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返校考)
地理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近些年来,我国广西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示意该地种植速生桉前后的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广西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科技
3.广西大量种植桉树,可能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沼泽面积变大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年降水量增大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为(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5.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6.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②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8.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M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瑟尔塞岛位于冰岛南部,该岛是由1963年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最高处超过150米。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km2,当前岛屿面积仅剩约1.4km2。完成下面9-10小题。
9.推测瑟尔塞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10.推测瑟尔塞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熔化陆地 B.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
C.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之一。由于峡谷岩壁上含有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大峡谷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
A.波状起伏的沙丘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广袤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D.内陆的风蚀城堡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1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沙岛,成陆历史已有1 300多年,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两岛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其后崇明岛分属江苏省和上海市管辖。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和轮廓。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在永隆沙、兴隆沙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前,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天然河道 B.山脊线 C.耕地边界 D.交通线
16.原崇明岛属上海市,现一小部分归江苏省管辖,主要是由于( )
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 ②岛屿面积的逐渐扩大
③行政区属划分界线未变 ④可共享两省优势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6分)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
(1)分析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的原因。(6分)
(2)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6分)
(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2019年上半年,受厄尔尼诺的持续影响,全球多国降水出现异常。如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迎来罕见大雨,之后,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命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正常年份,中低纬南太平洋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及原因。(6分)
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6分)
(3)分析厄尔尼诺年份,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有何异常。(6分)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返校考)
地理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C 6.B 7.A 8.D 9.B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16.B
17.【答案】
(1)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泥沙在河湖处形成堆积物;伴随地壳运动,地势抬升(青藏高原的抬升),沉积物暴露于地表;气候日趋干旱,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流改道使河湖水包围该区域,最终形成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6分)
(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该地失去补给水源;干旱的气候使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地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使水上雅丹土丘坍塌。(6分)
(3)合理利用冰川融水资源;加强天然植被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防风固沙;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6分)
18.【答案】
(1)1950—2000年之间黄河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黄河的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土壤侵蚀程度降低,黄河挟带泥沙含量逐渐下降。(6分)
(2)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地表水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改善区域小气候;流水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及土壤被侵蚀现象减轻,土壤肥力提高。(6分)
(3)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黄河三角洲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4分)
19.答案
(1)差异:西部沿岸降水多;东部沿岸降水少。(2分)
原因:西部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沿岸地区降水多;东部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沿岸地区降水少。(4分)
(2)降水增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表层海水水温异常增高,冷水鱼类大量死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多;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利于短生命植物生长。(6分)
(3)夏季风减弱,降水整体偏少;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较长,降水偏多;北方地区雨季变短,降水偏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