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广东教育出版社必须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相关概念。(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学会选用合理规格参数的计算机及移动终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够正确看待手机等移动终端对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责任)
2、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相关概念。(重点) 2、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重点) 3、学会选用合理规格参数的计算机及移动终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难点) 4、能够正确看待手机等移动终端对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
3、教学用具 学生用资料包(导学案、课本、视频资料等) 多媒体广播演示系统、教师用资料包。
二、教学过程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目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 (网络订票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系 思考:同学们,这些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依赖于什么硬件设备? 学生回答:电脑、网络、平板、手机等等 针对学生回答,教师顺势引出同学们说的其实就是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那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下。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引出课题——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实践出真知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并将下表填写完整 硬件设备设备名称作用计算机自动售票机银行主机银行前置机顾客购票计算机用户数据服务器移动终端顾客平板电脑顾客手机顾客笔记本电脑系统管理笔记本电脑
学生积极主动,互帮互助。 体会
2、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任务二: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建计算机系统小实验。 (实验器材参照课本44页准备,组装流程参考课程资料包中的组装计算机系统视频) 学生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事项,注意人身安全。 自主阅读课本45-49页内容,尝试完成课本49页2-8计算机配置表,并填写到导学案上。 配件品牌及型号CPU内存显卡声卡硬盘显示器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操作系统
10分钟左右,各组同学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实验。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配置,为后续选购高性能计算机做准备。
3、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 三、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49-52页内容,完成表2-9移动终端的组成部件以及表2-10 常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体验与比较。 工作原理总结: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者结合。 组内讨论交流,组间互相补充,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巩固,加深感知 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D) A COM B DOC C PPT D CPU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必需设备(B) A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B打印机 C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D网络软件 独立完成,不明之处可做好记录,等待讲解。 复习巩固,加深认知。
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组内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班级内部分享交流。 课下拓展作业:假设自己打算购买一台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会从哪些方面考虑,把自己的想法以小总结的形式提交到FTP服务器。 小组内讨论,总结,组内代表进行展示表述本节收获。 课下完成拓展作业并提交。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开展信息系统的组装、调试,了解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展示交流,共享快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计算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为今后学生在选购、使用计算机方面做了很好的铺垫。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信心素养,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