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2.A3.B4.D5.B6.C7.C8.C9.B10.B11.B12.A13.C14.D15.D16.C
17.(1)目的:结束币制混乱的局面;推动市场良性发展;抑制商人势力膨胀,稳定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积极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6分,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特点:重用文官治理地方;以州级政权为地方行政枢纽;设通判监督制约知州;州级行政长官事权高度分
化。(8分)
(2)表现:元代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由中央任命;行省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中央控制了地方军
权、财政权、司法权和监察权。(6分)
19.(1)趋势:
内容方面:从实施土地公有(国有)制到实施农民土地私有制:(2分)
执行方面:从依靠强制(强迫命令)到依靠对农民的动员。(2分)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土地革命思想走向成熟: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反封建斗争经验的积累。
(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了群众生活;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有
利于激发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提高红军战斗力;使中共积累了管理经济工作的经验。(6分,答出三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人物主张: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2分)
评析: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洋务派出现,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
表人物。(2分)
为解决内忧外患,李鸿章主张在保留清朝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创建
近代海军,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2分)
李鸿章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
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李鸿章自强求富的目的并未实现,洋务运动也以失败
告终。实践证明,仅在表面上学习西方器物不能挽救民族危亡。(6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243A·高一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制作的学习卡。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可能是
A.龙山文化
1.年代:距今70005000年。
B.良褚文化
2.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
C.仰韶文化
3.生活:彩绘陶器,培的粟
D.河姆渡文化
图1
2.秦朝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即上计),汇报所用相关文书称为“计
薄”,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
吏予以黜陟赏罚。据此可知,“上计”的实行
A有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B.能有效杜绝地方官员的贪腐
C.为抑制豪强地主提供了保障
D.构建起系统的基层治理体制
3.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冬,北海王元祥(原名拓跋祥,孝文帝异母弟)随
造g
皇帝南征前夕,向母亲辞别后,“伊川立愿”,在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开龛造像,
并立碑记之,部分碑文如图2所示。由此可推知,龙门石窟见证了
勒
A佛教传人中原的开端
B.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
奥
C.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图2
D.草书艺术的广泛流行
4.表1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
表1
朝代
人物
评价
唐代
李吉甫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爵”
明代
于慎行
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23-243A·
A.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B.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D.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影响
5.唐玄宗时,将贵族勋臣的“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贵族勋臣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
他们直接苛索封户。这一做法
A.反映了赋税制度的革新
B.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限制了藩镇势力的扩张
6.汉唐时期,政府实行极其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需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而且迁徙
或更换职业受到限制。到了宋代,多数百姓却可以迁移住所、更换职业。这最能说明宋代
A士农工商的分工遭到颠覆
B.社会门第观念渐趋于淡化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雇佣成为主要的剥削方式
7.图3为《二羊图》,画家题词曰:“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
D
仲信求画,故戏为写生,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据此推知,该画最可能创作于
A汉代
B.南朝
m
C.元代
图3
D.隋代
8.表2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表2
时期
内阁的作用
明成祖
随待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轴更是权压众臣
明世宗
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
明神宗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A取得法定的地位
B.成为事实的宰相
C.政治地位的提升
D.具有决策的权力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23-2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