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湖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配套Word版文档】第二部分 考前回顾案: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三个月·湖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配套Word版文档】第二部分 考前回顾案: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2 20:37:59

文档简介

微专题二 字形
一、写一写:高频错别字(在括号里写出正确字)
①泊来品(舶)      ②甘败下风(拜)
③自抱自弃(暴) ④挖墙角(脚)
⑤再接再励(厉) ⑥出奇不意(其)
⑦水笼头(龙) ⑧趋之若骛(鹜)
⑨世外桃园(源) ⑩名信片(明)
旁证博引(征) 人情事故(世)
罗嗦(啰) 既使(即)
重迭(叠) 装璜(潢)
哀声叹气(唉) 卑恭曲膝(躬、屈)
辨证法(辩) 得不尝失(偿)
喝采(彩) 锤练(炼)
书声朗朗(琅琅) 消声匿迹(销)
云宵(霄) 急燥(躁)
座标(坐) 安祥(详)
嘻笑怒骂(嬉) 计日成功(程)
貌和神离(合) 面象(相)
宏亮(洪) 包函(涵)
连名(联) 联接号(连)
善长(擅) 好象(像)
优久(悠) 凑和(合)
灸烤(炙) 变换莫测(幻)
各行其事(是) 坚苦奋斗(艰)
愤发图强(奋) 浮想连篇(联、翩)
记忆尤新(犹) 后世之师(事)
纠纠武夫(赳赳) 绿草如荫(茵)
名列前矛(茅) 能曲能伸(屈)
迫不急待(及) 试目以待(拭)
手屈一指(首) 挺而走险(铤)
屈意逢迎(曲) 巧装打扮(乔)
融汇贯通(会) 闻过饰非(文)
一愁莫展(筹) 心恢意冷(灰)
兴高彩烈(采) 修养生息(休)
以德抱怨(报) 原形必露(毕)
仗义直言(执) 宣宾夺主(喧)
直接了当(截) 坐收鱼利(渔)
二、练一练:熟悉题型特点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剽悍 凭添 芸芸众生 神智不清
B.聒噪 犄角 竭泽而渔 宽宏大量
C.佳奖 装帧 声名鹊起 水乳交溶
D.启航 睿智 稍安毋躁 言简意赅
答案 B
解析 A项凭—平,智—志。C项佳—嘉,溶—融。D项启—起,稍—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针贬 急燥 海市蜃楼 无耻之尤
B.铲除 脉络 仗义直言 各行其事
C.坐镇 誊写 专心致志 平心而论
D.安祥 蛰伏 源远流长 鸠占雀巢
答案 C
解析 A项贬—砭,燥—躁。B项直—执,事—是。D项祥—详,雀—鹊。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荸荠 陶米 得鱼忘筌 吞言咽理
B.蹒跚 门槛 烦芜丛杂 放荡冶游
C.指谪 莴苣 豁然开朗 终南捷径
D.訾詈 贻误 责无旁贷 精旨奥义
答案 D
解析 A项陶米—淘米。B项烦芜丛杂—繁芜丛杂。C项指谪—指摘。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担任  蕃薯  天壤之别  和颜悦色
B.飙升  履新  万籁俱寂  含英咀华
C.峰会  纹身  惠风和畅  揄扬大义
D.飘红  突显  雍容大度  歪门斜道
答案 B
解析 A项蕃薯-番薯。C项纹身-文身。D项歪门斜道-歪门邪道。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剪彩  矫健  沽名钓誉  繁文缛节
B.喋血  端祥  残羹冷炙  噤若寒蝉
C.慷慨  涣散  谈笑风声  语无伦次
D.本份  幕布  墨守成规  如雷贯耳
答案 A
解析 B项端祥—端详。C项谈笑风声—谈笑风生。D项本份—本分。微专题四 病句
一、归类型,辨语病
1.成分残缺或赘余
读一读
造成成分残缺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滥用介词,使句子缺少主语;二是因作为谓语动词修饰语的介宾短语结构较为复杂而导致必要的介词缺失;三是修饰语较长而误把修饰语当成中心词。为避免误判,考生须要高度重视介词,一方面,注意是否因介词使用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是否因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语句出现结构或语意上的毛病。要注意结构复杂的语句,关注它们是否误把修饰语当成了中心词,从而造成宾语残缺,是否因句子较长而丢失谓语。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针对核物质是否会随着大气环流向东经由太平洋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有关专家表示,核物质浓度甚微,对我国不会造成影响。
D.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解决”的宾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C项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应在“东部沿海”后加“的情况”(或“的问题”等)。D项主语残缺,应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
2.搭配不当
读一读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不能正确判断搭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特点、主干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单句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提出主干,看主谓宾三者之间是否搭配;然后找出枝叶,看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年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为了确保秦岭“四大国宝”顺利入驻世园,陕西省林业厅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商讨方案,对运输的笼舍、路线及人员做了精心准备。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答案 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不当。C项搭配不当,“准备”与“路线”“人员”不搭配。D项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3.语序不当
读一读
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
②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
③如果句子为含有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尤其是含有递进关系的复句,要看前后分句语序是否合理。
④留意并列成分是否存在事理上的先后顺序,注意并列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特殊名词告诫我们:要清除食品市场上的乱象,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强监管工作,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B.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C.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虽然正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福岛第一核电站,但是,福岛县灾民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对立情绪却越来越大。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派遣25名干部分别到各避难所向灾民谢罪。
D.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答案 A
解析 B项语序颠倒,“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C项“虽然”位置不当,应放在句首。D项“开采”“勘探”语序不当,位置应互换。
4.结构混乱
读一读
判断这类语病,应从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入手,对句子有整体观念和框架观念,注意句子结构方面的配套样式,分析是否有“粘连”现象。另外,要熟知句式杂糅的典型样式。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根据摩根大通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紧缩措施实施后,或导致投资资金逐步流入A股、黄金和海外地产等投资市场,海外置业渐成热点。
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C.2011年3月的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D.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高等法院再次做出了不允许把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顶级赛事的转播权全部卖给付费电视台的判决,以免经济窘迫的球迷届时无法看到这样的赛事。
答案 D
解析 A项应去掉“根据”。B项“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C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5.表意不明
读一读
考生对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误判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考生在阅读语句时往往凭经验,带着“成见”的感觉,意识中“自觉”忽略掉了可能造成语意混乱的因素。避免误判主要从把握句中重要词语或短语的结构和意义入手,关注各种可能造成歧义的因素,特别注意句中指代词和“和”字现象。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和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B.在此次大会上,他指出,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许多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C.锦湖轮胎在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公司最终出面道歉,并决定召回所有问题轮胎。在这一事件中,企业将为此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和沉重的信誉代价。
D.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答案 C
解析 A项第二个“他”指代不明。B项“建国前30年”有歧义。D项“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有歧义。
6.不合逻辑
读一读
不合逻辑,是指违背判断推理的基本原则或生活常理。主要表现为并列不当、主客不当、前后矛盾、照应不周、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等。由于逻辑关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判断的难度较大。误判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考生在辨析病句的时候往往依据感觉,注重从语法和意义的角度来判断,而缺少一种富有理性的逻辑意识。走出答题误区的方法是注意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逻辑常识,从词语与词语、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角度把握句意。另外,注意“不合逻辑”的几种小类型,从“标志”上辅助判断。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鉴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了放射性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B.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C.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答案 C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应删去“了”。B项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D项“于”字使主客颠倒。
二、抓“标志”,辨语病
1.读一读
在辨析语病实践中,抓住句中“标志性”词语,可以快速巧妙地辨析语病。
(1)看否定词
①否定词单用表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还要注意多重否定。②关注句中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如“防止、阻止、避免、杜绝、切忌、难免、否则、忘”等,这类词本身就起否定作用。③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不能误用。④“无时无刻”不是“每时每刻”,要用双重否定“无时无刻不”才表示肯定。
(2)看两面词
句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无、成败、优劣、好坏、强弱、多少、胜负、上下”等两面词,我们就要仔细辨析该句是否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特例分析: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此句表意明确,储蓄额不论高低,对资金的积累都会产生推动作用)
(3)看并列短语
当并列短语出现在句中时,我们要注意辨析:①并列概念是否有属种或交叉关系;②并列短语与句子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妥当,辨析时不能顾此失彼;③并列成分之间的排序是否恰当;④句子表意是否明确。
(4)看关联词
有些复句的病点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对于有关联词的句子,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关联词搭配是否妥当,与分句关系是否匹配,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顺向递进、“不但……反而……”表逆向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不管……都……”表条件、“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②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妥当。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则放在主语之前。③辨析分句的句序是否符合逻辑。
(5)看数量短语
辨析带有数量短语的句子,要注意以下情况:①“累计、至少、最多、超过、平均”等这一类词语,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用约数;②“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与倍数连用,而往往与分数或百分数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③“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是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④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约……左右”“近……左右”“超过……以上”)连用,以免造成赘余或前后矛盾;⑤看数量短语作定语是否有歧义。
(6)看介词
①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短语在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辨析主语是否被介宾短语淹没。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②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时,要注意辨析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7)看指代性词语
在代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此、他、自己”等指代性词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语病。
(8)看副词、判断词
①注意句中一些表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是、所有、从来、历来”等)、表判断、表程度(如“十分、非常、很、过分”等)的词语,要查看表意是否自相矛盾或重复。②发现用“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或是否成分残缺。
2.练一练
请根据“标志性”词语快速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①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  )
②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 (  )
③因为这是金秋游园的最后一天,公园里很安静,所以游人很少。 (  )
④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  )
⑤育珠的河蚌在地播养殖前,一定要在水层中垂吊十至十五天以上。 (  )
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  )
⑦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  )
⑧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  )
⑨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  )
⑩全体机关干部聚集在市文化中心,集中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办公室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人。 (  )
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  )
睡前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饮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  )
工厂实行了生产负责制,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的废品由原先的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  )
“探月”“黑洞”和“微博”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  )
要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是能否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  )
在新时期,每个党员都要带头学政治,讲正气,树新风,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作风。 (  )
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  )
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  )
无论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  )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  )
公司由于改进生产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班只能生产10件增加到每班可以生产50件,产量增加了5倍。 (  )
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  )
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  )
晓航背着老师和同学偷偷地溜出去玩。 (  )
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  )
有十几个市的领导参观了科技成果展。 (  )
答案 句子全是错误的。
解析 ①句“他们”指代不明,既可指代“中学生”,也可指代“歌星、影星”。②句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提取主干,发现“是”是判断词,全句缺少宾语。③句因果关系倒置,应改为“因为这是金秋游园的最后一天,游人很少,所以公园里很安静”。④句“避免”与“不”连用造成句子表意相反,应去掉“不”。⑤句“十至十五天”与“以上”矛盾,应删去“以上”。⑥句中,介词结构“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位于句首,使句子缺少主语。⑦句前后分句两面与一面不搭配。⑧句种属概念并列,不合逻辑。“出版物”包含“报刊、杂志”。⑨句中“此”指代不清,是指上文“嘴上说说”还是“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⑩句前面说“全体机关干部聚集在市文化中心”,后面说“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人”,前后矛盾。 句关联词在句中位置不当,“不但”应置于句首。因为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句“忌”“不可”双重否定不当。 句“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 句主客颠倒。 句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句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句“这样”指代不明。 句“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 句关联词误用。“无论……都”是无条件的关联词,“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接选择性连词“还是”“或”组成的短语,“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应改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 句是否定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否认”“不”又是双重否定,全句构成三重否定,表意不符,“否认”应改为“认为”。句“增加了”是净增数,应将“5倍”改为“4倍”。句介词误用,把“关于”改为“对”。句中的“不管”应换成“尽管”以和后面的“但”搭配。“尽管”略等于“虽然”,表达的是转折关系,后面用“但”或“但是”来照应;“不管”略等于“无论”,表达的是条件关系,后面一般用“都”一类的表示全范围的词语来照应。句有歧义。“和”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造成句子表意不明。句语序不当。“经过”这个介词把它自己的主语“剧组全体人员”漏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二者应颠倒一下位置。句“十几个市的领导”有歧义。
三、识陷阱,辨语病
1.读一读
随着考生辨析病句能力的提高,高考病句命题设置语病越来越隐蔽,干扰性越来越大。
(1)隐蔽性
命题陷阱不仅设在句子主干成分上,更注意设在附加成分,即句子的局部结构或细节上。
例1 作为鲜明地域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解析 粗略看起来,句子主干或主体部分没有问题,那语病藏在哪里呢?注意句首状语部分“作为……现象”内部,“文化现象”前的动词短语的动词残缺(缺少“具有”)。
对此,检查语病,对句子的局部结构不可放松。
(2)干扰性
①口语干扰:有些表达在口语上似乎能讲得通,但落实在书面语上就不行了。
例2 去年,郴州市通过“大种树、种大树”和“拆围透绿”等措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6%,一年内提高5.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最高达到13.1平方米以上。
解析 “最高达到13.1平方米以上”应改为“最高达到13.1平方米”。我们在口语中经常说“至少达到……以上”“最高达到……以上”,因而容易误认为该句没有语病。
②原题干扰
例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总体战略,我们能否贯彻这个纲要,关系到未来的教育成就。
解析 很多学生认为这个句子有语病,原因是受到了高考多次考到的“两面对一面(即照应不周)”的影响,先入为主,将此句确定为病句。其实,该句与高考原题有着本质区别,因为“成就”本来有大有小,包含了两个方面。
2.练一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些非法网站打着网络媒体的名义进行所谓“采访”,违规设立“记者站”“地方频道”,大量编发虚假新闻信息。
B.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量价齐涨”的背景下,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已高达1.7万亿元,增幅达77.3%,创历史新高。
C.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领导人都表达了要充分利用此次访问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
D.7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气象专家预计,未来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答案 D
解析 A项“打着”与“名义”搭配不当。B项“土地市场”应放在“上半年”后。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的愿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政府认为进行财产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减少腐败和防止政府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因而官员财产申报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B.发改委日前宣布,在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同时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C.青年作家韩寒在4月21日发布博文《地震思考录》,他建议,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时内,名人、明星和志愿者暂时不要前往。
D.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答案 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与“旨在”两种说法舍其一即可。C项“名人”与“明星”之间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暗换主语。微专题三 成语
一、读一读:高考高频成语
1.最常见的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不刊之论 不名一文 不赞一词  不足为训
惨淡经营 侧目而视 差强人意 分庭抗礼
毫发不爽 间不容发 久假不归 马革裹尸
明日黄花 目无全牛 三人成虎 身无长物
危言危行 文不加点 下里巴人 捉襟见肘
2.最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半斤八两(多含贬义)
不知所云(贬义)
处心积虑(贬义)
侃侃而谈(褒义)
蔚然成风(褒义)
信笔涂鸦(贬义)
一孔之见(贬义,多用作谦辞)
因人成事(贬义)
无所不为(贬义)
胸无城府(褒义)
3.最常见的两用成语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不绝如缕 处之泰然
灯红酒绿 短小精悍 粉墨登场 风花雪月
顾影自怜 金玉满堂 老气横秋 冷眼旁观
例行公事 淋漓尽致 玲珑剔透 穷形尽相
如虎添翼 入木三分 四平八稳 舞文弄墨
想入非非 秀色可餐 咬文嚼字 指手画脚
左右逢源
4.最易设置语意重复陷阱的成语及其关键词
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地笑了)
遍体鳞伤(全身遍体鳞伤)
贻笑大方(让人贻笑大方)
记忆犹新(至今还记忆犹新)
责无旁贷(责无旁贷的责任)
变本加厉(更加变本加厉)
莘莘学子(广大的莘莘学子)
芸芸众生(广大普通的芸芸众生)
难言之隐(难言之隐的苦衷)
生灵涂炭(使人民生灵涂炭)
妄自菲薄(妄自菲薄自己)
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民不聊生)
恍然大悟(忽然恍然大悟)
相形见绌(显得相形见绌)
真知灼见(具有真知灼见的看法)
当务之急(目前当务之急的事情)
弥足珍贵(更加弥足珍贵)
溢美之词(过分的溢美之词)
5.容易混用的成语
①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前者形容两者优劣、好坏、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含贬义;后者偏重指力量相当,中性词。
②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都有不在乎的意思。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是对的。然:正确。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③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都有传播迅速之意。“不胫而走”,没有腿却会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胫:小腿。“不翼而飞”,形容言论、消息等传布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④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
⑤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都有听到使人吃惊的意思。前者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后者指事情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
⑥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都有达不到的意思。前者的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后者的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
⑦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形容谈话兴致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后者着重指情势严重时谈笑不改常态,与往常无事一样。
⑧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重视,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⑨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
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前者是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后者侧重对正在做的事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
⑩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
都指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前者形容思想不集中或心神不定;后者形容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侧重于马虎不认真的态度。
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偏重来不及一一细看,后者偏重满眼都是;前者多指景色,后者只能指珍贵物品。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都有听见和看见的意思。前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以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后者强调亲眼见到,亲耳听到。
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不厌其详
前两者都包含麻烦的意思。后两者都包含不厌弃的意思。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禁得起。烦:烦琐。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不嫌麻烦。厌:嫌弃。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详:详细。
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徇私舞弊”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干违法乱纪的事。徇:屈从,依从。“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营:谋求。
一发不可收 一发不可收拾
都有不能停止的意味。“一发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一发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贬义词。
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都有价值高的意味。“一诺千金”指一句诺言值千金,形容极讲信用。诺:诺言。“一字千金”形容诗文精妙或有很高的价值,也指字写得好。字:文字。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都有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挥:舞动。多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熟练敏捷,动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多用于肯定句中。一蹴而就:踏一脚就成功。蹴:踏、踩。多用于难以一做就成功的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形容求之过急。多用于否定句中。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无所不为
前两者都指能做到的事情(包括细节)都做到了。后两者都有做坏事的意思。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a.没有达不到的地方;b.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指坏事),或者形容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着眼于做坏事的范围。
二、练一练:熟悉考点、题型和答题技巧
1.熟悉成语运用题设错方式
(1)望文生义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C项)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
解析 “电光石火”,形容事物转瞬消逝或行动迅速,出手先制。
②(2013·辽宁卷第13题A项)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
解析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③(2013·浙江卷第3题B项)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
解析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抛弃。这里误将“捐”理解为“捐献”。
④(2012·山东卷第4题C项)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
解析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句中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属望文生义。
⑤(2011·北京卷第2题A项)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解析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
⑥(2011·北京卷第2题C项)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
解析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属望文生义。
⑦(2010·北京卷第2题B项)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
解析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此处误解为“没有地方容身”。
⑧(2010·四川卷第3题D项)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
解析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此处将其望文生义为“一纸空文”之意。
⑨(2010·重庆卷第2题D项)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
解析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此处误解为“每到一个地方”。
 对于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一定要准确理解其义,尤其要抓住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如“不足为训”中的“训”不是“教训”,而是“法则、典范”之义。
(2)褒贬误用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A项)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
解析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是贬义词。
②(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B项)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
解析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这里用在褒义语境,属褒贬误用。
③(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B项)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
解析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使用正确。
④(2011·大纲全国卷第2题A项)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
解析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用在句中形容气势大,正确。
⑤(2011·大纲全国卷第2题C项)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
解析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用在句中感彩不当。
⑥(2010·山东卷第4题C项)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
解析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其原意是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或开创某项恶劣风气的人。含贬义。
⑦(2010·江苏卷第2题A项)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解析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褒贬不当。
⑧(2010·辽宁卷第13题C项)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
解析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多用作贬义。
 对于易褒贬误用的成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掌握成语的感彩。带有感彩的成语,或具有褒义,或具有贬义,或者是中性的。因此,考生务必准确掌握它们。
②准确辨别成语所在句子的感彩。若将褒义成语用在褒义的句子里、贬义成语用在贬义的句子里,则该成语使用准确,否则就是用错了。
(3)用错对象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A项)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
解析 “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对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像“亲情”这样的抽象事物。
②(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D项)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
解析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近景魔术表演”,正确。
③(2012·江西卷第3题C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
解析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④(2011·安徽卷第16题B项)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解析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
⑤(2011·安徽卷第16题C项)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
解析 “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
⑥(2011·安徽卷第16题D项)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
解析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用此词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不断高涨”“有增无减”等词。
⑦(2010·大纲全国卷Ⅱ第2题B项)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
解析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⑧(2010·江苏卷第2题C项)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
解析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用“信手拈来”,对象不当。
 对于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应注意:①要确定成语的适用对象;②要在句中联系上下文分析它形容谁、修饰谁,找出其对象。
(4)不合语境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D项)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 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
解析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不分高低。这里不止两家。
②(2013·安徽卷第16题D项)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
解析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成语的意思与语境“萌芽状态”不符合。
③(2013·重庆卷第2题C项)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
解析 “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也说“狗苟蝇营”。这里用来形容恶性竞争的赢家,十分恰当。
④(2012·江西卷第3题A项)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
解析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⑤(2011·辽宁卷第13题A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解析 “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使用正确。
⑥(2011·辽宁卷第13题B项)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
解析 “东山再起”,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⑦(2010·浙江卷第3题B项)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
解析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与前面句子没有任何联系,不合语境。
⑧(2010·安徽卷第16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
解析 “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用在两个对象相比较的语境中。该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不合语境。
⑨(2010·江西卷第3题B项)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智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
解析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棘手的问题。与语境不合。
 对于不合语境的成语,关键要看句境。分析句境要综合考虑包括语义、对象、范围、句式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然后结合该成语的意义作出判断。
2.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受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的影响,浙江沿海风生水起,气象部门发出台风黄色预警,要求海上所有渔船和工作人员同港避风。
B.虽然某些国内品牌手机可以一度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品牌缺少“含金量”,很难进入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
C.鲁强一向很自信,这次接受任务后,他以为自己的计划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等人在CCTV的“百家讲坛”上这么一讲就成了炙手可热、家喻户晓的人物,可见这个栏目有巨大的“造星”实力。
答案 B
解析 B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A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的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的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C项“如履薄冰”指小心谨慎,可改为“漏洞百出”。D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
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
答案 D
解析 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本句误为“尽人皆知”之意。B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本句用错对象。C项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本句误为“不可挽回”之意。D项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含贬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高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C.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D.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答案 A
解析 A项“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正与陈述对象“制陶工艺”相契合。B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而句中所谈的是劳逸不当的问题。C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褒义词。这里是褒词贬用。D项“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与语境不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近日,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像封建官老爷那样,扮官样、装官相、示官威,官气熏天,不可向迩;而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勤务员,从内心深处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C.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答案 C
解析 用法不当。“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形容词,后面不能带宾语,一般说“对……漠不关心”。
 ①逐字理解成语,运用成语的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②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及感彩。
③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④对于选择成语填空题,主要抓“合乎语境”。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核心题点训练
微专题一 字音
一、读一读:高考高频字音、易读错字音
1.声韵不同的多音字
艾 ①ài 停止 方兴未艾
②yì 治理 惩艾 自怨自艾
拗 ①ǎo 折断或使弯曲 拗断
②ào 语言不顺 拗口
③niù 性格上不顺从 执拗
栖 ①qī 两栖 栖息
②xī 栖栖不安(专用)
炮 ①bāo 烘、烹饪等义 炮羊肉 炮烟叶
②páo a.制造中药的一种方法,引申为编造 炮制 炮炼
b.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专用)
③pào 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 炮火 炮击 炮灰
泊 ①bó 动词,船靠岸及引申义 停泊 泊位 漂泊
②pō 名词,“湖泽”及由此引申出的“像湖泽样的东西”等义 湖泊 梁山泊 血泊
辟 ①bì a.君主 复辟
b.排除 辟邪
②pì a.开拓 开辟 开天辟地
b.排除 辟谣
c.透彻 精辟 透辟
屏 ①bǐnɡ 动词 a.抑制,忍住 屏息 屏气 屏住
b.除去,舍弃 屏除 屏弃 屏退
②pínɡ 名词 屏藩 屏风 屏障
差 ①chā 〈书〉a.名词 差错 差价 差池 差额 一念之差
b.副词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②chà 〈口〉差劲 差生
③chāi 动词,派遣 出差 差役
④cī 参差(专用)
参 ①cān 参加 参见
②shēn 人参 参商(两星宿名)
③cēn 参差(专用)
臭 ①chòu 形容词,专指不好的气味及其引申义 臭骂
臭名远扬
②xiù 名词,气味 铜臭 乳臭未干
伺 ①cì 侍奉 伺候
②sì 观察,等待 伺机 窥伺
叨 ①dāo 说话多 唠叨 絮叨 叨念
②tāo 受到好处,沾光 叨扰 叨教
度 ①dù a.名词,度量 置之度外 过度
b.动词,经过某段时间 虚度 度日如年
②duó 推测,估计 揣度 忖度 度德量力
否 ①fǒu 与“不”同义 否认 否决
②pǐ 坏,恶或贬斥 否极泰来 臧否人物
行 ①hánɡ 名词 行业 内行 行道 行伍
②hànɡ 树行子(专用)
③hénɡ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本领 道行(专用)
④xínɡ 动词 a.走 行走
b.流通 流行 通行
c.作 举行 行礼
脯 ①fǔ 肉干或果干 肉脯 桃脯
②pú 胸部 胸脯
和 ①hé a.连词,同“与”
b.“和好”义 和平
②hè 动词,跟着别人唱或说 随声附和 曲高和寡
③huó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和面 和泥
④huò 把物掺和在一起 和药 和弄 和稀泥
⑤hú 麻将和了(专用)
角 ①jiǎo a.牛羊角等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带尖的、形状像角的东西或位置 皂角 墙角 号角 角落 口角(嘴边)
b.货币单位 一角钱
c.独角戏(专用)
②jué a.演员 角色 配角
b.竞赛 角斗 口角(争吵) 角逐
解 ①jiě a.“分开”及“打开、消除”等义 解剖 土崩瓦解
解颐 解甲归田
b.说明 解释 解答
②jiè a.押送犯人或财物 押解 起解 解差 解款
b.解元: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③xiè a.武术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 浑身解数 跑马卖解
b.姓解
纤 ①qiàn 名词 拉纤 纤夫
②xiān 形容词 纤细 纤维 纤弱
折 ①shé a.断,掉 摔折
b.亏损 折本 折耗
②zhē 翻转 折腾 折跟头
③zhé 弄断、弯曲、扣除等义 骨折 折服 损兵折将
数 ①shǔ 动词 数落 数一数
②shù 名词 数目 数量
③shuò 副词,屡次 频数 数见不鲜
属 ①shǔ 类别及其引申义 种属 属地 属实
②zhǔ a.连续,连缀 前后相属 属文
b.(意念)集中在一点 属望 属意
调 ①tiáo a.协和、均匀等义 调剂 调理 风调雨顺
b.挑逗 调侃
②diào a.动词,调动、分派 调兵遣将 调虎离山
b.名词,音调、调式等义 腔调 曲调
着 ①zhāo 名词,同“招” 高着 着数 绝着
②zháo 动词,“接触”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感受到、引起”等义 着家 着风 着忙 着迷
③zhe 助词 看着
④zhuó 动词,同“著”,也表示由“接触”引起的“用、放”等义,但用于复合词,词的中间不能加衬字 穿着 附着 着陆 不着边际 着手成春 着色 着意
省 ①shěnɡ a.动词,减去,节约 节省 省心
b.名词,行政区划单位 省份
②xǐnɡ a.反省,省悟 内省 省悟
b.探望,问候 省亲 归省 省墓
落 ①luò ?书?落魄 着落 沦落 没落 落伍 落选 落户 落脚 部落 落空 落款 落账 光明磊落 落落大方 落井下石 水落石出
②lào ?口?落枕 落色 落忍 落价
③là ?书?丢三落四 落下 落在后面
④luō 大大落落
露 ①lù ?书?露天 露骨 露水 露宿 雨露 崭露头角 露营 抛头露面 原形毕露 风餐露宿 藏头露尾
②lòu ?口?露头 露白 露底 露脸 公开露面 露相 露马脚 露馅儿 露一手
禅 ①chán 坐禅 参禅 禅房 禅林 禅杖 禅寺 禅师 禅宗
②shàn 禅让 封禅 禅位
采 ①cǎi 采摘 采集 兴高采烈 采访
②cài 采邑 采地
颤 ①chàn 颤动 颤抖 颤音 颤巍巍
②zhàn 颤栗 打颤 寒颤
轧 ①ɡá 轧账 轧朋友 人轧人
②yà 倾轧 轧棉花 轧场
③zhá 轧钢 轧辊 轧机 冷轧
暴 ①bào 暴露 暴动 暴怒 暴躁 暴殄天物 暴跳如雷 自暴自弃 暴虎冯河
②pù 一曝十寒
给 ①ɡěi ?口?送给 交给 给面子
②jǐ ?书?补给 配给 给水 给养 供给 家给户足
裨 ①bì 大有裨益 无裨于事
②pí 偏裨 裨将
骠 ①biāo 黄骠马
②piào 骠勇 骠骑
汤 ①tānɡ 米汤 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②shānɡ 浩浩汤汤 河水汤汤
殷 ①yān 殷红
②yīn 殷实 殷富 殷切 殷忧
③yǐn ?书?(拟声)殷殷其雷
模 ①mú 模板 模具 模子 模样 大模大样
②mó 模型 模范 模仿 模本
塞 ①sè ?书?堵塞 阻塞 语塞 搪塞 塞音 敷衍塞责 闭目塞听
②sāi ?口?活塞 塞车 耳塞 瓶塞 
③sài 边塞 塞外 塞北 塞翁失马
吁 ①xū 长吁短叹 气喘吁吁
②yù 吁请 呼吁 吁求
壳 ①ké 贝壳 脑壳
②qiào 躯壳 金蝉脱壳 地壳
嚼 ①jiáo 咬文嚼字 味同嚼蜡
②jué 咀嚼
勒 ①lēi 勒紧
②lè 勒令 勒索 悬崖勒马
龟 ①ɡuī 乌龟
②jūn 龟裂(同“皲裂”)
③qiū 龟兹(地名)
便 ①biàn 方便
②pián 便宜
薄 ①bó 厚此薄彼
②báo 薄饼
③bò 薄荷
见 ①jiàn 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瑕瑜互见
②xiàn 图穷匕见 层见叠出
扎 ①zā 扎彩 一扎干草
②zhā 扎针 扎根
③zhá 挣扎
2.容易读混的形似字
①百舸争流(ɡě)  呵护(hē) 苛求(kē)  沉疴(kē) 坎坷(kě)
②哺育(bǔ) 果脯(fǔ) 匍匐(pú) 苗圃(pǔ)
③估量(ɡū) 训诂(ɡǔ) 怙恶不悛(hù)
④金蝉脱壳(chán) 阐明(chǎn) 箪食壶浆(dān) 禅让(shàn)
⑤秕谷(bǐ) 包庇(bì) 纰漏(pī) 毗连(pí)
⑥颁布(bān) 颔首(hàn) 下颌(hé) 秀颀(qí) 妙语解颐(yí)
⑦捭阖(bǎi) 俾众周知(bǐ) 髀骨(bì) 裨将(pí)
⑧阔绰(chuò) 泥淖(nào) 悼念(dào) 船棹(zhào)
⑨勘探(kān) 戡乱(kān) 湛蓝(zhàn) 揕胸(zhèn)
⑩骨骼(ɡé) 恪守(kè) 炮烙(luò) 咯血(kǎ)
3.容易读错的成语
①心宽体胖(pán) ②呼天抢地(qiānɡ)
③宁缺毋滥(nìnɡ) ④泥古不化(nì)
⑤余勇可贾(ɡǔ) ⑥安步当车(dànɡ)
⑦安土重迁(zhònɡ) ⑧别无长物(chánɡ)
⑨不塞不流(sè) ⑩车载斗量(zài)
量体裁衣(liànɡ) 含英咀华(jǔ)
厝火积薪(cuò) 箪食壶浆(sì)
繁文缛节(rù) 风尘仆仆(pú)
封妻荫子(yìn) 汗流浃背(jiā)
横征暴敛(liǎn) 怙(hù)恶不悛(quān)
佶屈聱牙(jí) 泾渭分明(jīnɡ)
稂(lánɡ)莠(yǒu)不分 灭此朝食(zhāo)
呕心沥血(ǒu) 前倨后恭(jù)
少不更事(ɡēnɡ) 忍俊不禁(jīn)
乳臭未干(xiù) 退避三舍(shè)
一语破的(dì) 衣锦还乡(yī)
振聋发聩(kuì) 杀一儆百(jǐnɡ)
博闻强识(zhì) 暴虎冯河(pínɡ)
妍(yán)媸(chī)毕露 掎角之势(jǐ)
兢兢业业(jīnɡ) 恪尽职守(kè)
追本溯源(sù) 呱呱坠地(ɡū)
刚愎自用(bì) 令人咋舌(zé)
翘首回望(qiáo) 拈花惹草(niān)
戎马倥偬(zǒnɡ) 逢场作戏(chǎnɡ)
顺蔓摸瓜(wàn) 卷帙浩繁(zhì)
二、练一练:熟悉考点、题型和答题技巧
1.形声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窈窕(tiǎo) 戏谑(xuè) 愀然(qiǎo) 苌弘化碧(chánɡ)
B.恫吓(tónɡ) 洗涤(dí) 赊欠(shē) 插科打诨(hùn)
C.泅水(qiú) 妯娌(zhú) 拙劣(zhuō) 钟灵毓秀(yù)
D.缧绁(xiè) 轧钢(yà) 珍馐(xiū) 蚍蜉撼树(pí)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形声字的辨析。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有一部分形声字是读其声旁的读音的,如“赊”“泅”“馐”,有一部分形声字是不读其声旁的读音的。B项“恫”读dònɡ。C项“妯”读zhóu。D项“轧”读zhá。
 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命题人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
2.多音多义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给力/家给人足 地壳/金蝉脱壳 落枕/丢三落四
B.阿飞/刚正不阿 铜臭/臭名昭著 着重/着手成春
C.处置/设身处地 纰缪/未雨绸缪 差事/阴错阳差
D.擂台/自吹自擂 行伍/行云流水 测度/置之度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多音多义字的辨析。解答本题,考生可找出有读音相同的词语的选项并加以排除。这是解答“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类试题的最简捷的方法。A项中两个“壳”读音相同,B项中两个“着”读音相同,C项中两个“处”读音相同,所以考生把A项、B项、C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A项分别读:ɡěi/jǐ,qiào,lào/là。B项分别读:ā/ē,xiù/chòu,zhuó。C项分别读:chǔ,miù/móu,chāi/chā。D项分别读:lèi/léi,hánɡ/xínɡ,duó/dù。
 高考考查多音多义字,一般只考声、韵母不同的多音字,近年来对纯声调不同的多音字有所涉及,请加以关注。
辨析多音字一定要注意“据义定音、音随义转”,将音与义结合起来辨析,也可以根据词性辨音。
3.形似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创伤 沧海桑田 怆然 满目疮痍
B.鹧鸪 沽名钓誉 酤酒 怙恶不悛
C.儒雅 妇孺皆知 嗫嚅 耳濡目染
D.菱形 棱角分明 欺凌 绫罗绸缎
答案 C
解析 A项分别读:chu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B项分别读:ɡū,ɡū,ɡū,hù。C项都读rú。D项分别读:línɡ,lénɡ,línɡ,línɡ。
 辨析形似字主要靠“因形辨音”,形不同,义不同,要对“形旁”仔细分析、比较。
4.音同音近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
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答案 D
解析 A项全读yè。B项全读qián。C项全读lù。D项“跹”读xiān,其余读qiān。
 考查音同音近而形异的字,这些字从字形、字义上看,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故完全靠平时积累。
5.综合题型
(1)多音字与形似字综合起来考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哽咽/狼吞虎咽 拓本/落拓不羁 埋怨/埋没人才
B.龟裂/龟玉毁椟 剥啄/抽丝剥茧 殷红/殷殷期盼
C.瑕疵/睚眦必报 袖珍/白云出岫 得宠/庞然大物
D.山麓/饥肠辘辘 苜蓿/泪如雨下 气馁/绥靖政策
答案 A
解析 A项分别读:yè/yàn,tà/tuò,mán/mái。B项分别读:jūn/ɡuī,bō,yān/yīn。
C项分别读:cī/zì,xiù,chǒnɡ/pánɡ。D项分别读:lù,mù/lèi,něi/suí。
(2)形近字与音同(近)字综合起来考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散佚/轶事 赡养/瞻顾 诘难/殚精竭虑
B.眼睑/收敛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鞭笞/舌苔 瞋目/撑门面 敕封/叱咤风云
D.胴体/恫吓 锁钥/管弦乐 粮囤/舟马劳顿
答案 D
解析 A项分别读:yì,shàn/zhān,jié。B项分别读:jiǎn/liǎn,lì,tà。C项分别读:chī/tāi,chēn/chēnɡ,chì。D项分别读:dònɡ,yuè,d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