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请说一说和“玉”相关的成语或者诗句
金口玉言 金玉满堂 冰清玉粹
金枝玉叶 亭亭玉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
第二课 第一部分
思考,玉和普通石头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玉?
“玉”的含义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人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玉琮
外形:内圆外方,用于祀地
玉璧
外形:圆形有孔,用于礼天
玉钺
外形:像斧头,代表最高杀伐之权的武器。
玉雕
外形:制作精美,用于装饰
玉的分类
“君子比德于玉”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我们的祖先认为玉具有任、义、智、勇、洁五中品格,而这5种品德是高尚之人应该具备的,是君子之德。把君子的德操和玉相比,温润而泽,温润而有光泽,所以就有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为什么把君子和玉联系在一起?
特点:精雕细琢,追求玲珑
剔透的华丽之美。
特点:突出玉的天然材质,
追求朴素之美。
从雕刻手法、材质对比分析左右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一种是经过精雕细琢,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朴素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作品欣赏
玉象
玉凤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玉器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现代社会生产水平使玉器工艺不断提高,人们常常更在意它的珍宝性,而忽略了其更深的内涵,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像玉一样温润的君子,玉一般玲珑的女子。
【扩展练习】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
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
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
谢谢观看,再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玉器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能够客观的评价玉器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了解玉器的用途及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玉器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玉器的内涵特点以及能够客观的评价玉器作品。
2.难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接触不到,对玉器的文化精神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与玉有关的词语?
金口玉言、金玉良言、小家碧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欣赏图片,初步分析
什么是玉?石材质地坚硬,具有美丽的色泽与光泽,这类石材成为玉,“玉”石之美者。
出示不同类型玉的图片,分类:玉琮、玉璧、玉雕
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君子比德于玉”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为什么把君子和玉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祖先认为玉具有仁、义、智、勇、洁五中品格,而这5种品德是高尚之人应该具备的,是君子之德。把君子的德操和玉相比,温润而泽,温润而有光泽,所以就有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对比分析,理解对应
出示两种不同的玉
一种是经过精雕细琢,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朴素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玉器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现代社会生产水平使玉器工艺不断提高,人们常常更在意它的珍宝性,而忽略了其更深的内涵,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像玉一样温润的君子,玉一般玲珑的女子。
选一图玉器进行鉴赏联系。
板书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
1、玉:质地坚硬、色彩光泽——石之美者
2、分类:玉琮、玉璧、玉雕
3、象征:君子比德于玉
4、审美:华丽、朴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本次准备的课题是高一美术鉴赏《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本次教学活动我将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图像识图、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来进行。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本科选自人教美术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中的第二课内容,《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这一课主要围绕玉器、陶瓷、青铜三部分展开。我从中选取玉器部分加以扩展,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玉器的涵义和用途,感受传统玉器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说学情
我校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初中时学过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多数学生是从作品的表面来欣赏作品,方法单一。能力水平:通过近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的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较高,对欣赏美术作品兴趣浓厚。
说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下三维目标及教学中、难点。
知识与技能:学习玉器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能够客观的评价玉器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了解玉器的用途及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玉器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玉器的内涵特点以及能够客观的评价玉器作品。
教学难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接触不到,对玉器的文化精神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说教学
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学法和教法。
说教法:
1.情境导入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融入角色。
2.讲授法,由于学生对玉的接触很少,所以要理解玉的内涵会有些困难,所在在课堂中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讲授,帮助学生去理解玉。
3.图片对比欣赏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片,并进行对比,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法;运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究精神,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正确使用课本,看图文注解,养成自学图文的好习惯。
2.图片观察法:观察图片中物体的特点,对比分析不同。
3.合作讨论法,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说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我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初步分析、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对比分析,理解对应、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与玉有关的词语,让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中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2、欣赏图片,初步分析: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和欣赏玉器的图片,分析什么是玉,以及玉的分类。
3、 提出问题,深入探究:提出君子温润如玉引出问题,为什么把君子和玉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探究出把君子的德操和玉相比,温润而泽,温润而有光泽。
4、对比分析,理解对应:对比分析两种不得玉的图片,通过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客观的鉴赏玉。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归纳小结,拓展延伸:由我来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科知识的印象。布置课后作业,在课堂得以延伸的同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做学到的知识。
以上是我本次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