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6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6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7 15: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构造地貌的形成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结合图像、视频或野外考察,认识构造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典型地区的地貌材料、图像,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
地质构造与地貌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它属于什么地貌?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喜马拉雅山脉航拍/
复习回顾
既然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必然会在地壳的岩层留下一些痕迹。那么这些痕迹就叫地质构造。
概念辨析
地质构造是岩层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地表;(背斜)
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如高原、山地)
不是。
地质构造:向斜
地貌:山地
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地质构造与地貌
概念辨析: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错位,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如背斜岭、向斜谷、断崖等。
地质构造与地貌
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
褶皱形成的初期主要受内力作用
地形倒置(逆地形)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褶皱形成的后期主要受外力作用
地形倒置(逆地形)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乙:背斜 甲: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向斜山
褶皱
形成褶皱山——例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地质构造的判别
方法一:形态法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利用此方法判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再判断。
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中心新两翼老
向斜






背斜
向斜
方法二:新老法
地质构造的判别
2、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小结:1、形态上:背斜拱起;向斜下弯
地质构造的判别
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类型 结构特征 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中间老,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山岭
谷地
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为谷地(背斜成谷)
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向斜成山)
巩固练习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 ,理由是: 。
(2)该地区的地形为 ,形成原因是 。
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地质构造与地貌
(二)断层
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褶皱
断裂
断层
地质构造与地貌
(二)断层
[小提醒]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
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
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
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
层,而仅为断裂。
地质构造与地貌
(二)断层
1、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断层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各种地貌。
2、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的断层
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处为地垒,经风化侵蚀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两断层之间相对下降处为地堑,常形成构造盆地、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地垒
地堑
断层发生水平位移,道路被错断
断层发生垂直位移
地垒
地堑
地质构造与地貌
(二)断层
水平断层的典型案例:圣安德列斯断层
断层
华山
庐山
上升的地块常形成块状山地——例如:华山、庐山等
断层
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汾河谷地
下降的地块常形成平原或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层,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内力作用);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外力作用).
宁夏平原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背斜:储油气、修隧道、顶部建采石场。
2.向斜:储地下水、修建水库大坝。
3.断层:找泉水,修水库、工程建筑等应避开断层带。
断层处不稳定,
易出现滑坡、渗漏等事故。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汇集水流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流水侵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道路、桥梁、水库等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背斜拱形构造,结构稳定。不易塌陷,安全性好;不易积存地下水,利于隧道干燥。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思考题】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2019人教版
问题: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答案: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如图所示;
断层西侧岩体向上运动,东侧岩体向下运动。
向斜构造
断层
背斜构造
问题: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学以致用

天然气
含油气水层
石油
隔水层
隔水层

1.如果某一岩层含有气 、油、水,利用物理学中的比重知识,分析讨论哪里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哪里是储水构造?
甲。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乙。原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地下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学以致用
2.因修建青藏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如果你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分析角度: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地下水的分布等。)
3.若在某采石场要选采石点,应选在背斜部位还是向斜部位,为什么
背斜。拱形构造,结构稳定。不易塌陷,安全性好;不易积存地下水,利于隧道干燥。
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有裂隙发育,岩石易破碎。
学以致用
4.A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A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A
1
地质构造与地貌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间的运动方向: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
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世界六大板块和地震带分布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名称?
2、板块的范围与大洋大洲的范围一样吗
3、板块之间有哪两种基本关系?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例: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海上--海沟
交界处--岛弧
陆上--海岸山脉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北美落基山脉及海岸山脉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日本列岛、日本海沟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例: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红海
陆上—裂谷 例:东非大裂谷
发生区域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褶皱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问题。
(1) 1此处应位于板块的哪一个位置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D
(2)下列图中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 )
B
冰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全岛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有40~50座活火山,被誉为“极圈火岛”。冰岛的温泉数量居全世界之首,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去这座“火岛”看看火山、泡泡温泉,是每个旅行爱好者的梦想。下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
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
地热、温泉的原因。
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情境探究】
【答案】
①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比较活跃。
②板块的交界也是地壳的断裂带,地幔的熔岩能顺着这些断裂带涌出地面形成火山景观,或侵入地壳中形成地热、温泉。
1
地质构造与地貌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我国交通路线呈东多西少的特点,从山地的高度、坡度、及地质构造等特点分析对修建交通运输线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区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
山区交通运输线一般在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区交通运输线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
盘山曲折
呈“之”形弯曲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桥(粱)隧(道)相结合
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尽量避开陡坡面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理由:① 降低技术难度
②工程施工要安全
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不仅能缩短通行时间和距离,避免自然灾害威胁,但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板块运动与地貌
项目 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项目 一般原则 原因
线路选址及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
③保障施工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项目 一般原则 原因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地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山区公路选线原则
【思考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可减小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名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
[考向:地形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
读某岛屿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该岛的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最主要的地形是 (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答案】1.B 2.D
【人地关系】
为了探究地形与交通线分布的关系,该研学小组对本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分布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1)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答案】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人地关系】
为了探究地形与交通线分布的关系,该研学小组对本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分布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2)探究并简述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分布的原因。
【答案】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②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修建,既可避洪水,又可减少地质灾害的威胁。