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7 15: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上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 ② ③ ④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s,石墨(s,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D.在桸溶液中, ,若将含0.5的浓硫酸与含1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3.反应 分两步进行,反应如下:
第一步(慢反应)
第二步(快反应)
该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4.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C.电路中每通过4电子,则负极消耗(标准状况下)44.8L
D.每17g参与反应,则有2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5.为减少环境污染,可利用活性碳发生脱硝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焓变,熵变
B.可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常温下能量的转化
C.该反应在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
D.选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可能使该反应在低温下以较快的速率进行
6.图中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的
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像,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④表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
B.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中性溶液中:、、、
8.已知常温时的,的,现将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为次氯酸稀释时的变化曲线
B.取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消耗氢氟酸的体积较小
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从点到点,溶液中保持不变(代表或)
9.实验测得100.50溶液、100.50溶液的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5℃时和的电离常数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实线表示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随温度的变化
B.将溶液加水稀释至浓度为,则溶液变化值小于
C.随温度升高,增大,溶液中减小,增大,减小
D.25℃时稀释相同倍数的溶液与溶液中:
10.常温下,溴水与溶液发生反应:,若开始时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溶液的体积无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B.加入振荡,平衡逆向移动,水层颜色变浅
C.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约为5.1
D.向用苯萃取后的水层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可验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11.已知某温度时的电离平衡常数为。该温度下向200.1溶液中逐滴加入0.1溶液,其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点表示的溶液中
B.点表示的溶液中
C.点表示和恰好反应完全
D.点表示的溶液中
12.已知反应:。在一定压强下,按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
B.图乙中,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时,的转化率为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
1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轨道电子总数是轨道电子总数的两倍,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最多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D.X、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14.已知和是两种难溶性盐。常温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点的纵坐标为0.33
C.将1L含1的悬浊液中分散质完全转化为,需要加1固体
D.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15.常温下,向20.000.1000的溶液中滴加0.1000的溶液,溶液中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的电离常数为
B.当溶液的时,消耗溶液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
D.点溶液中:
16.科研工作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废水中的尿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工作时,废水中的浓度保持不变
C.工作时,极区溶液的质量基本不变
D.若导线中通过6电子,则理论上生成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4分)铁的腐蚀与防护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Ⅰ.研究铁的腐蚀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铁粉放置于0.002溶液中浸泡,过滤后用水洗涤。
步骤2:向15.001溶液(用盐酸调)中加入浸泡过的粉。
步骤3:采集溶液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1)第一阶段,主要发生析氢腐蚀,则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
(2)第二、三阶段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①选取点进行分析,经检验溶液中含有,写出被腐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取b点含有沉淀的溶液并向其中滴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入稀盐酸立即变红。写出点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依据点发生的反应,分析第二阶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研究铁的防护
(3)在铁表面镀锌可有效防止铁被腐蚀
已知:放电的速率缓慢且平稳,有利于得到致密、细腻的镀层。
①镀件应与电源的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相连。
②向电解液中加入溶液,将转化为,电解得到的镀层更加致密、细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镀后的废水中含有,一种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是:取废水50,再加溶液1,用溶液滴定,消耗溶液。
已知:(无色)
(黄色)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水中的含量是_____________(填计算式)。
18.(14分)研究含碳、氮、硫的化合物对能源、环保及材料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i.
ii.
又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正)为,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逆)为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将含有大量的空气吹入溶液中,再把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①现使用一种催化剂(),按(总量为)投料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率(甲醇的选择率为转化的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忽略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在513K达平衡时,反应体系内甲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平衡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率降低,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1.0和3.0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使其仅按反应Ⅰ进行,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最好
B.点可能等于
C.点转化率比点高,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D.与浓度比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③若将密闭容器恒定为1L,温度为180℃,起始时充入2.0和2.0,使其仅按反应Ⅱ进行。已知:反应速率,平衡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与的比值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与能发生反应: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进行多次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如果要将图中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点对应实验中的起始浓度为,经过min达到平衡状态,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
(3)图中C、D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和℃,通过计算判断________(填“>”“=”或“<”)。
19.(14分)草酸锰能作漂白催化剂,特别用于增强过氧化物在漂白有色污渍时的漂白效果。工业上,常用废锰料(主要成分为,含有一定量的、、、)为原料制备纯净草酸锰晶体,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草酸锰晶体()难溶于水。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见表中数据。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 1.9 7.0 3.0 8.1
完全沉淀 3.2 9.0 4.7 10.1
(1)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氧化”步骤中,试剂常选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氨水调节”时,应控制的范围是__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4)“沉钙”后得到的滤渣3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5)“沉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操作a”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7)氨水是常用于废水处理的调节剂,如对于含锰废水中的,用氨水调节值,以除去,若使小于,而保留,则需控制的大致范围为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的,的]
20.(14分)消毒剂在新冠疫情期间具有重要作用。
Ⅰ.高铁酸钾()是一种比、和的氧化能力强的强氧化剂和消毒剂。
(1)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中,违反洪特规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违反泡利原理的是___________。
①: ②:
③P: ④:
⑤: ⑥C:
(2)高铁酸钾在水质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查阅资料可知:干燥的高铁酸钾在常温下可以长期稳定存在,但溶于水中极易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氧化铁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Ⅱ.喷洒家用“84”消毒液是预防病毒的有效方法,某实验小组探究某品牌“84”消毒液的性质,取某品牌“84”消毒液5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a.测溶液,并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
b.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 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3)写出实验室制备“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0,且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褪去。为探究操作a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又补充了如下实验(请将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操作 现象
取__________的溶液,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30 min后褪色
获得结论:此实验小组使用的上述消毒液具有__________性。
(5)该小组由操作及现象获得结论: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此消毒液的稳定性下降。
①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有人认为由操作及现象获得上述结论并不严谨。需要进一步确认此结论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深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 【解析】由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②为,③为,④为。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一电离能为④③②①,A项正确;原子半径应是②最大,④最小,B项错误;电负性应是④最大,②最小,C项错误;元素无正价,②、③的最高正化合价均为+5价,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价,D项错误。
2.D 【解析】硫蒸气的能量比硫固体的能量高,则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少,A项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石墨的能量比生成物金刚石的能量低,由于能量越高的物质,其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错误;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由于1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热量,则2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应放出571.6热量,C项错误;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量,则将含0.5的浓硫酸与含1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应该大于57.3,D项正确。
3.C 【解析】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由题意,第一步是慢反应,则两步反应中第一步的活化能较大,峰值较高,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则第一步的反应终点时能量高于起点,A、B、D项都错误;由于总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第二步必为放热反应,则终点的能量比起点的低,C项正确。
4.D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该电池为燃料电池,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故电极为正极,电极为负极,A项正确;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水,B项正确;从装置图可以看出,电池总反应为,电路中每通过4电子,正极应该消耗1,负极应该有2反应,标准状况下应是44.8L,C项正确;17g即0.5,每0.5参与反应会消耗0.25,根据正极反应式,可知有1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项错误。
5.C 【解析】此反应为放热、熵增的反应,A正确;该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恒压条件更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以提高的转化率,C错误;合适的催化剂因改变反应历程而降低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在低温下快速反应,D正确。
6.C 【解析】①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②反应的实质是,向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晶体,没有改变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③该反应是不等体积反应,曲线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因此是使用催化剂时建立的平衡过程的曲线,是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的曲线,C项正确;④中根据先拐先平衡,即温度高,则该图像是错误的,下面曲线应该是500℃的曲线,D项错误。
7.A 【解析】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则显酸性,含有大量,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项正确;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与会发生反应产生、,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与会反应产生弱电解质,也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会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沉淀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中性溶液中:、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8.D 【解析】酸性越强,加水稀释时溶液的变化越大,酸性强于,加水稀释时变化大,所以曲线Ⅰ代表稀释时的变化曲线,A项错误;相同的两种酸,越弱的酸,其浓度越大,消耗溶液的体积更多,由于的酸性弱于,所以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消耗的体积较小,B项错误;酸越弱,电离出趋势越小,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越小,所以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C项错误;溶液中,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从b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D项正确。
9.C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图中两条曲线为100.50溶液、100.50溶液的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曲线,由于两种盐均能水解,水解反应为吸热过程,且温度越高、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大。水解能使溶液呈酸性,浓度越小,虽然水解程度越大,但其溶液的酸性越弱,故其越大;水解能使溶液呈碱性,浓度越小,其水溶液的碱性越弱,故其越小。温度越高,水的电离度越大,即水电离出的和都会增大。因此,图中的实线为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随温度的变化。由分析可知,图中实线表示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随温度的变化,A项正确。将溶液加水稀释至浓度为时,若的水解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变为原来的,则溶液的将增大,但是,加水稀释时,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大于原来浓度的,因此,溶液的变化值小于,B项正确。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变大,因此水的离子积变大,即增大;而随着温度升高,的水解程度也变大,即溶液中增大,因此,C项错误。25℃时,稀释相同倍数的溶液与溶液中,分别存在电荷守恒:
,。因此,溶液中存在:,溶液中存在:。
由于25℃时和的电离常数均为,因此,由于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稀释相同倍数后的溶液与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仍相等,由于电离常数相同,其中盐的水解程度是相同的,因此,两溶液中(两者差的绝对值)相等,故,D项正确。
10.D 【解析】当加入固体时,体系中增大,平衡逆向移动,A项正确;加入振荡时,水层中的进入层,反应体系中的减小,水层颜色变浅,平衡逆向移动,B项正确;起始时,平衡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C项正确;、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确定反应后、是否都存在,D项错误。
11.C 【解析】点是,由于醋酸为弱酸,酸能抑制水的电离,醋酸的电离远远大于水的电离,水也发生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近似等于醋酸根离子浓度,但略大于醋酸根离子浓度,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溶液满足,点时,,则有,B正确。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反应完全时,溶液应该呈碱性,但点溶液呈中性,说明酸过量,C错误。点代表溶液中过量,所以大于,D正确。
12.C 【解析】根据图甲信息可知,增大,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丙烯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项正确;根据图甲可知,升高温度,丙烯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正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B项正确;由图乙知,温度为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又因两者互为倒数,则平衡常数,时,设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利用三段式可列关系式,解得,则的转化率约为33.3%,C项错误;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则气体膨胀,达到平衡时,则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D项正确。
13.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基态原子中s轨道电子总数是p轨道电子总数的两倍,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最多的,则Y是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Z为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则W为元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C、Y为N且是同周期元素,Z为、W为且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A项错误;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其水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Y的简单1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其中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的沸点高于,D项错误。
14.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因此,A项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得到,点,则点,因此点的纵坐标为0.33,B项正确;,将1悬浊液沉淀需要1固体,若要将1L含1的悬浊液分散质完全转化为,则,因此溶液中,即还需要加入,因此需要加固体应该大于1,C项错误;由图中数字可得到,因此反应可进行,反应的平衡常数,D项正确。
15.D 【解析】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点时,溶液的,,,则的电离常数;向20.000.1000的溶液中滴加0.1000的溶液,由于温度不变,点时,溶液的,则,,则,,则点为溶液;,点含有,存在水解平衡,,时,,,,,点为溶液,则点为和的混合溶液。
由上述分析可知,的电离常数等于,A项错误;根据分析,点为溶液,向20.00的溶液0.1000中滴加20.000.1000的溶液,生成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此时溶液的,B项错误;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促进水的电离,根据分析,点为溶液,点为和的混合溶液,点为溶液,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项错误;代表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会水解,则,但水解较微弱,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故点溶液中,,D项正确。
16.B【解析】由图知,极区生成,极作阴极,故为直流电源的负极,A项正确;工作时,阳极区的反应为、,因消耗水而使废水中的浓度增大,B项错误;工作时,由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极区,转移相同量的电子,极区产生的质量与进入极区的质量相等,C项正确;由阳极区发生的反应知,若导线中通过6电子,理论上应生成1,D项正确。
17.(14分)
(1)(2分)
(2)①(2分)
②(2分)
③相同时间内,铁被氧化成消耗的量大于被氧化成产生的量(2分)
(3)①负极(1分)
②通过反应来降低,使得放电速率减缓,同时通过平衡逆向移动来补充放电消耗的,使其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达到放电速率平稳的作用,使得阴极内的镀层更加致密、细腻(2分)
(4)①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恰好产生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黄色沉淀不溶解(1分)
②(或)(2分)
【解析】(1)第一阶段,铁铜在氯化钠酸性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并发生析氢腐蚀,铜为原电池的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①b点,铁铜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并发生吸氧腐蚀,总反应为酸性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由向点含有沉淀的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稀盐酸后立即变红可知,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的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点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亚铁离子和溶液中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反应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内,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消耗氢离子的量大于亚铁离子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生成氢离子的量,导致溶液的增大。
(3)①由电镀的工作原理可知,电镀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锌做电镀池的阳极,与负极相连的镀件铁做阴极。
②电镀时,向硫酸锌电解液中加入氰化钠溶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减小,使得锌离子在阴极放电速率减缓,同时通过平衡逆向移动来补充放电消耗的锌离子,使其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达到放电速率平稳的作用,使得阴极的镀层更加致密、细腻。
(4)①由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知,银离子先与反应,待与反应完后,再与反应,所以磺化钾为滴定的指示剂,当银离子与氰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时,滴入最后半滴硝酸银溶液,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溶解,说明滴定达到终点。
②由终点时滴定消耗溶液知,设50废水中氰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无色)
1 2
解得,
1L中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或(或)
18.(14分)
(1)(1分)
(2)①(2分) 升高温度时,反应Ⅱ正向移动的幅度大于反应Ⅰ逆向移动的幅度(2分)
(2)BD(2分)
(3)2.3(2分)
(3)(1)①降低温度(1分) ②(2分) ③(2分)
【解析】(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i.
ii.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由“iii”可得

又(正)(逆)(逆),解得(逆);
(2)①按(总量为)投料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的物质的量为,由图可知,在513K达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为15%,甲醇的选择率为78%,则反应体系内甲醇的物质的量为;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升温则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Ⅱ正向移动的幅度大于反应Ⅰ逆向移动的幅度,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平衡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率降低。
②根据图中曲线分析,温度低于时,相同时间内,催化剂Ⅰ作用下的转化率最大,则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最好,A项正确;由图可知,a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b点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即大于,B项错误;a点转化率比c点高,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C项正确;与按浓度比充入,又按反应,则与浓度比始终保持,则与浓度比保持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项错误。
③若将密闭容器恒定为1L,温度为180℃,起始时充入2.0和2.0,使其仅按反应Ⅱ进行,平衡转化率为60%6,可列出三段式:
起始() 2 2 0 0
转化() 1.2 1.2 1.2 1.2
平衡() 0.8 0.8 1.2 1.2
则平衡常数,当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3)①如果要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又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
②A点的平衡转化率为50%,,
的起始浓度为,则的起始浓度,
反应的二氧化氮浓度为
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
③ ,反应为放热反应,
C点,,设的起始浓度为,,
平衡时,二氧化氮的转化率为50%,则
0 0
平衡常数。
D点,二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为40%,,
设的起始浓度为,,则
0 0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相同,说明反应温度相同,。
19.(14分)
(1)将废锰料粉末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温度(1分,任写一个都合理)
(2)(2分)
(3)(2分) 、(1分)
(4)(2分)
(5)(2分)
(6)洗涤、干燥(2分)
(7)(2分)
【解析】(1)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温度、废锰料粉末化等。
(2)在酸性条件下,被双氧水氧化为,本身被还原为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3)“加入氨水调节”,将、以沉淀、的形式除去,不发生沉淀,
需调节范围为。
(4)“沉钙”后得到的滤渣3为,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5)加入草酸铵,与在水作用下会生成
(6)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从悬浊液中获得晶体
(7)因,使小于,则应大于,即大于4,
另外,,且,则,即。
20.(14分)
(1)(2分) ③(1分) ⑥(1分)
(2)(胶体)(2分)
(3)(1分)
(4)5、(2分) 漂白(1分)
(5)①(2分)
(2)取某品牌“84”消毒液5,向其中逐滴加入稀,观察溶液是否逐渐变为黄绿色(2分)
【解析】(1)铁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则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正确的是①④⑤,违反能量最低原理的是②,违反洪特规则的是③,违反泡利原理的是⑥。
(3)实验室用与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褪去,向同体积、同的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30min后褪色,而5的消毒液中滴加2滴酚醃试液,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褪色时间明显较短,说明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5)①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表明反应生成了,原因是
②操作中使用的盐酸中有和,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酸性增强,同时浓度也增大,因此无法判断稳定性下降是由酸性增强导致的,还是浓度增大导致的,故所加的酸应排除氯离子干扰,即可向某品牌“84”消毒液中加入稀,若溶液变为黄绿色,则可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