玉看作石头),金块(把黄金看作土块)珠砾(把珍珠看作石子),弃掷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繁华奢侈),人亦念(顾念)其家。奈何(为什么)取(夺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支撑房屋大梁)之柱,多于(比)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多于在庾(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长短、高低不一),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管弦(代指音乐)呕哑(声音杂乱),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之心,日益骄固(骄横顽固)。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攻占),楚人一炬,可怜(可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依次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来不及)自哀(哀叹自己),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以……为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重点诵读,读出重音、情感
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朗读时应读出什么语气、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六王毕”是沉重的感慨,“哗啦啦”,大厦倾坍;“四海一”可见帝王的霸气,“一”要读出扫平天下归一统的气势;“蜀山兀”有对不体恤民情的愤怒;而“阿房出”要读出一座宫殿出现在地平线上、覆压三百余里的巍峨气势。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诵读时重音、节奏应如何把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是在铺陈空阔而密集的宫内建筑之后写的一个结句。读这一句要做到两点:“矗”字要重读,并且一字一个音节;读出作者对秦始皇劳民伤财之罪行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
4.古人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是“故设疑问作比”的句子,那么,如何诵读才能充分体现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故设疑问作比”是故意疑问,无疑而问,以疑设喻。要把故设疑问的语气读出来,读出让人惊讶、赞叹的感觉,可以用先疑而惊、后恍然而悟得的语气去体现。
5.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到“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连用六个“也”字句,诵读时,这六个“也”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读法应有所区别。一是前面五个“也”表判断,而最后一个“也”更多的是强调。二是从句子结构来讲,前五句是紧密的并列结构,后一句结构稍有不同。三是从宫女的心理来讲,读最后一句时应该与前几句不同。
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时候,要注意读出画面感与人物的内心情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又慢慢地走远了,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我们要读出宫女的情感变化过程,一直到最后让我们觉得宫女仍然在翘首盼望。
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诵读时语速应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面三句语速可稍快一些,到“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微慢些,表现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期盼心理。
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诵读时应重读哪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应重读“可怜焦土”,并且语速放缓。这里以四个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感慨,并引出末段议论。
(三)重点探究
8.杜牧以夸张的语言极力表现阿房宫的雄、大、多、奢。品味下列加点字词的夸饰作用,并解释其意思。
(1)雄(外观)
①蜀山兀,阿房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形制)
①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盘盘焉,囷囷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人员)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奢(用度)
①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②遮蔽。这里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2)
①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
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③分辨不清。
(3)
①明亮的样子。
②纷纷扰扰。③连续不断。
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4)
①长短、高低不一。
②声音杂乱。
9.数字在文章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细读《阿房宫赋》,解释下列数字的意思。
(1)六王毕,四海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动词,统一。由六至一,秦的强盛跃然纸上。
(2)“五”“十”都是数词,指间隔很短的空间内楼阁众多。“五步”“十步”对“一楼”“一阁”,建筑物的稠密感不言自明。
(3)“不知”加上“几千万”,极言建筑物数量之多。
(4)“一日”突出短时间内,“一宫”强调一个空间之内,竟然“气候不齐”,可见阿房宫建筑规模大到无以复加。
(5)两个“一”字,使宫中女子苦候君王的细节如在眼前。
(6)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君王的腐化堕落,也表达了对宫中女子的无限同情。
(7)“一”和“千万”对举,突出秦王对天下百姓的伤害。
(8)凸显了秦王生活的奢华浮靡和对国家建设的懈怠。
(9)“一”字突出了秦国的腐朽,奢靡的人心已经将国家蛀毁一空。
(10)强调了“爱”六国之人的作用,突出了“爱”的力量,从“三”到“万”,让人仿佛看到了绵延千万年的河山一统的景象。
研读与鉴赏
(一)理清结构,分析观点
1.赋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的谋篇布局一般是通过体物写志,请找出本文中的“体物”与“写志”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物:第1、2段,铺叙渲染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写志:第3、4段,议论秦朝因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在篇末点题、警戒。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从三个方面描写了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的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的美女之多,三是写阿房宫的珍宝之富。
(2)作用: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已奢侈腐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3.《古文观止》里评价《阿房宫赋》说:“一片无数壮丽,只以四字了之。”请找出这四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怜焦土。
4.认真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请用一个字来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鉴。
5.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那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的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的衰亡为铺垫。六国为何会灭亡?赋中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的灭亡,是不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了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若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2)开头十二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二)品味语言,鉴赏手法
6.结合“赋”的语言特点,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在建造时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对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彩。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段文字脍炙人口。作者用“明星、绿云、涨腻、雾横”等词语作比,又用排比的句式和夸张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和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使”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用一连串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前后对照,尽情夸张,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可谓精彩妙极!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简练地概括了战争的始末与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且含无尽感慨于其中,又开启了后文的议论。
7.结合赋的特点,探究《阿房宫赋》的写作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象、比喻、夸张的使用。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了修建阿房宫的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1段将骈散结合得非常好。
(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三)质疑思辨
8.秦始皇修建了雄伟瑰丽的阿房宫,但是尚未完成就被项羽一把火烧掉。对于项羽该不该烧掉阿房宫,众说纷纭,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应该烧。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供自己享乐的阿房宫,把全国的美女、财宝集中在那里供自己享用,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项羽灭秦朝,烧毁了阿房宫,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观点二)不应该烧。阿房宫虽然是秦朝统治者享乐的巢穴,但它浸透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如果项羽不烧掉阿房宫,那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不菲的财富,所以项羽烧掉阿房宫是对人类文化的摧残,秦朝统治者纵然有罪,可建筑物并没有罪,项羽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