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2022·四川绵阳·统考三模)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这一说法的依据主要是
①洋务运动卓有成效②维新变法运动兴起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2·四川广元·统考二模)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针对民生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2022·四川雅安·校考一模)1905年创刊的某报发刊词,劈头就是四篇图画:《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中华民族开国之始祖)》、《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由此可知此该报宣传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反帝反封建
5.(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
A.拥护维新变法 B.参加同盟会 C.加入中国共产党 D.维护国共合作
6.(2022·四川自贡·统考模拟预测)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使我们能够联想到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7.(2022·四川雅安·校考一模)企图用法律来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使共和之基础巩固于“民权之上”,孙中山主持制订了(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权利法案》
8.(2022·四川凉山·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B.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
C.它规定了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D.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9.(2022·四川成都·统考一模)110年前,在政治博弈的中国版图上曾并立过两个首都。一个象征专制,一个代表革命;一个有人退位,一个有人就职;一个结束旧朝,一个颁布新法。这两个首都是
A.北京和武昌 B.广州和武昌 C.广州和瑞金 D.北京和南京
10.(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11.(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下列属于该事件主要意义的是( )
A.促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12.(2022·四川成都·一模)漫画蕴含丰富历史信息。下图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C.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 D.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3.(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传播了民主共和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4.(2022·四川遂宁·校联考三模)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中华民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15.(2022·四川广元·统考一模)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取消“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但最终其复辟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响应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
16.(2022·四川资阳·模拟预测)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C.美国和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二、综合题
17.(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C
【详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排除。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了国人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中国人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兴起。1895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公车上书”,掀起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D项正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于1919年,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从而解决土地问题,可见平均地权最能体现“民生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的“平均地权”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D项正确;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卢梭是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华盛顿是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墨翟是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由此可知,该报宣传的思想主张是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90年代宣传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反帝,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同盟会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团结革命志士投身辛亥革命的政治组织,故B项目正确;由材料“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可见与维新变法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辛亥革命时不存在国共合作,排除CD。故选B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则昭示着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第一枪,即武昌起义,故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地点主要是在北京,故B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希望用法律来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使共和之基础巩固于“民权之上”,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内战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参议院行使立法权,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民主共和政体和民主自由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0前指的是1912年,“一个有人退位,一个有人就职”指的是1912年2月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政府的首都在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是南京,D项正确武昌不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排除AB项;广州和瑞金分别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和1931年冬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民主宪法。选项AC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选项B说法有误,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项正确;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A项不是主要意义,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B项;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D项夸大了该事件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漫画信息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传播的民主共和观念粉碎了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的美梦。由此可知,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故C正确;漫画没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故A错误;漫画也没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的信息,故B错误;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13.A
【详解】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材料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结束了封建帝制,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句号”强调的是哪一制度的结束,即强调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史实,而不是强调建立中华民国,B项错误;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但不符合材料“句号”的表述,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但没有改变社会性质,D项错误。
1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主张建立共和制,利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其他的近代化探索并未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故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目的,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企图通过改良来实现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故B不符合题意;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据材料“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将被历史所唾弃,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的号召被相应,原因是其号召符合民意,顺应历史趋势,排除B项;袁世凯在位时期北洋军阀并未分裂,是一个掌握实权的政治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因为袁世凯代表了封建大地主的利益,而宋教仁代表了新型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矛盾冲突的根源。由于宋教仁改组了国民党,想通过组织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阻止其专制独裁,袁世凯极端仇恨,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由此可见,“宋教仁被刺案”的发生实质上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1)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2)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
(3)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推动了社会习俗的进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萍浏醴起义、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可知,斗争有,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可知,这体现的共同点是,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根据所学可知,其它作用还有,推动了社会习俗的进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