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8: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目录
词类归纳
03
巩固练习
04
知人论世
01
课文详解
02
知人论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魏征(繁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 。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作者简介
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Yào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题
谏太宗十思疏
劝谏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文学常识
课文详解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听读正音
zhǎng

zài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③;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长:生长
固:使……稳固
浚:疏通;深挖
德义:德政与信义
下愚:谦辞,极愚昧无知的人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当:主持,掌握 。神器:指帝位
本:树根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者:代词,它的
而:表转折,却
于:相当于“向”、“对”、“对于”
乎:呢
其:代词,前文“木”
文常积累—神器
借指帝位、政权。
①《汉书·叙传上》:“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神器。玺也。”
第一段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域中:天地间
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以:动词,用,行
之:结构助词,的
以:为了
而:表转折,却
居于天地之间重大的地位
休:喜庆,福禄。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译文
思考题: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排比句


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1寡。盖2在殷忧,必竭诚以1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2傲物也;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凡百,所有的
景:大
善:好
克:能够
盖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盖2:承接上下文,表推断原因
殷:深
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路:路人
以1:表修饰
以2:来
也:语气词
文常积累—胡人
唐代的胡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内蒙,新疆,甘肃,宁夏,蒙古及中亚各国。
唐朝时期的胡人泛指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各民族,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使者。
文常积累—百越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
第二段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振:通“震”威吓
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但是并不会缅怀(皇上的)仁德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之:代词,人们
以:用
而:表转折
董,督察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译文
载舟覆舟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
2、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
“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二 段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思考题: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第三段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见可欲:看见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作:建造,兴建
安民:安民
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下:居于…..之下
乐:以......乐;
⑨网三面,留一面
敬:慎
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则:就
以:表目的
而:表并列
谦冲,谦虚
牧,养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译文
成语积累
谦谦君子:意思是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卑以自牧:意思指以谦卑自守
文常积累—三驱
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网开一面,不赶尽杀绝。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汉书·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猎有三驱之制。”
第三段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1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2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以3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黜:排斥
兹:此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简:选拔
仁爱的人传播他们的恩惠
信者:诚信的人。
其:代词,他的
以1:因为
而:表承接
以2:表目的
以3:因为
则:就
效:献出。
宏:弘,光大。
惠:仁爱,宽厚
文常积累—九德
《尚书·皋(gāo)陶(yáo)谟(mó)》中,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彰厥(zhāng jué)有常,吉哉!”
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第三段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yì)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豫游:出游,游乐。
司职:百官
赤松子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学五千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是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而无任何损害,随风雨而上下,在天上管布雨。
王子乔
太子晋(约前567年—约前546年),姬姓,名晋,字子乔,生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姬晋因被奉为王氏始祖,为周灵王之子,幼时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音乐,奏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译文
1、 本段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
戒奢侈扰民 (第1、 2条)
戒骄傲自满(第3、 4条)
戒纵欲过度(第5、 6条)
戒轻信人言(第7、 8条)
戒赏罚不公(第9、 10条)
思考题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惧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2、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人尽其能
垂拱而治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小结:整体思路
谏太宗十思疏
固本浚源
二.
总结历史
引出警告
提出十思
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三.
居安思危
一.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回顾课文 理清思路
词类归纳
1、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稳固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 重任 形容词作名词, 重大的地位。
3、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形容词用作动词, 行节俭 形容词用作名词, 深厚的境界
4、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形容词作名词, 想要的东西
5、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
词类活用
6、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 居于……之下
7、 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乐
8、 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作名词, 说别人坏话的人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正 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9、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动词作名词 , 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好的意见
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 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
3、 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
4、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 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
3、 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
4、 必竭诚以待下
5、 则思知足以自戒
6、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一词多义
表转折“却”
介词,把
介词,用
表修饰
表目的,来
表修饰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振通震
无通毋
根本:
古:树根
今: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纵情
古:放纵情感, 即骄傲,
今:尽情
古今异义
虚心
古:使心虚,
今: 谦虚的美德
古今异义
介词--“以”
①用、 拿: 虽董之以严刑
②凭、 按照: 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因为、 为了: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④把: 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在: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以”
连词
①表目的或结果: 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表偏正关系: 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表原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表并列: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以”
动词
①用、 使用、 任用: 忠不必用为, 贤不必以
②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成语
居安思危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 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载舟覆舟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 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成语
垂拱而治
君王不做什么, 而使天下太平
择善而从之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善始善终(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有好的开头, 也有好的结尾
巩固练习
1.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B
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C
3、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 戒奢以俭
动词,用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连词,目的关系,来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词,用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并列连词,来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并列连词,来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并列连词,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以致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按照
4.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 请简要说明。
答:分为三层。
(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要说明。
答: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