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百合花 哦香雪
小说的一开始,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吃过饭,争着去看火车。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但是,
1、刻画了香雪胆小的性格
2、表现了火车这一新事物给她带来的强烈心理震撼。火车象征着一种强大的现代文明,它对封闭落后的台儿沟和台儿沟人来说,都是庞然大物。
刻画的是香雪们的群体心理,群体的向往与渴望。
在外人看不足为奇的一分钟,却在山村姑娘们的心里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是一个窗口,一个神秘的连通外部世界的通道。表明了山村姑娘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渴望。
香雪不孤独,大胆上火车冒险走30里夜路回台儿沟,凤娇们迎接欢呼
结尾
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香雪:
一个人走夜路的惊恐
得到铅笔盒的满足
如何向爹娘解释的纠结
面对隧道的犹疑
冲向隧道的果敢
与凤娇们胜利会师的悲喜交加。
心理描写刻画出香雪的胆小。作者从她小时候一直写到眼前的处境。
胆小的香雪,大胆地跳上了火车;不惜拿40个鸡蛋换一个铅笔盒;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表明香雪骨子里有一种勇气,只是限于台儿沟的闭塞,她的勇气没有能够激发出来。
三十里山路上,香雪一点一点克服胆小和恐惧,骨子里的勇敢一点一点释放、迸发出来,最终完成了情感和认识的升华。
描写香雪在途中才想起看一看千辛万苦换回的铅笔盒,
这些心理活动,一方面帮助香雪克服了走夜路的恐惧。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的天真、心灵的满足和强烈的自尊心。
作品 作者 写作时间 作者年龄 时代背景 作品抒发的青春情怀
《百合花》
《哦,香雪》
茹志鹃
1958年
33岁
“文革”前夕,“反右”扩大化(作品的时代背景为解放战争)
为正义事业献身,真诚、善良
铁凝
1982年
25岁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对文明的追求
小说结尾最精彩的部分
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台儿沟,态度转变,从原先为台儿沟的贫穷感到些许自卑,到发现了台儿沟的美与潜力。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和文化。只要台儿沟人有了知识,有了文化,那台儿沟人将会获得外界认可。
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改革开放初期封闭保守的中国渴望外界的文明,渴望被世界认可,但前提是我们得有文化,得想办法摆脱封闭落后愚昧的现状。
克服了外部带来的恐惧,恐惧又从心头升起
香雪的愧疚不安、诚实天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铅笔盒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深层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铅笔盒
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努力找平这种落差构成小说人物行为的动机,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
塑料铅笔盒不仅代表丰富多元的生活,更象征着先进的知识、现代的文明;与之相比,木质铅笔盒折射出闭塞落后的山村与外界的鲜明落差。
它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改革开放初期封闭保守的中国渴望外界的文明,被世界认可,但前提是我们得有文化,得想办法摆脱封闭落后愚昧的现状。
哦,香雪
标题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少女质朴之美的赞赏,
表达了她对那些想摆脱贫困落后、憧憬美好理想、勇敢追求新生活的山村姑娘的赞叹;
也包含了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的感慨。
个体形象vs群像
主题
心理描写的作用
《哦,香雪》中大量的心理描写,
展现出人物对现实生活思考认识的变化过程,
也展现出人物精神生活的宽广世界,
不仅为作品增添了抒彩,而且更深刻地开掘,更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作业
完善心理描写及人物心理小结
练习册P4——第1、第3题、第5题抄题
百合花心理描写
第一处,在小说的开头,我和通讯员谈话之后,了解到他是自己的同乡,以前在家里给人拖毛竹,于是就展开了想象。
这段心理描写极美。通过心理描写,我拉近了和通讯员的距离,消解了之前对他的不满,转而觉得他可爱。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情感发展。通讯员朴实可亲的形象进一步凸显出来。
我因为几个月饼进行联想
虚与实进行对比,平常欢乐而幸福的中秋节与如今却笼罩着一层战争阴霾的中秋。这种对比自然地产生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处处想到通讯员,从情感上表达了我对他的牵挂。“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母性的温馨。
包扎所的忙碌显现战争的残酷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在登记伤员时心神不宁的状态,我在担心自己的同乡——那个小通讯员,既渲染了战争的残酷,也进一步表达了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
小结
茹志鹃笔下的“我”,也是一个善于想象、心地善良的人物。通过心理描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的情怀描写残酷的战争,表现出战争时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能直接叙写人物的思想感情,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内心潜藏的秘密很好地揭示出来。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往往可以展现出人物对现实生活思考认识的变化过程,展现出人物精神生活的宽广世界,不仅为作品增添了抒彩,而且更深刻地开掘、更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的共性
《百合花》和《哦,香雪》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年轻女性形象,借助她们的视角,领会不同时期年轻人对个人美好生活和社会美好生活一体化的想象和追求,这些形象都具有纯真质朴的人情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叙述视角与主角
相关链接——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按叙述人在作品中的位置可分为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有限视角以第一人称“我”或第二人称“你”的角度去叙述故事。
百合花的第一人称
《百合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情节的主要参与者,小说始终围绕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事。小说情节的推进中融入了“我”对通讯员感情的变化,作品所表达的人情美当中包含了“我”对战争中一位普通年轻人的关怀与怜爱,也刻画了一个外表朴素整洁、充满青春活力、纯真可爱的小通讯员形象。
叙述者“我”的思想感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传达着作品的主题,即军人与百姓之间纯真圣洁的感情,普通人身上的那种善良淳朴的人性美,以及积极强健的青春热情。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抒情。可以使文章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也更加动人。
新媳妇出场的篇幅不多,其功能是与“我”的形象构成补充,新媳妇为通讯员缝破洞、盖被子,做了“我”想做而没做的事,她情感的爆发与宣泄也是“我”的情感状态。
哦,香雪 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
叙事中使用的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都表明作者是站在城市人角度,以一群生活在封闭小山村中的普通少女为描写对象,通过她们在火车到来后看似稚嫩可笑的行为和内心波澜的描写,表现时代思潮对乡村年轻人的巨大影响。穿插使用的第二人称,强化了叙事的抒彩,充分体现出作者对这群少女倾注的同情、理解与关爱,同时也更充分地激发读者的切身感受,引发思考。
第二人称
(1)更加直接、更加亲切。便于交流,便于抒情。
(2)有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的效果。
(3)有利于使读者快速的融入到角色,便于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里去。
第三人称
以全知视角来叙述,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